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小品不差钱(赵本山小品不差钱全集)

2022-08-10 09:48:0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43

赵本山的小品搭档可以分为几个时期,东北二人转时期,宋丹丹时期、铁三角时期和带徒弟时期。

在每个阶段里,赵本山都有相应的代表作问世,比如和黄晓娟的《相亲》,和宋丹丹的《昨天今天明天》,和铁三角的《卖拐》,说到带徒弟时期,最典型的代表作无疑是《不差钱》。

如果从悲观的角度看,赵本山的小品质量自《说事儿》后就开始不可避免走下坡路了,而在这个下滑过程之中,《不差钱》可以用好听的“最后辉煌”或者不好听的“回光返照”来定义。

这回,咱们就聊聊小品《不差钱》的台前幕后。

一、主创团队大换血,成龙戏份被删留遗憾

高秀敏去世之后,到2009年春晚以前,何庆魁和赵本山的合作基本上就没有了,赵本山的编剧换成了年轻人为主的团队创作,老人崔凯在中间起到的作用远没有以前那么大,徐正超、尹琪等新人逐渐成为赵本山的编剧团队主要人员。

据徐正超介绍,《不差钱》的最初创意就是他从一家饭店里看来的,说是有一个顾客掏钱给服务员,让他配合自己不要点贵菜。

《不差钱》中加入《星光大道》成分的创意则来自于赵本山,一方面他有之前和《实话实说》等栏目合作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星光大道》的模式也非常适合推新人。因此,这个创意堪称神来之笔。

如果说编剧的换人有年轻化的趋势,主创团队里让人大跌眼镜的则是导演的人选,《不差钱》的两位导演分别是赵本山的妻子马丽娟和经纪人高大宽,这两位不能说肯定不会导演,但比起之前张惠中的水平来肯定是天壤之别。其实他们俩的工作更多地是照顾身体有恙的赵本山,导演应该只是挂名为主,真正的导演还是赵本山本人。

笔者认为,赵本山在春晚后期的小品普遍时间冗长,这中间有他的咖位所致,其实也有导演更迭的原因,有张惠中在,他可以精简剧情和台词,让作品更为精致,没有这个人,赵本山小品里多余的台词和动作就有一些多了。

赵本山的小品搭档是另外一个大问题,随着高秀敏去世,范伟单飞,宋丹丹退出,赵本山赫然发现自己没有合适的搭档了,因此带徒弟的选择其实也有无奈的成分。

选择小沈阳自然没有毛病,因为那两年赵本山徒弟里最具走红潜质的就是他,而且还颇具话题性。其他徒弟里,“李大国”和“王老七”上了春晚跟没上一样,“二柱子”则和央视有些恩怨,因此选择小沈阳是最好的结果。

不过,赵本山也意识到光带小沈阳和丫蛋这样的徒弟还是有些单薄,如果能有一个大腕加盟当然最好,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人选出现了,而且咖位绝对够大。

成龙在媒体上公开喊话,愿意和赵本山一起搭档上春晚,可能一开始很多人都是把成龙的响应当成一种客套,但偏偏两位大咖还就当真操作起来。

赵本山和成龙的会面颇具大佬谈判之风:“想在这里玩儿玩儿吗?”

“想,想跟你玩儿”。

赵本山在《不差钱》里给成龙设计了一个角色,苏格兰情调餐厅的老板。

这个老板的出场在最后,他推着小沈阳之前说没有的“澳洲鲍鱼”“四斤的澳洲龙虾”上台,相当于一个剧情反转打脸的包袱,最后老板主动请客吃饭,大家一起喊出‘不差钱’结束小品。

