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大米多少钱(一斤稻谷能出多少大米)

2022-08-15 07:17:3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52

“这些米一斤卖多少钱?”

“这块地是梅香占2号,属于高端大米,味道不错;再加上基地数字化种植、绿色栽培、品德优良、价格相对较高,大米一斤应该卖30元。”

"那英亩能产多少斤?"

“水稻产量约900公斤,水稻产量约400-500公斤。”

上述对话在三山经济开发区中联智慧农业E桥示范基地进行。当记者通过简单计算得出一亩产值一万元的结论时,不禁被震撼了。

这不是实验室获得的数据,也不是展板上出现的“图片”,而是中联智慧农业加持下,在E桥基地的规模化农田里种植的“智慧芜湖米”的真正“价值”。目前中联供应的水稻数字化种植解决方案计划已推广至芜湖40户,覆盖面积4万亩,计划明年推广至芜湖全境。这个刚刚获得农业农村部推荐的“新技能新品种新模式”称号的基地和传统农场有什么区别?在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田野进行采访。

三个人负责耕种一千英亩的土地可能更简单。

千禧年后,田里的水稻进入开花期,这是水稻生长的黄金期,也是水稻一生中最需要水分的时候。与其他粮食种植大户不同,中联E桥基地的管理员王乐妍相当冷静。

让他如此平静的设备位于一条运河旁,这条运河由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一个电箱、一个控制器和运河中的一个主动阀组成,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主动灌溉设备”。“通过物联网设备在田间监测到的数据,智能终端会主动分析田间是否需要灌溉,从而掌握阀门的主动取水或排水情况。”王乐妍说,所谓的物联网设备包括一系列配套设备,如田间气候站、土壤水分仪、水位传感器和昆虫灯等。代替人眼,他们可以24小时连续监测上传基地1086亩水稻生长的重要指标,可以实现对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全方位感知,实现田间水、肥、病、虫、草等精准管理。

离运河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个池塘,一座木屋静静地矗立着。这是中央控制室,相当于所有基地的“大脑”。在大厅里,王乐妍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轻敲了几下,“中联智慧农业平台”的网页就出现在覆盖了大部分墙壁的大屏幕上。“当然,我们推广的时候,会有一个app,相当于农民和技术人员拿着手机种水稻。”王乐妍说。

屏幕上,气象站、土壤水分仪、虫光等设备采集的数据一目了然。此外,还有田间指数、未来7天病虫害风险、农事日历、农事操作等实时数据信息。"后台将根据这些数据预测和警告农田情况."王乐妍指着“未来七天的病虫害风险”说,“比如这个时期的稻瘟病风险水平比较高,要及时预防。我们不仅会用红线标注稻瘟病,还会向农民推送信息提醒他们。”

让耕作变得简单的不仅是解放眼睛和大脑,还有双手。前期,峨桥基地开展了土地平整、排灌、田间进场等大规模农田建设工作。“成田、成地、接路”基本方便了农业机械化作业,也有利于智能农机的作业和推广。目前,中联生产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AI水稻收割机等所有智能农业机械正在基地使用,正在成为“中国第一个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农场”。

“目前我国部分农村面临空集中化和农民老龄化,我认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王乐妍坚信,有了数字农业的支撑体系,农业的管理才能更强,主动性才能更高。“现在我们三个人就能管理好这几千亩的基地,接下来的500亩甚至1000亩田地只能一个人投资。”

种植“智慧芜湖米”水稻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在中控室的另一面墙上,有一个展板,是基于农民应用智慧农业技能后“降本、增产、提质”的相关数据:

“对于高端水稻种植,中联提供全程数字化服务300元/亩,农户平均产值1000美元/亩。”

“对于普通水稻,中联提供30元/亩的数字化服务(包括农业气候、品种建议、播种周期建议、病害预警、病虫害预警、收获测产等。),农民可以增产10%-20%。去年我们邀请了全国水稻专家来测产量,结果表明增产幅度可以稳定在14.3%,对于农作物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

“对于数字农服,中联提供卫星整平服务120元/亩(可停止整平三年,平均40元/亩/年),农户通过卫星整平可实现节俭草害治理成本174.5元/亩,可增产增收。水稻种植和平整是主要因素。土地平整后,杂草可以得到抑制,农民可以节省草害管理的成本,农药的使用也会减少。此外,由于没有杂草和水稻的养分,产量和性状也会相应提高。”

……

通过王乐妍的解读,可以窥见在农业逐渐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的时代,中联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所做的努力。

“我们不满足于做一个解放人力的‘数字农田’,而是着力打造智慧农业,让农村信贷、农艺、农机更紧密结合,把‘芜湖米’变成‘智慧芜湖米’。”王乐妍说。中联智慧农业以水稻为切入点,围绕农作物健康生长,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能,构建“天、空、地、人、农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系统,自主研发23种算法,将水稻种植分为13个阶段、49个决策环节,支持农业生产在最佳时机做出最佳决策,实现农业。

目前中联在测产收割、按图施肥、按图喷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以施肥为例。“过去农民的施肥是‘大水漫灌’,所有的田地都撒同样的肥料,但田地的肥力不同,有的需要多施肥,有的需要少施肥。”王乐妍介绍,“我们基本会像画地图一样,在丰富的数据库里画出所有地块的‘肥力图’,用机器把操作分开,在土壤肥力不足的地方精准施肥。这样不仅能有效掌握施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还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和品德。"

“目前中联的数字化、智能化种植模式已经推广到芜湖40户,用户的反馈相当不错,因为我们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王乐妍说。记者一行人分开时,中控室大屏幕上的E-Qiao基地卫星图还是绿色的,一个多月后就会变成红色,这意味着地里的水稻是黄色的,又将迎来高产的一年。

下一篇:美股一手是多少股(美国股市最低买多少股)
上一篇:一杯奶茶多少卡路里(一杯奶茶有多少卡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