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怎么样(海南师范大学考研难度)

2022-08-17 19:05: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2

我!

教学和教学法

1.1审查说明

一、对教学的理解

(一)教学理念

1“教学”的日常用法

“教”的日常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作为“教”的过程,它预示着一个深入的思想变革过程;二是以“教”为方法;三是“教”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这三种用法中,最基本的是第一种用法。

2“教学”的词源

(1)西方“教学”的词源:现代英语、德语、法语中的“教学”一词均来源于拉丁语“ducre”。意思是用某种技能把一直藏在人们心里的东西诱出来,从潜在变成现实。

(2)中国“教”的词源:在中国,一般认为“教”字最早见于孟子的《心经》,“教天下之才,享三乐”。在20世纪之前,当人们谈论教学时,他们通常会把“教学”和“学习”抛在脑后。因此,“教”和“学”的词源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教”的词源。

3教学的定义

一般来说,人们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教学”:

(1)从社会角度对“教学”的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广义上讲,一切促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运动都是教学;

(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学;

(3)更狭义地说,是指思想教育运动。

(2)从个体角度定义“教”,等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目前学术界对教学的准确定义是:教学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人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运动。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教”的“实践特征”,即“教”的概念首先是指某种类型的实践运动,而不是纯粹的观念或由某种观念安排的一套规则。

②教学是一个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人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个人社会化是指个人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被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社会个体化是指将各种社会观念、制度和行动方式内化为具有不同需求、兴趣和品质的个体,从而形成其独特的人格心理结构。

③教学运动的动力,即教学运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或“加速”的作用。

④“教学”行动的社会背景强调“教学”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联系,从而说明教学运动的社会、历史、文化特征。

(二)教学要素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由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1名讲师

指导员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能够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运动的人,他应该用自己的运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符合目标的发展和变化。一个真正的老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知道自己在实践中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义务或使命。

2名学习者

学习者是教学实践运动的对象,教学过程的完成体现在他们受到教学影响后达到目标的变化上。学习者的特征包括:

(1)学习目标不同,即使两个人对学习目标的表达相同,也未必有相同的理解和相同的原因;

(2)学习背景基本不同,影响其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

(3)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艰辛不同,所以有效学习所需的赞助也不同;

(4)对自身学习行为和管理意识的反思与人才不同,从而影响各自的学习成效和质量。

3教学影响

教学是教学实践的手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它不仅包括信息的内容,还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情境,是情境与内容的统一。

(1)从内容上看,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教材或课本;

(2)从情境来看,重要的是传授手腕、教学方法和组织情境。

以上三个要素相互独立,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运动体系。教学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运动体系,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指在不同背景空下,由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学系统的变化情况,也是“教学”概念的历史实现。根据不同的尺度,可以划分以下不同的教学形式:

1.非制度化教学和制度化教学(根据教学系统本身的情况水平划分)

(1)非制度化教学:指那些无法形成相对独立教学情境的教学。这种教学与生产或职业高度融合,并没有脱离日常生产或职业而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的行动。

(2)制度化教学:是指由非制度化教学演变而来,由专门的师资队伍、机构及其运行系统组成的教学形式。制度化教学是人类教学的高级形式。

(3)对制度化教学的批判:“非学校社会”的概念。“非学校社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激进的教学与改革思潮,由美国的伊里奇倡导。他认为近代人类建立的学校制度阻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学,减轻了人类自我成长的义务。因此,要彻底推翻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学和与之相适应的校本社会,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学网络”和与之相适应的“非校本社会”。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根据场合或规模在空之间划分)。

(1)家庭教学是指以家庭为基础的教学运动;

(2)学校教学是指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的教学运动;

(3)社会教学是指在普遍的社会职业和生产过程中开展的教学运动。

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展示各种教学形式的优缺点,从而形成“教学合力”。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学(根据教学体系所依赖的时间尺度划分)

(1)这三种教学形式的发生与社会形态的变化密切相关,是适应生产力发展不同阶段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和生产关系变化的结果。

(2)农业社会的教学不等于“农业教学”,工业社会的教学不等于“工业教学”,信息社会的教学不等于“信息教学”。前者是指基础教学形式,后者是指专业教学类型。

(3)后一种形式的教学是在前一种形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两者之间有着历史的延续性。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问题