为了这个老板的角色,小沈阳的台词中也有铺垫,分别是“我老板,出去了”和“一会儿要有了怎整啊”。

可惜,这个角色最后还是被赵本山给删了,成龙最终遗憾没能出现在赵本山小品里。

至于为什么删掉这个彩蛋一样的角色,赵本山和成龙的答案并不一样。

成龙说是因为自己跟不上赵本山他们的台词节奏,怕耽误他们的表演。这明显是成龙主动揽锅,因为他就那两句台词,谈不上节奏不节奏。

赵本山的话比较实在,他说因为调整时间太晚了,他不忍心只给成龙那么点儿戏份和台词,还是以后再找机会合作吧。

笔者认为,虽然成龙说自己跑龙套都行,他也确实在周星驰电影里跑过龙套,但赵本山还是没好意思把他当龙套使。

这个遗憾从目前看是没有机会弥补了。

二、《不差钱》删掉了不少台词

《不差钱》这个作品该怎么评价呢?其实说穿了,就是在一个小故事里融入了很多二人转表演的套路,经常看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观众都能看出来,小品里的很多对话和包袱包括模仿秀和飙高音之前就已经在很多二人转里出现过。

虽然《不差钱》谈不上多么精致,但其表演效果是相当好的,中间也诞生了很多经典台词,如“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和“我感谢你八辈祖宗”等,当然,流行台词中最火的还是小品的题目“不差钱”。

事实上,赵本山和小沈阳他们在彩排时的包袱更多,比如小沈阳说“对不起,没有”,赵本山接上:“对不起,我有”。

还有赵本山在介绍自己全家都有功夫时用了一个包袱:“我爹更厉害,从房上面往下翻…摔得老惨了”,可惜这个包袱在彩排时似乎没抖好,现场反响一般,因此赵本山删掉了这段台词,后来改了改用在了续集《就差钱》上,那次抖得相当好。

《不差钱》小品的正活部分就是小沈阳和丫蛋的才艺展示,之前一切台词和包袱都是为了这个两个徒弟展示绝活,应该说赵本山的目的肯定是达到了。

此外,关于小沈阳曾备受争议的形象问题,《不差钱》用了一个“苏格兰风格”和“穿跑偏了”就进行了完美解释,这个点子也堪称神来之笔。

三、赵本山笑怼魏明伦批评

赵本山的小品越往后期引起的争议越多,这跟网络环境的开放有关,当然也确实有赵本山小品内容上的一些问题。

赵本山的早期作品一般都是由编剧从农村采集而来,比较接地气,也相对真实。中期的小品不是塑造人物(白云黑土)就是走漫画风(卖拐、卖车),而到了后期,赵本山的小品确实有闭门造车的嫌疑。

因此,著名作家、编剧魏明伦(巴蜀奇才,代表作《变脸》)对《不差钱》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小沈阳饰演的服务员存在道德瑕疵,为了一点儿小费就出卖了自己老板,这种人物的设定有问题。此外,农民请央视导演和主持人到农村选角色也脱离生活,不现实。

对于魏明伦的这两个质疑,笔者认为第一个有一定道理,虽然编剧徐正超说是自己亲眼所见的生活事实,但服务员出卖老板的这种人设确实应该找一个合理解释,最后直接用小沈阳才艺表演遮掩过去还是显得活儿有些“糙”,虽然不是大问题,但确实是个“咯愣”,这也是编剧和导演换人带来的一些阵痛。

对于第二个质疑倒不是问题,魏明伦可能不太了解赵本山的成名之路,他当年能上央视,不就是邹友开他们听了姜昆的推荐亲自去辽宁考察的赵本山吗,可能赵本山对这个印象太深,所以也就用在了徒弟身上。

针对魏明伦的质疑,赵本山选择了一种“笑怼”的方式,他直言魏明伦是大文化人,评论小品有些瞎搭材料了。这种捧着怼的方式倒也符合赵本山的性格。

结语,赵本山起于二人转,成名于二人转,小沈阳和丫蛋同样是起于二人转,赵本山通过《不差钱》将他们推向全国,颇有一种反哺二人转的意味。

52岁的赵本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自己32岁的影子。

下一篇:撩人的污段子(撩人的污段子套路对话)
上一篇:大连电脑培训(大连电脑培训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