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问卷调查(刷调查问卷的工具)

2022-08-11 13:11:3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4

问卷调查的结论来源于对真实反映社会现象信息的科学分析,而问卷的设计是收集真实反映社会现象信息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根据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设计科学、适用、有效的问卷是一项高技能的工作。

问卷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问卷的回复率,进而影响所有调查的成败。因此,问卷设计在问卷调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根据多年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课程的调查实践经验和教学体会,对问卷设计的相关技巧进行了初步总结。

基于

它是一个用来收集问卷调查数据的工具,也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表。它的用处是衡量人们的行动、态度和社会特征,它收集关于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动的各种信息。虽然实际调查中使用的问卷不同,但通常包括求职信、指针、问题、答案和代码等部分。求职信。求职信是给回答者的短消息。它的请求语言简洁中肯,篇幅宜小不宜大,两三百字最好。求职信虽然篇幅较短,但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却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研究者能否让受访者接受调查并认真填写问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职信的质量。因为关于调查的一切都要在求职信中解释清楚。求职信中要说明四个方面:一是说明调查人员的身份,即“我是谁”;其次,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第三,要说明调查的重要目标,即“你为什么要调查”;最后,需要说明如何选择调查对象,如何对调查结果保密。在信的最后,我们必须真诚地感谢受访者的合作和赞助。指向文字。指向词用于指出各种解释和说明,供受访者填写问卷。有些调查问卷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提示,往往只在求职信中用一两句话解释。有些说明集中在求职信之后,并标有“填表说明”的标题,用于对填表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概括性的说明。问答。这是问卷的主题,也是问卷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卷中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开放式和封闭式。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问,不为被调查者提供具体答案,被调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写和回答的问题。但被屏蔽的问题是,在提问的同时,也给出了多个回答选项,受访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代码和其他信息。为了将回答者的答案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答案进行编码。编码意味着给每个问题和它的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编码可以与问卷设计同时设计,也可以在调查数据收集完成后进行。前者称为预编码,后者称为后编码。在实际调查中,一般采用预编码。

参与问卷设计的人员的要求

参与问卷设计的人员一般有三类:统计员、相关专业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

统计人员是问卷设计的重要力量,他们负责问卷构建的肯定、问题的编制和整理、回答选项和量表的选择等。

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有助于使问题紧密围绕调查的目标和主题,使用合适的技术术语,选择合适的调查单位等。

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参与,将为未来问卷的整改和分析(包括编码、录入、编程和选择)带来便利。

参与问卷设计的相关技能

了解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作为调查者用来收集数据的工具,在设计问卷时,考虑调查者的需求是很自然的。即不遗漏一些必要的信息,不包含一些无关的信息。但是,如果只考虑研究者的需求而不考虑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那么设计出来的问卷往往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

问卷调查的过程可以简单的表示为:调查者-问卷-被调查者。其中,“研究者-问卷”环节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和意图设计问卷。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问卷设计应该完全满足调查者的需求。但在“问卷-受访者”环节,问卷会影响到很多受访者。特别要认识到,问卷调查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具体的人。不同质量和情况的问卷对被调查者有不同的要求和影响。因此,为了使问卷调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应该注意问卷调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而不仅仅是编制什么。我们要从受访者的角度考虑,尽量为他们填写问卷提供便利,减少艰辛和麻烦。

了解问卷调查中的两个障碍。

1.主观障碍。即问卷调查对象的心理和思想不良反应造成的障碍。比如问卷中有太多问题需要花时间思考、回忆、计算时,被调查者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当问卷中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内容时,受访者容易产生各种顾虑。当问卷内容脱离受访者的职业现实,使用的语言与受访者的文化背景不协调,问卷情境设计死板、混乱时,受访者可能对问卷调查毫无兴趣、置之不理,甚至将问卷当作废纸丢弃。

2.客观障碍。也就是受访者自身天赋和条件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比如浏览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等带来的局限性。如果在设计问卷时不设身处地为被调查者着想,那么部分被调查者会因为上述客观情况而放弃答卷,从而降低问卷回收率,影响调查质量。

提问语言和提问方法。

措辞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清晰、通俗易懂。在问卷设计中,提问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有以下原则:

1.问题的语言应该尽可能简短。无论是设计问题还是设计答案,都要尽可能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而不是使用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和技术术语。2.问题的陈述应该尽可能简短。问题说得越久,越有可能模棱两可,不请自来,越有可能被调查者的理解不一致。问题越短,模棱两可的可能性就越小。可以说,简短的问题是最好的问题。3.避免双重或多重含义。或者双重含义是指在一个问题中同时询问两个(或几个)事物。比如“你父母退休了吗?”是一个有双重含义的问题。其实都是“你爸爸退休了吗?”还有“你妈妈退休了吗?”在这些家长中,只有一个退休的受访者因为问了两个问题而无法回答。4.这个问题不能有偏见。即问题的提法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回答者,应坚持中性的提问方式,使用中性的语言。比如“你抽烟吗”这个问题和“你不抽烟吗?”前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问题,后者则有希望受访者回答“是的,我不抽烟”的倾向。5.不要通过否认现状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通过提问来判断情况,而不是通过提问来否定情况。很多人在通过否定情况来提问的时候,往往很容易漏掉问题中的“不”字,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回答,这恰恰违背了他们的意愿。6.不要问受访者不知道的问题。也就是说,研究者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的问题。如果被采访者被问到一个他们一无所知的问题,被采访者无法回答。7.不要直接问敏感问题。当被问及一些个人隐私或人们对直接上级的看法时,人们往往有一种本能的自卫心态。因此,如果你直接提问,会导致很高的拒绝率。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最好采用某种间接询问的方式,语言要特别委婉。

