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啤酒是多少(散装啤酒加盟代理)

2022-08-15 21:16:2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1

记忆深处的胡同光影

北京老城的温柔

在有着深厚人情的胡同风情里。

触摸醇香淳朴的京味。

胡同扇子儿

/朱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11月出版

《胡同饭儿》一书收录了京派著名作家刘以达的散文作品20余篇。作者用最初的北京语言描绘了一幅上世纪中后期老北京胡同大院里人们的世俗画面。胡同之地土,天却蓝;胡同的墙壁是灰色的,但人们的心是明亮的。胡同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人们的生活却充满了味道。强烈的人情冲淡了贫困日子的辛酸;悠闲的生活节奏和宁静的生活,让胡同人在北京脚下享受着休闲和自由。

喝啤酒

文字|刘以达

啤酒,在喜欢喝酒的北京人眼里,似乎就是一种饮料。可能是因为啤酒是浅棕色的,喜欢喝酒的人经常称之为“猫尿”。

老北京人喜欢喝烈性酒,俗称烧酒。旧社会老北京人称之为“烧刀子”,就是喝一口酒,烧得像刀子一样。

“酒腻子”级别的饮酒被公认为“二锅头”。在他们眼里,啤酒不是酒,充其量只是用来漱口的“猫尿”。

所谓“漱口”,就是白酒好喝,再来一瓶啤酒就能润喉。但是,“漱口”啤酒必须冰镇。低薪工作白酒入肚,一瓶清凉啤酒也提神。

然而,啤酒的姓是酒,不是啤酒,因为它含有酒精。如果你开车,不要多,两杯。如果是警察发明的,你的驾驶执照会被扣。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程度和数量。别看啤酒度数低。喝多了还是会醉的。因此,啤酒往往成为酒桌上的“软炸弹”。很多控制不了量的人被啤酒绊倒在酒桌上。我年轻的时候有过很多次这样的经历。

在我的印象中,北京人真正接触啤酒是在七八十年代之后。在此之前,啤酒一直是一种选择,只有在高级宴会或讲究的人的餐桌上才能看到。

胡同范儿/黄有为作品水彩插图

啤酒为什么叫啤酒?它的名字说起来很有趣。啤酒是用大麦发酵的,所以最初叫大麦酒。

1903年,青岛有一家外国人建的啤酒厂。人们喝崂山泉水酿造的啤酒,被认为是滋补心肺,开胃健脾。根据英国啤酒胶东方言的发音,将其命名为“脾酒”。

但是尖叫的时候,人们觉得“脾”这个词有点别扭。脾脏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人怎么能喝“脾”?于是聪明的青岛人创造了“啤酒”这个词。当然,当时酒商也在全球做广告,啤酒也从青岛被叫停。

说到啤酒的开胃健脾,这是中医的看法。因为啤酒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酶,肯定有养胃的功效。

十八岁那年,我在北京北部山区烧炭,整天吃小米米饭,吃不下蔬菜,所以得了十二指肠溃疡。回到北京,西医让我做手术。我妈老土,觉得给身体动手术会伤元气,于是给我找了个中医。

老中医给我开了个偏方:每天喝一捆啤酒,在啤酒里打一个生鸡蛋,别的什么都不吃。Za,当时装啤酒的容器,相当于一升。

按照老中医的方法,我喝了两个多月啤酒,奇迹真的出现了。然后去医院复查,溃疡面居然消失了。我不敢相信啤酒从刀下救了我。

啤酒是用大麦发酵的,这是人类最早的酿造方法。6000多年前,古巴比伦人用陶土盘刻的祭祀画中,就有了大麦酿酒的场景。

我敢说,当时的“洋人”和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一样,用酒祭祀神灵和祖先。

中国古代人酿酒比巴比伦人晚。据说“李白斗酒诗百首”,喝的酒是大麦酒。然而,在当时,用大麦制成的酒不能被称为啤酒。

史料记载:欧洲最早的啤酒叫斯汀格、尼皮坦登等等。这种酒虽然有淡淡的小麦甜味,但是口感有点干。

大约在16世纪中叶,一个德国人警觉起来,在啤酒中加入了一点香料。没想到,这种香料拯救了麦芽酒,真正意义上的啤酒诞生了。

加了什么香料?欧洲人被称为“希望”,意思是啤酒花。

有啤酒花的大麦让人神清气爽。当时,欧洲每年都举行品酒比赛。啤酒花酒出现在啤酒比赛中,“希望”开始流行。从德国到英国,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欧洲。从那以后,含有啤酒花的大麦酒变成了啤酒。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起源于外来词beer,即啤酒在英语中,bier在德语中,biere在法语中,bir在意大利语中。

胡同范儿/黄有为作品水彩插图

毫无疑问,啤酒是进口产品。中国酿造啤酒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1900年,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建立的乌鲁伯列夫斯基啤酒厂(哈尔滨啤酒厂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啤酒厂。

