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还能活多久(老年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

2022-08-16 03:35: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8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及老年人,病因不明。

1.根据其发作和持续时间的特点,房颤可分为:

初始房颤:第一次房颤或第一次发明时间未知的房颤,为阵发性,可自行缓解。

阵发性房颤:房颤复发,通常持续时间不到7天,通常会自发停止,但最常见的复发是在48小时内。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 7天的房颤;房颤持续存在,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药物或电击能力才能转为窦性心律;

永久性房颤: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很快复发,或患者一年以上无转复意愿的房颤。二、根据是否有基础心脏病分为:

病理性房颤:房颤伴有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或高血压、甲亢等可引起房颤的其他疾病。

特发性房颤:又称孤立性房颤,器质性心脏病等可引起房颤的基础疾病尚未发明。特发性房颤常发生在年轻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年龄小于50岁。

三.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及损伤

1.房颤的临床表现:部分房颤患者没有任何感觉,自己也不知道,但在体检时或因为其他疾病发明了房颤;部分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心悸、胸闷:患者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能感觉到心跳加快,并感觉到心脏跳动无序、不规则;同时,你也会感到胸闷、胸痛、心前区有压力或不适。气短乏力:患者在轻度体育锻炼时,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疲倦、乏力、呼吸困难;有些患者还会感到轻微的紧张;头晕:部分患者感到头晕、目眩,甚至晕厥;

2.心房颤动最大的危害是心房形成血栓。心房颤动48小时后,心房失去压迫作用,血液容易滞留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一旦随着心脏的跳动而脱落,就可以随着动脉血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果血栓进入大脑,就会堵塞大脑动脉血管,导致脑栓塞。房颤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死亡率也在25%以上。如果血栓进入冠状动脉,会引起心肌梗死,如果进入肾动脉,会导致肾动脉栓塞。如果是在外周动脉,容易引起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在这些血栓栓塞性疾病中,脑栓塞最为严重,房颤患者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栓塞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房扩张等。房颤患者心脏的血泵容积会减少30%以上,心脏的储血能力也会降低。快速房颤还可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如不及时准确治疗,将导致患者死亡。

4.房颤的治疗包括(1)复律和窦性心律治疗:房颤复律是将患者异常的房颤心律恢复到正常窦性心律的方法,包括药物复律和电复律,部分患者会积极恢复窦性心律;复律后,部分患者需要持续口服药物维持窦性心律,防止房颤复发。

1.药物复律:是用口服药物治疗达到恢复窦性心律的目的。

由于约60%的初始房颤会在48小时内自动恢复窦性心律),可先检查48小时内出现初始房颤的患者,再服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复律。如果房颤已持续超过48小时但不到7天,可静脉注射氟他胺、多非替泊金苏、普罗帕酮、伊布替泊金苏或胺碘酮进行转复治疗,成功率可达50%。对于持续7天以上的房颤(即持续性房颤),胺碘酮、伊布司他丁、DofePark Jung Su等药物是相对有效的转复药物,但转复后果较阵发性房颤大大减轻,一般采用电复律。

2.心电图:是指将两个电极片放在患者胸部的适当位置,通过除骨仪将电击传递到心脏,再次恢复心脏的窦性心律。心脏复律适用于:

1)房颤并发紧急情况:如心肌梗死死亡、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2)房颤症状严重,患者无法承受时;

3)上次成功复律后未用药复发的房颤;

心脏复律并不能根治房颤。患者的心房颤动经常复发。许多患者在复律后仍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保持窦性心律。即便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保持窦性心律。此外,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也很大。以胺碘酮为例,可出现新的心律失常、甲状腺异常、肺纤维化等诸多副作用。因副作用难以忍受,12%的患者停药,2%的患者出现新的心律失常,8.4%的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3.复律患者的抗凝治疗:见以下详细介绍。

(2)掌握心室率治疗:如果患者的房颤不适合复律,或复律不成功,或复律后房颤复发,则应进行掌握心室率治疗,使静止时的心室率小于80次/分,适度运动后的心室率小于110次/分。同时,是否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应根据CHA2DS2-VASc评分决定。掌握心室率可以尽可能减少房颤引起的心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常用药物包括:

1.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最常单独使用的药物,如酒石酸美托洛尔和富马酸比索洛尔。

2.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常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它能有效地用于掌握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尤其是在活动状态下,优于地高辛,地高辛与地高辛合用的后果优于单用。尤其是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正常左心室受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洋地黄:紧急情况下掌握房颤心室率的一线药物,目前临床上多用于掌握左心衰竭时的心室率;常用的口服制剂是地高辛,常用的注射制剂是去乙酰毛蕊花糖苷。

4.胺碘酮: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长期控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只有在其他药物无效或禁忌时,以及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要紧急控制心室率时,才首选胺碘酮联合洋地黄。

(3)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1.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对于瓣膜性心脏病引起的持续性房颤,无论患者是否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都应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机械瓣膜(金属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应进行终身抗凝治疗。

