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绍公司(如何简单介绍一个公司)

2022-08-12 12:15:1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6

编译导读:如何一句话介绍公司?这不仅需要对品牌有足够的了解,还需要准确捕捉目标用户的痛点,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基于企业的品牌建设,笔者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与大家分享。

几年前,“电梯采访”很流行。假设你在电梯里遇到一个投资人,创始人会花1分钟介绍他的公司。

难度应该很高,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几句话阐明了核心技能、产品和服务,突出了差异,也让人明白了、觉得NB了、有了兴趣知道更多了……不练十遍八遍,我真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近有几个创业朋友来找我,求助“如何一句话介绍公司”。好家伙,时间缩到一秒,难度系数直线上升。

这是相当于“我是谁”的灵魂拷问。

毕竟竞争太激烈了。无论是投资者、企业客户还是消费者,每个人收到的信息太多,关注度有限。如果短时间内说不清楚,很快就会被通过,失去机会。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难度大、得分高的问题,阅卷人不止一个…

然而,这也是解决困难的办法。这一次,我们来谈谈我的三步“解题思路”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是按照公式细化企业介绍。

公司名称是什么类别?应用核心人才/技能/商业模式提供的产品/服务。赞助客户解决了哪些痛点,带来了哪些价值?

在横线上用蓝色填写问题的答案。

例如,牛顿研究所是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在落苹果的启发下,带来了力学三定律,赞助全人类解决重力问题,推动了飞机、汽车等行业的大发展。

哈哈,我是瞎写的,但是要从一堆数据中提炼出一句话可不容易。

第二步比较难,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当你看到“一个字”的时候,受众能对应这个公司,也就是品牌定位吗?

第三步是细化、优化和验证迭代。你需要一些写作技巧,以及简化复杂性的魔力。

让我们详细看一下。

01 定义赛道(品类)很症结

无论是B2B还是B2C,公司是属于那个大赛道还是细分赛道都需要先了解。

比如袁琪森林就属于瓶装饮料的气泡水细分;Salesforce属于SaaS软件中的CRM类…

每个赛道只有前三家(甚至前两家)的公司可以被记住,所以赛道或者品类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需要成熟企业在起步阶段和过渡期都要考虑。

首先考虑市场空房间的大小,谁是头的老板,是否有可能被记住。比如现在国内的CRM SaaS品类估计是很难的。除了国外的大牌球员,前两位国内球员都非常有名,也是深耕多年。

还有,不要贪多。这个看起来像,那个看起来也像。结果不会被记住。

如果有另一个品类,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和投入。勤换赛道,看O2O火,觉得能摸到边;私人流量很热,所以很热……很难给人留下印象。

尽量从市场吸引力和企业自身的优势特点出发,用下图来评价思路。

比如有推翻技能,那么业务能力很强;如果市场特别宏大但现在群龙无首,那就是市场很有吸引力;商业模式很奇怪,细分赛道的竞争对手也不强,所以也属于可以进入的范畴...

一句话中的类别问题大致明确后,需要细化产品/技能/商业模式的特征和价值。

02 优势特色自问自答

可以应用常见的FAB方法来思考。逻辑是,产品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和竞争对手有什么优势,这些优势能解决什么痛点,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在列出所有的优势和价值后,选择类别中最独特的功能,并强调优化。

企业的一般战略会议都会思考这些问题,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这个阶段解决了引言的这一部分。

核心人才/技能/商业模式提供的产品/服务已应用于赞助目标客户,解决了哪些痛点,带来了哪些价值。

03 从品牌战略定位思考

你填完空题了吗,会做完吗?不完全是。

企业定位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说你是谁,第二阶段更重要。客户心目中的你是谁?前面是企业战略,后面是品牌战略。

40年前的畅销书《定位》封面上有一句话,就是为你的心智而战。(但是国产书的字太小了,你几乎看不到)

书中有一段话似乎仍然过时:

“过去在市场上行之有效的广告不再能吸引关注和回应。产品太多,公司太多,营销噪音太多。为了在“过度沟通”的社会中获胜,公司必须在潜在用户的心目中创造“地位”。这个位置不仅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还要考虑竞争对手。”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最大的困难是难以聚焦,即企业想说的太多,客户想不起来。

李斯举了宝马的例子,很有启发。1962年宝马的广告是这样的。

当时的话题是:“我们的新宝马是尊严、驾驶表现力和操作感的奇特结合,而且还非常省油。”

好像把宝马这个词改成Run,奥迪,沃尔沃都可以。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宝马并不是赛道上的顶级品牌。

但接下来,宝马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定位:“终极驾驶机”,至今仍在广告中。

从那以后,我们一直专注于“驾驶”这个词。现在宝马是BBA的老大哥,地位不一样。

但是重点,客户记住,如果没有表达其他优势呢?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顾客认识到一个优点,他们可能会把其他爱好的属性与你的品牌联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光环效应。

比如宝马强调驾驶感。如果客户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会假设制造工艺优秀,汽车耐用,乘坐舒适……那就是爱我,爱我的狗。

因此,我们在定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时,可以突出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最大优势,让客户爱上他们,并自然联想到其他优势。

比如常见的“国内领先的办公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等句子,都是以典型的方式从企业的角度来写,很难出现共识和联想。

“国内领先”,不够具体,没有办法联想,就琢磨着是不是在吹牛;《办公软件与服务》似乎赛道太宽,很难坐对位置…

所以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可以记住兴趣和联想是获得高分的答题方法。

具体方法是设身处地,或者利用调研、焦点小组或客户访谈的情况,验证哪些优势和特点被客户认可。

04 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总之,对于B2C行业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于决策链较长的B2B行业来说,用户和决策者不是同一个人,需要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比如,投资者可能更关注产品和服务的优势;企业决策者更关心价值;IT部门更关注技能;业务部门更关心解决了哪些痛点…

在一个句子描述中,需要保证传达的内涵是一致的,但表达的词语是根据不同角色能够理解和理解的话题来定制的。

品牌屋模式之前被多次提及,只是为了告诉不同的人关于品牌的定位。

05 Slogan是加分题

好吧,那么问题又来了。一句话的介绍,是不是需要一句像“我怕生气喝王老吉”这样的口号?

确实如此。现在很多公司不用口号。原因是信息量太大,流通渠道太广,不低就很难被记住。

可以从品牌定位的角度做一些战略选择和细化,强调自己的优势。例如,以下角度。

“我代表这个品类”,比如Salesfore“我供给什么产品与服务”,比如SAP“我们做事方法”,比如埃森哲等咨询公司“我们与谁为伍”,比如联想(for those who do)等“我有一个妄想使命”,比如IBM等

就这样,一步一步,从企业的介绍到品牌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清晰。

最后,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有的,但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还是很难能够解决的。关键是要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尽可能的专注。

信息越清晰,越容易传播,越容易占据目标客户心目中的位置,这是品牌和企业的护城河,也是发展的加速度。

参考书籍:《像品牌巨匠一样思考》 【印】卡尔蒂耶.孔佩拉《成为独角兽》【美】阿尔.拉马丹等

#专栏作家#

汉尼;大众:时代笔记本。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专栏作家。终身学习者,乐于思考和分享,营销策略、产品营销、用户运营等相关领域的成长型公司。

本文原公告是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下一篇:如何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找人)
上一篇:如何从深圳去香港(去香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