1903年,英德在青岛创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当时规模最大,但产能只有2000吨。1904年,中国在东北三省经营的啤酒厂在哈尔滨出现。

北京第一家啤酒厂是广外坎农吉的“双合生”啤酒厂,由华侨张廷革、郝出资兴建。

由于啤酒酿造技术相对复杂,酿造啤酒的啤酒花必须一直进口,所以中国啤酒的发展相当缓慢。到1949年,中国只有七八家啤酒厂,产量只有七千多吨,到1958年,中国有十多家啤酒厂。

产量有限,啤酒自然贵,所以不容易到达普通人的餐桌。

记得小时候,胡同里的普通人喝的啤酒很少。虽然那个时候,你可以偶尔在杂货店买到“五星”或“白牌”啤酒,但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啤酒。首先,啤酒的价格很高。第二,他们一直认为喝那种颜色的酒是不够的。

“五星”啤酒是老品牌,由“双合生”生产。“北京啤酒”由北京啤酒厂生产。我去过这家工厂,位于东郊的百子湾,范围很大。当时“北京啤酒”被贴上白色商标,没有品牌,所以北京人习惯称之为“白色品牌”啤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两个品牌是北京门店最重要的啤酒品牌。

胡同范儿/黄有为作品水彩插图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喝啤酒在北京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中变得流行起来。啤酒,就像一个揭开面纱的年轻美女,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因此吸引了人们的兴趣,不仅是为了男人开心地喝酒,也是为了女人戒酒。尤其是夏天,桌子上放不下两瓶啤酒似乎有问题。

北京的夏天相当长,酷热难耐。当人热到喉咙冒烟,脖子冒汗时,一杯清爽的冰啤酒自然会提神醒脑,让暑热消失。

啤酒之所以能引起北京人的食欲,是从解暑退烧开始的。

当然,北京人喜欢喝啤酒,这可以说反映了他们事业的进步。因为北京夏天的热度不是一年两年,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不记得喝过啤酒?一个字:穷。

“穷”这个词有两个意思。第一,国家穷,老百姓想喝,却不喝。第一,人穷,想喝又喝不起。

但是大家都想喝的时候,啤酒的产量是有限的,想喝就买不到。

北京人喝啤酒压力最大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1979年,中国有90多家啤酒厂,产量为37.3吨。当时,中国有12亿人口,至少有10亿饮酒者。你觉得这个产量够人喝吗?于是啤酒成了稀罕物。

当时瓶装啤酒在北京市场几乎看不到,喝的重要的是散装的生啤酒。这种啤酒不在杂货店出售。如果你想喝,只能在餐馆买。

啤酒厂把存放啤酒的密封罐拉到餐厅,餐厅的服务员直接用管子将啤酒抽到大木桶或不锈钢桶里,然后用塑料扎带容器舀起来,顾客可以直接用扎带喝,也可以叫它回家。

当时,啤酒这个词在北京方言中已经变成了生啤酒。其实生啤酒就是生啤酒。

人们在喝啤酒的时候,总会遇到喝熟啤酒或者生啤酒的问题。什么是生啤酒?

啤酒的酿造过程相当复杂。首先,麦芽和糙米应该用研磨机磨成粉末,放入糖化锅,用水加热。完全糖化后,送至过滤器滤出残渣,然后啤酒花在纯麦汁中来回翻滚。

然后将酒花的成分提取出来,然后适度蒸煮,酒花的浮渣用单独的机器过滤清洗,然后和麦汁一起倒入沉淀池。

所有澄清后的果汁都送到冷却器,冷却后温度降至7摄氏度左右,再加入适量酵母,使其24小时生长。然后,将其引入特殊的发酵桶中,经过大约一周的发酵,就成为新酒。

新酒出来后,要存放在零下摄氏度的冷窖桶里。经过三个月的二次发酵,桶里的啤酒成熟了。这种未经消毒的啤酒叫做生啤酒。

这款生啤酒口感清新,冷香爽口。但是里面含有野生酵母,不能长期保存,所以打开罐头的时候要喝。

煮熟的啤酒在装瓶前会消毒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装瓶密封。

不要认为没有杀菌的生啤酒会对人体有害。其实所谓的“细菌”就是酵母。

酵母本身对人体无害,其口感比熟啤酒更清爽,所以现在人们更喜欢喝生啤酒。

因为密封罐中储存的生啤酒已经冷却,尝起来又凉又快。生啤酒要想提神,就必须保暖,这也是现在人们喜欢买喝的原因。

但是,北京人讲究酒和蔬菜,很多人更喜欢把啤酒带回家,和自己炒的菜一起喝。

你必须有一个容器从餐馆喝啤酒回家。什么容器可以保鲜保暖?

