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100次方是多少(3的100次方减3的99次方)

2022-08-15 21:30:0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19

朋友的孩子四岁的时候,朋友发现她的孩子走路的时候有点八字形,身材也不是很好,于是就报了芭蕾舞。每次练压腿,孩子们都在哭,坐在玻璃窗外,朋友们心里都慌了。最后,在孩子完成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前,她的朋友带着她跑了,没有看到她受苦。

之后她报了书法班,绘画班,跆拳道班,都没留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每天匆匆忙忙写完作业就让她看电视,玩手机,去同学家串门。小学四年级时,她加入了《城市日报》的小记者群。

有一次,一个小小的记者团在一中举办才艺大赛,看着看着,乐乐跑到外面大哭起来。她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知,被自卑压得喘不过气来。

相信每个人在成为父母之前都要下定决心,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做任何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因为从小到大,我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每个能这样想的家长都是出于好心。但他们忽略了这一点: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在做什么和事情的意义。

正如荀况在《劝学》中所说:“所以,不积一步,不达千里,不积一条小溪,不能成江海。”

01、孩子遇到艰苦时,父母应当引诱孩子不废弃

董卿说,她一学会读书,父亲就让她抄成语、古诗,每天朗读背诵。年纪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父亲还要求她每天早上跑一公里。如果她不能在学生之前完成早操,她将被全校师生“复习”。董卿进入高中后,父亲开始每年寒暑假督促她勤工俭学。

董卿说:“那时候我才15岁。我在一家酒店当清洁工,有10个房间,20张床,自己打扫。”看到来观摩工作的父亲,她放声大哭:“爸爸,我真的累了,我不想干了!”

父亲默默地看着孩子,轻声说:“再坚持一会儿。”面对各种严格的教导,董卿一度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直到长大后才慢慢明白父亲的教导方式。

董卿的父亲也向她道歉,“对不起,这些年我对你太严格了。请原谅我的父亲。”到现在,董卿听了父亲的话都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董卿说:现在回想起来,我很赞同父亲的教学方法。虽然当时我受了很多委屈,但现在回想起来也没什么不好。他让我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

如果不是父亲留着,我想董卿早就被抛弃了,也不会是她口中的那个“内心强大的孩子”。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考题:如果一件事情的成功率是1%,那么重复尝试100次,至少赢一次的概率是多少?

备选答案是:10%、23%、38%和63%。

结果,大多数候选人选择了10%,少数候选人选择了23%,少数候选人选择了38%,63%几乎被忽视。

然而,确切的答案是:如果胜率为1%,则意味着失败率为99%。按照100次重复尝试的计算,失败率是99%的100次方,大概是37%,最终的胜率应该是100%减去37%,也就是63%。

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反复尝试和维护,它的胜率可以从1%上升到63%。可见,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一些力所不及的艰辛,比如懒惰,就会被引诱着不抛弃、不抛弃、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种家长的“胁迫”,是寄人篱下让孩子的妄想照进现实的必修课。

有句名言:每一对父母都是动物训练师,他们征服孩子的惰性,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然后努力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02、恰当的时候,父母也要理解“逼”孩子

钢琴家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名之路时是这样说的:人生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只有走完了这一步,才能迈出下一步,兴趣得到培养。爸爸,谢谢你逼我练琴!

音乐之王周杰伦曾坦言自己是被迫学钢琴的。每次练琴,妈妈手里拿着棍子站在他身后。如果你有点懒,木棍就会被砸碎。这个力是五六年。

社会竞争是残酷的,没有人会因为你是父母的宝贝而可怜你。

父母再强,也不能一辈子守护孩子,一辈子保护孩子。只有教会他们生存的规则,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才能让他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有安全感、更从容。

曾经有人在网上发布放生乌龟的视频,说被放入河里的小乌龟因为感恩而反复游回岸边。但是,也有网友质疑:把乌龟放进水里,不爬回来就死。在不合适的生态环境中放生,其实就是残害。

正如刘涛所说,孩子的性格必须从小培养。让他明白规则,多告诉他一些。只要父母在把握好“度”字的前提下,给孩子一定的职业经历,对孩子的学业提出严格的要求,并及时在心理上进行说服和鼓励,这个孩子以后就不会再差了。

把孩子一直关在温室里,永远体会不到学习的艰辛。当他进入社会时,他将遭受更多的生活。

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被“逼”出来的,躺在床上或者沉迷在电视机前都发明不了什么天赋。

03、父母应当怎么“逼”孩子

李曾对钢琴考级不及格的女儿说:

“你不想参加乐理考试,没问题。生活总会面临一些抛弃和失败。就像我一样,两次交通规则考试都没通过,你却只有12岁。你想让人生的第一次抛弃来得这么早吗?”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精神的过程,也是一个约束自己的过程。这可能是痛苦的,也可能是悲伤的,但作为父母,你必须给孩子足够的鼓励,有时还要适当地“逼迫”孩子。如何准确“逼”孩子?

发现孩子的禀赋和优势,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想让他的孩子好好学钢琴,就逼着他们整天练琴。结果,孩子们很累。有一段时间,他们非常擅长练琴,亲子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后来在教孩子的过程中,钢琴老师发现孩子的声音很优秀,非常适合往唱歌的方向发展。于是父母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找了一个声乐老师来教孩子。后来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对弹钢琴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自动要求练琴和上额外的课。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禀赋和优势,一味地强迫孩子向自己的意愿方向发展,势必适得其反。但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禀赋和优势,根据孩子的优势发展,关注孩子的喜好,收集相关课程,那么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当孩子面临困境,想要退缩时,他/她“强迫”孩子——让孩子知道学习的意义,给孩子坚持下去的力量。

赞助孩子制定终极目标,拆分小目标。

爸爸在去年的热播电影《摔跤爸爸》中无疑是一个非常睿智的爸爸。他把孩子获得世界冠军的终极目标,一步一步分成小目标:先打败所有男生,再打败职业选手,然后赢得全国大赛,最后进入国家队,加入国际大赛,赢得最后的成功,成为人生赢家。

作为父母,需要从一开始就资助孩子确立最终目标,并资助孩子把目标分成几个明确的、可量化的、可实现的、可实现的、有时限的小目标,让孩子知道如何一步步朝着最终的方向发展。

让孩子像爬楼梯一样,通过征服小目标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目标。

明白孩子不是被抛弃的。

当孩子遇到磨难和挫折时,一定要理解和体谅孩子,用同理心和陪伴接受他们的情绪,告诉他们无论遇到什么磨难,父母都会理解你,陪你一起渡过难关,让孩子知道他并不孤单。

和孩子讨论解决问题的计划。

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与孩子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行为知道,如何从尽力的过程中理清思路,从而一步步找到解决的办法。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沉淀。有些事情目前可能看不到结果,但只要保持,就一定会有结果!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业母亲。我喜欢阅读、写作和绘画。我用左手写字,用右手照顾宝宝。我坚信,即使我的生活充满了鸡毛,我的心里也应该有我自己的诗和远方。爱我的朋友可以和宝宝或者我的公众账号一起写日记:和宝宝一起写日记,一起讨论育儿问题。

下一篇:注射隆鼻要多少钱(歪鼻矫正手术大概多少钱)
上一篇:一般洗牙要多少钱(在牙科洗牙一般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