1随机抽取[中央财经大学,2013]

答:随机抽样是指确保人口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本。或者说,人口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均等的被抽中的概率(即均等的被抽中的机会)。而且,任何一个个体是否被选中,与其他个体无关,对彼此没有影响。或者说,每个个体的提取是相互独立的,这是一个随机事件。

2集群谬误【中央财经大学2013、2011研究】

答:聚类谬误又称层级谬误或系统错误,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一个聚类分析单元进行研究,但使用非聚类分析单元进行结论的现象。或者,研究人员使用聚类分析单元收集数据,并使用非聚类分析单元得出结论。群体谬误一般是群体特征与群体特征、群体特征与个体特征相混合的问题。

3双盲试验【2019年全国人大代表】

答:双盲测试是指在测试中,受试者和参与测试的检查人员都不知道测试刺激。毕竟给测试组或主组测试刺激,参与测试的双方(测试对象和测试人员)都不知道测试刺激是由测试人员和测试对象以外的第三方随机分配和给予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消除测试过程中的误差,更好地理解测试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同期分组讨论[北京科技大学,2013]

答:并发式小组讨论,又称人口特征小组讨论或共同特征小组讨论,是指一个特殊群体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每次讨论的样本是不一样的,即每次讨论的具体对象可以不同,但都必须属于这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特殊人群通常与时间或年龄有关。例如,将1968年下乡的“三等”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分别研究他们在1978年、1988年和1998年的情况,以反映这一特殊群体在中国几个特定历史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即同一时期的一个群体研究。

5经典实验设计[北京科技大学,2013]

答:经典实验设计,又称经典实验设计,或双组前后测模式,是指最基础、最具规模的实验设计。它包括实验设计的所有要素:实验组、主组、前测、后测、自变量(测试刺激)、因变量和随机分配。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包括:①将测试对象随机分配给实验组和主组;(2)两组物体同时进行的第一次测量,即预测量;③给予实验组实验刺激,不给予主组;④同时对两组物体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量;⑤对比分析两组测量结果前后的差异,得出测试刺激的影响。

6面孔效度[北京科技大学,2013]

a:面子效度,又称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的之间的适当性和逻辑一致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项目“看起来”是否符合测量目标和要求。由于面子有效性是基于个人主观判断,这种有效性缺乏标准的、可重复的程序保障。比如用问卷来衡量人们的消费观念,首先要搞清楚“消费观念”的定义,然后看问卷中的问题是否都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关。我们可以通过邀请一些专家直接评估来回顾问卷测量的人脸效度。例如,请5 ~ 10位专家对问卷中用于衡量“消费观念”的问题进行评价。如果专家一致认为这些问题明显与其他方面有关,那么这种测量就不具备面子有效性;如果专家认为这些问题确实与支出概念有关,但看不出他们在衡量其他与支出概念无关的东西,我们可以说这种衡量具有面子有效性。由于面子有效性是基于个人主观判断,这种有效性缺乏标准的、可重复的程序保障。

7操作化【2019年全国人大调研】

答: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考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详细解释了用更高抽象层次衡量概念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和技巧。换句话说,操作化是对假设中的概念做出具体定义,并解释如何衡量概念和如何检验假设的过程。

8中介变量[北京科技大学,2013;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研究]

答:中介变量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中介,是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本质和内在原因。1932年,托尔曼为了填补活动家华生的S-R公式的不足,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并强调了有机体内部因素在作用中的作用。他认为,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系列无法直接考察的中介因素,但可以从引起动作的前因条件和最终动作结果本身进行推断,这就是中介变量。

9解读模式【北京科技大学,2013】

答:解释模型关注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是指通过引入和掌握第三个变量,进一步理解和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本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具体功能的不同,解释模式可分为因果分析、解释分析和条件分析三种。

请喜欢,谢谢!!

来源:财聪学习网

点击:了解更多,下载更多测试资料。

#研究生真题#

下一篇:三亚学院怎么样(报考三亚学院靠谱吗)
上一篇:散光怎么治疗(散光与近视哪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