聪明的北京人想到保温瓶。那时候保温瓶放不下水,成了一个很酷的啤酒佬。

这时,胡同中出现了一个奇观。夏天,太阳西下,胡同里的人拿着保温瓶就往餐厅跑。

与此同时,北京大大小小的餐馆也出现了提着保温瓶排队喝扎啤的“长龙”。

喝啤酒的人多,啤酒的供应自然会紧张。因此,餐馆开始尝试用各种手段来限制人们玩生啤酒。除了要求在餐厅买啤酒喝,还有卖啤酒配一两个凉菜之类的招数。

啤酒也是酒的一种,喝了容易上瘾。很多北京男女都喝个不停。所以,餐饮不能阻止北京人喝扎啤。人们宁愿买凉菜,也不愿扔掉它们,喝扎啤。

那时,我在一家工厂当工人。我们工厂位于西郊八里庄,离家很远。我们通常住在工厂里。那时候我们年轻有活力,夏天白天长晚上短。下班后,我们年轻人试着喝酒聊天,打发时间。

有好几个夏天,和一群年轻人吃完饭后,我骑着自行车去动物园的广东餐厅喝啤酒。

那时,动物园是公共汽车的中转站。停车场不远处有一家动物园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周围有许多餐馆。最有名的是广东餐馆,那里的啤酒正宗,清冷爽口。

有时候两三个人,有时候五六个人,每次都玩得很开心,迷迷糊糊地坐车回工厂洗洗睡了。

当时广东餐馆喝啤酒都是配菜,一盘凉菜都是绑着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五个人喝了二十个Dozza,摆了二十多盘凉菜,因为我们在工厂吃饭,肚子里真的没有那个菜的空间。

一个小伙伴提出要送人,但是每个喝啤酒的人都吃不了那么多。为了防止餐厅把它拿走再卖,我们只好把它倒掉。后来,我只是付了菜的钱,但我不想要。

即便如此,我在这里喝啤酒,但我喝了两次。我喝多了,一个人喝了十二鞭,十二鞭和三个脸盆一起倒了。我想知道我是怎么把这种冰冷的液体倒进肚子里的。

后来,我尝到了这种饕餮的滋味。那时候,喝啤酒还得配菜。也许是因为它太贵了,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喝?那时候我还年轻,什么事都那么迟钝。

当时的瓶装啤酒大部分是熟啤酒。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瓶装啤酒仍然很少。记得有一年春节,单位员工聚餐,一个同事的叔叔是糖烟酒公司的。他从后门进去,向经理申请特别批准,并带回了十瓶“白牌”啤酒。

每个人都很高兴有一张“白卡”。一个老同事没喝酒。当他看到“白色卡片”时,他忍不住拿起杯子。结果他喝醉了,睡了两天才醒。

改革开放后,我国啤酒生产进入了合资、独资、鲜、熟、瓶装、罐装、直接从国外进口的快车道。啤酒工业从1979年的90多万,产量37.3吨增长到1988年的813万,产量656.4吨,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三。1993年,啤酒产量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二。

提着保温瓶打生啤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现在啤酒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人们喝啤酒不仅要选择品牌和口味,还要喝新鲜的啤酒。

北京人夏天喝冰镇啤酒的时尚依然很流行。是一样的酒,只是喝的方法变了。人们喝啤酒时注意进入酒吧。

近年来,北京出现了十几条酒吧街,其中最著名的是三里屯和什刹海。夜晚,酒吧街灯火通明,人们举杯畅快,既适合安静,也适合喧闹,啤酒也成了不错的娱乐方式。

北京的一些酒店也追求时尚。每年夏天都会举办啤酒节,露天摆桌子,明月皎洁空,三五好友边喝着新鲜啤酒边聊天,非常惬意。

当然,啤酒在餐桌上的作用并没有改变。炎热的夏天,无论吃什么食物,一杯清爽的啤酒依然很开胃。人们在品尝好酒,也许忘记了二三十年前买啤酒配菜的胡茬。

生活就像这新鲜纯净的啤酒。谁能想到瓶盖掀开,白色泡沫倒出时是怎么酿造出来的?

本文选自刘以达的《胡同范儿》。

作者简介

刘以达,北京人。在胡同长大,对北京文化有着刻骨铭心的热爱。1980年起从事文学创作,在北京晚报担任专业记者24年。他创作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独具京味的语言风格。

截至目前,已出版文学作品70余部,约1500万字,其中6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代表作有《人虫》《胡同根儿》《北京大师》《大酒瓶》《红案》《白案》等,还有人艺演出的话剧《Player》。1992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现任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西城区作家协会主席、北京阅读形象大使。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的好书,写满了岁月。

《云的故事》获得2019年收获文学榜(第四届)小说榜第一名。

刘庆邦的《父母》说:“我的写作不仅仅是寻求个性,更是寻求人性的普遍性。”

2019年小说金榜被公布∣我们的《云中奇缘》领衔,《父母》进入了榜单,而《天近长安苑》被特别推荐。

《云中记》和《星书》入选2019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文学书籍”。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在临界点往往只有几步之遥。

下一篇:注册香港公司多少钱啊(带账户的香港公司多少钱一个)
上一篇:一分钟能说多少字(正常说话一分钟能说多少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