编题采用六元理解法。

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了解谁、何时、何地、做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六个要素。模棱两可的问题容易产生歧义,比如“你用的是哪个牌子的洗发水?”这个问题看似主题明确,但受访者可能有四种不同的理解和答案:(1)最喜欢用;(2)最常用的(不一定是最喜欢的);(3)最近使用;(4)首先想到的。另外,我不懂申请时间;上次?上周?上个月?还是更久?再比如,目前很多调查中,不清楚询问的收入是税前还是税后,是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等。,在了解个人的基本情况时。

问题的数量和顺序

1.问题数量。问卷应包含多少问题取决于调查内容、样本性质、分析方法、人力、财力和可用时间等。没有固定的尺度。不过一般来说,问题不要太多,问卷也不要太长。通常受访者20分钟内完成为宜,最多不超过30分钟。过长的问卷往往会引起被调查者心理上的厌倦或畏难情绪,影响回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2.问题的顺序。问卷中问题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会影响受访者对问题的回答,也会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控制问卷中问题的顺序呢?首先,我们应该关注相同维度的问题。在保证这个规律的同时,有以下几个共同的规律:(1)先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2)先放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再放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担心的问题。(3)先把受访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后面,把他们觉得不熟悉的问题放在后面。(4)一般先问行动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观点、看法方面的问题。(5)个人背景信息通常放在末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即这部分问题也可以放在问卷的开头,只要调查的内容不涉及敏感问题,并且在求职信中做了更好的解释和说明。(6)如有未决问题,应放在问卷末尾。3.相互依赖的问题。在问卷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只适用于样本中的一部分被调查者。比如“你有几个孩子”这个问题,只适合已婚人士。因此,为了使研究者设计的问卷适合每个调查对象,在设计问卷时必须采用依赖问题(或后续问题)的方法。所谓从属问题,是指被调查者应回答前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问题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或最后几个问题),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来决定。

设计答案的原则

1.连贯性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的答案必须与提问问题直接相关。比如你问“领导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才能?”答案应该是列举调查讨论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干部应用能力、服务调和能力等等。

2.完整性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答案应该穷尽所有可能的答案。例如,问“你的教育水平是多少?”如果答案只为小学、中学、大学设计,就违背了完备性原则。但如果改为小学及以下、中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就符合完备性原则。答案太多的时候,只能设计几个重要的答案,然后加上“其他”,这样就达到了完备性的要求。3.互斥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答案必须是互斥的。比如问“你的专业技能职称是什么?”如果设计答案是初级、中级、次高级、高级,不符合互斥原则,因为次高级和高级不是互斥的,而是兼容的。只有初级、中级、高级的设计才能满足互斥原则。4.可能性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的答案必须能够并且愿意被回答者回答。如果设计的答案是“2010年你家的恩格尔系数是______”、“你去年工作了______天”等一般受访者难以理解、回忆、计算和表达的答案,或者是受访者无法回答、不愿回答的隐私敏感答案,则违反了可能性原则。

敏感问题的处理

敏感性问题是指被调查内容涉及个人隐私,不愿意或不方便公开陈述或陈述的问题。对于敏感问题,如果你直接问,被调查者往往会拒绝回答或给出虚假答案。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提问的技巧:

1.淡化陈的说法。比如关于安全套使用情况的调查,你可以问:“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安全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概念相当广泛。你也用避孕套吗?”

2.影射法。扩大问题的范围来暗示回答者。比如在偷税漏税的调查中,不能直接问:“你有没有偷税漏税的经历?”相反,你可以问:“你认为大多数人都逃税吗?”

逐步回答。即调查访问分为两个阶段,设计了两份问卷。第一阶段调查一般问题,第二阶段留下有敏感问题的问卷,然后由受访者自行回答,匿名邮寄给调查组织者。一般来说,通过邮件回复收集个人隐私信息比直接访问更有效。

4.扩展回答量表法。在调查有关金额或次数的问题时,受访者往往担心负面影响。这时可以扩大回答数据的规模,避免被调查者因为尴尬而拒绝回答或给出虚假答案。比如你的税前年个人收入是_ _ _ _,答案是:A.1000元以下,B.1000元至2万元(含1万元),C.2000元至5万元(含2万元),D.5000元至1万元(含5万元),E.1万元至200元。

5.应用卡片方法。敏感问题分为“是”和“否”回答,并制成卡片。回答问题时,调查人员回避,受访者选择一张答题卡,放入投票箱。

6.随机反应法。比如某大学在学生考试作弊调查中随机抽取n名学生准备两道题;“你考试作弊过一次,是不是?”或者“你从来没有在考试中作弊,是吗?”此外,准备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有大小、形状、重量相同的两种颜色(如红色和白色)的球,让被调查的学生可以随意触摸盒子里的一个球(不要给任何人看)。如果选择红球回答前一个问题,则选择白球回答后一个问题,并要求调查者回避,以便被调查的学生能够自信地回答。调查结束后,调查组织者将根据结果计算回答前一个问题的人的百分比。

注意预调查

没有一个问卷可以一次设计成功,往往需要多次修改。也就是说,在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要随机抽取少量单位进行预调研,以便对发明问题进行修正。比如问卷设计是否符合普通人的思维逻辑;相关概念是否清晰,问题措辞是否恰当;受访者容易对哪些问题产生误解,对哪些问题有特殊反应(愉悦、厌恶、拒绝回答等)。);调查内容是否能满足项目要求,是否存在增减问题;完成问卷所需的平均时间;回答问题的信度和效度如何?

下一篇:如何刷流量(小白速刷网)
上一篇:如何制作贺卡(怎样做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