2.房颤复律患者的抗凝治疗:对于无瓣膜病变的房颤患者,如果采用节律控制策略,即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方法恢复窦性心律,如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消融、电复律等。,复律前3周和复律后4周需要抗凝治疗。无论是电复律、药物复律还是自发复律,血栓栓塞都是复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心脏复律前后,未抗凝患者栓塞发生率为5.3%,而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栓塞发生率降至0.8%。血栓栓塞事件甚至可能在复律10天后发生,但大多数发生在复律后的前72小时,这是复律期间左心房(左心耳)新血栓脱落的结果。新型血栓至少需要2周时间才能稳定并开始组织化,因此在复律前至少要抗凝3周,抗凝3~4周后血栓会缩小甚至消失。窦性心律恢复后,左心房尤其是左心耳的压迫作用往往难以迅速恢复(称为左心房顿抑现象),功能障碍可能持续存在3周左右。在此期间仍有可能形成新的血栓或原有血栓扩散脱落,导致全身性栓塞,因此复律后需抗凝4周。药物复律与电复律有相同的全身性栓塞风险,抗凝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房颤持续时间少于48小时,这些患者因复律导致卒中的风险很低。复律前一般不需要食管超声复查或预防抗凝,直接进行复律。但对于有卒中或心衰病史的高危患者,可采用肝素抗凝联合食管超声复查及血栓筛查,或华法林抗凝3周后复律。即使没有食管超声复查和筛查,也应在复律前应用肝素抗凝,维持APTT 50 ~ 70秒或采用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

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除非急需复律,否则应在口服华法林至少3周后开始复律,包括药物复律和电复律。复律前3周和复律后4周,预防性使用调整剂量的华法林,使INR保持在2-3之间。若食管超声复查未发现血栓,为减少房颤复律前的有效抗凝时间(至少3周),也可每日2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100 IU/Kg,同时口服华法林,每日3mg,3~5天后再行药物或电复律,可缩短复律前的准备时间,更早恢复心房的机械作用,但复律后仍需口服华法林4周如果食管超声发明了心房内血栓,且患者没有紧急复律,则抗凝后至少4~6周复查食管超声,待血栓消失或变小、组织化、附着牢固后才能开始复律治疗。3.房颤急复律患者的抗凝治疗:如果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且经食管超声检查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疑似心房内血栓的患者,需要急复律或药物复律,专家建议静脉注射肝素加短期口服抗凝药治疗;房颤急性复律,正常情况下,首先静推5000单位肝素,然后每小时保持800 ~ 1000单位,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保持在50 ~ 70s,即正常的2倍左右,再开始复律治疗。如果心室率较快的房颤危及生命(如预激转流超短不应期房颤,或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或严重心力衰竭),可直接静注肝素1.7mg/Kg进行快速全身肝素化,立即复律挽救生命。房颤急性复律成功后,可反复使用LMWH和华法林3 ~ 5天或更长时间,直至INR达标,停止LMWH,再继续抗凝4周。即使复律成功后,CHA2DS2-VASc≥2的患者也应长期口服抗凝治疗。

(4)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治疗?

根据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临床上常用CHA2DS2-VASc评分。

房颤患者有以下几种情况:1。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1分);2.高血压(1分),3。年龄≥75岁(2分),4。糖尿病(1分),5。中风/短暂性脑缺血或血栓栓塞性疾病(1分),6。血管疾病(1分),7。年龄65-74岁(1分)和8。女性(1

男性房颤≥2分、女性房颤≥3分为栓塞高危患者,均需要接受无禁忌症的抗凝治疗。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男性患者和2分的女性患者为栓塞的中风险患者,可酌情使用新的口服抗凝剂,或医生与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协商,权衡风险/收益后决定是否给予抗凝治疗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然而,除女性外没有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低栓塞风险患者不需要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必须由专家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但抗凝强度不足不会有预防作用。如果华法林用于抗凝,应定期检测国家量表比值(INR),尤其是在用药初期。应反复验血,使INR保持在2 ~ 3。华法林的效果容易受到其他药物或饮食的影响,剂量调整不易控制,很多患者无法长期保持。如果选择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则无需监测INR,可降低脑出血风险。

CHA2DS2-VASc评分:

(5)对于无瓣膜疾病的房颤患者,如果禁用抗凝治疗或主动抗凝治疗后仍出现卒中或全身性血栓栓塞,可酌情行左心耳封堵术,即使用专用封堵装置将血栓“封闭在左心耳内”。

(6)房颤导管消融术:

近年来,导管消融技术已相当成熟,广泛应用于症状严重频发的阵发性房颤和卒中风险较高的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导管消融的技术是通过经皮穿刺将特殊的病因经静脉送到心房和肺静脉的交界处,这是房颤的病灶,再通过导管让局部组织通过射频或其他能量死亡,从而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与药物治疗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如果手术成功可以治愈房颤,就不需要终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并发多种血、汗道疾病。研究表明,75岁以上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成功率与年轻患者相当,不良反应事件风险不增加。证实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房颤根治性导管消融的适应证: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严重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虽然无症状,但房颤患者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房颤根治性导管消融后,定期抗凝仍应≥2个月。在长期抗凝治疗方面,无论房颤消融成功与否,指南均推荐CHA2DS2-VASc≥2分的患者进行长期口服抗凝治疗。对于消融成功、长期窦性心律的患者,如果不想长期抗凝,也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目前在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的医疗中心,绝大多数房颤患者都可以进行根治性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也很高。

下一篇:母乳喂养多久喂一次(吸奶器吸的越频繁奶越多吗)
上一篇:结婚多久可以离婚(现在离婚怎么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