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疗设备有哪些(医疗辅助设备)

2022-08-12 19:05: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1

来源:经济信息日报

医疗器械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一颗明珠”,也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往往与“高精度”联系在一起。走进现代医院,各种医疗器械是现代医疗诊疗的主要助手。因此,医疗器械产业也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门类,是一个资本和知识密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过去医疗器械行业由欧美巨头主导,尤其是西门子、奥林巴斯等品牌。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蓬勃发展,也走过了一条从跟踪模拟到原始创新的发展道路。

一次性内窥镜很受欢迎

在各种尺寸的医疗器械中,有这样一种产品,它装有一个小透镜,从人体的自然腔道或通过一个小的手术切口进入人体,直接窥视被检查的器官,被称为医生的“眼睛”。是内窥镜,是患者日常就诊经常使用的医疗器械。

“在现代医学中,内窥镜是早期癌症筛查和微创手术的金手腕。x光不能显示的病变可以看到。”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如今,在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等外科科室,无论进行复查还是微创手术,都离不开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和关节镜的赞助。

内窥镜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般来说主要由主机和镜子组成,属于大型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一次性耗材内窥镜被应用于临床试验和部分诊疗领域,弥补了传统内窥镜的不足,甚至被认为有可能取代传统内窥镜。例如,丹麦Ambu公司的纤维支气管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临床领域。在行业发展新趋势的指引下,国内部分医疗器械企业也开始走上新的轨道。

为什么一次性设备受欢迎?临床医学专家告诉记者,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医院预防的考虑,医疗机构对一次性内窥镜有现实需求。“我们首先在传染病类别中使用一次性内窥镜。当时,我们使用一次性输尿管镜为一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肾结石手术。”长沙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付发军表示,一次性内镜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比如对肺结核、艾滋病、乙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传统内窥镜的消毒已成为临床应用的一大痛点。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章昊介绍,传统内窥镜结构精密,微小开关多,难以对零部件进行逐个拆卸、清洗和消毒。即使是微小的残留微生物和分泌物也为交叉污染提供了可能的环境。但是一次性内窥镜使用后可以扔掉,避免了这个问题。

一台曾经花费数百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精密医疗设备,一次性替代品可靠吗?我们是否能达到同样的测试结果是人们对这个新事物的一个疑问。记者了解到,衡量一台内窥镜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其成像质量。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曾国华等医学专家介绍,一次性内窥镜的图像质量、设备可控性等指标已基本接近或达到传统内窥镜水平,能够满足大部分临床需求。这也是像丹麦Ambu这样的新赛道公司发展强劲的原因。

医院和病人能负担得起吗?

对于中国来说,一次性设备的普及也可以降低采购门槛,让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应用这项医疗服务。据很多医学专业人士介绍,传统的内窥镜通常一台主机要几百万,一面软镜要几万,再加上维护、消毒、人力等费用昂贵,基层组织根本用不起、用不起。

“在大型医院,患者往往要预约和排队一些热点评审项目才能使用内窥镜。基本上小医院是买不到内窥镜的,很多复查和手术项目根本做不到。”广州红十字医院骨科主任王文说。

王文说,一次性内窥镜的出现,使偏远地区和基层地区的医疗机构能够以更低的单价购买一次性内窥镜用于疾病复查和诊疗。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对于医院来说,这种新产品在成本上更有优势,但在短时间内,对于患者来说,应用一次性器械可能比传统内窥镜的复查费更贵。

从事内窥镜研发生产的广州瑞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毅表示,这是暂时的。一旦推广应用的数量上去了,成本肯定会降低,最终对于医院和患者来说,成本不会增加。

新事物能用吗?

记者了解到,在目前的医疗市场上,虽然一次性内窥镜已经在胃镜、肠镜、宫腔镜、胆道镜、输尿管镜等领域投放市场。但一次性内窥镜的应用仍局限于临床试验,医疗机构的大规模采集并不多。

冯毅表示,收费目录的限制和小范围应用是新技能新产品推广应用的两大制约因素。

根据我国法律和相关规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产品和服务由政府定价,新的医疗器械必须经过批准后才能进入收费目录。“对于一次性内窥镜等医疗器械,医疗机构有需求,但我国只有少数省份将一次性内窥镜纳入收费目录。在未列入收费目录的省份,医院不能采购,患者想用也不能用,或者别无选择,只能偷偷用,或者只是作为试用。”冯毅说。

由于市场容量较小,一次性内窥镜的价格仍高于传统内窥镜。记者了解到,目前国产一次性内窥镜主机价格大大低于传统内窥镜,通常不到10万元。然而,单个一次性软镜的价格比传统软镜高20%到30%。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次性内窥镜是一个比较新的品类。一开始,它的价格肯定会高于传统内窥镜。随着市场应用的扩大和批量生产的增长。未来其价格肯定会降到与传统内窥镜相当甚至更低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涌现出一批新企业。他们试图与国际大品牌竞争,实现国产品牌在这一高端医疗产业品类的“反击”。

“在一次性内窥镜品类中,国产品牌在技能、产业链、综合成本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对于这个新的医疗行业赛道,我们坚持乐观和渴望。”冯毅说。□记者周颖广州报道。

下一篇:增长率如何计算(定基增长率怎么算)
上一篇:大学生如何发表论文(大学生如何发表论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