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图片(草原放牛图片)

2022-08-10 07:28:0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2

作者:沈红香

题记:走过物质匮乏但不乏美好回忆的童年和青少年,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然后是留在外地工作,家乡就成了最亲切的思念。不知不觉间虚度了青年和壮年的光阴,恍恍惚惚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不经意间蓦然回首,缺衣少食的童年,似乎每一个小孩却都承担了大人们的小帮手。此期间我们曾经共同经历的许多趣事或者臭事都已消失殆尽。仅以这些记忆向故乡的人和山水致敬。

在我的记忆里,放牛是我们孩子、大人都特别喜欢的活动之一。相对于其他农活,比如插秧、锄田或者挑担子,大人放牛就相当于休息了;孩子们呢,放牛不仅仅是让牛吃饱肚子,往往也会想办法喂饱自己的肚子。

如果是小孩子初学放牛,一般会和家长一起出门、一起回家。大人在农田里干活,小孩子就在大人目光所及的不远处放牛。一般家长会教我们挑选草长的又好又密的田埂、塘埂或者水沟等,让牛尽可能多吃草、吃好草,直到把牛肚子吃的圆滚滚,就代表牛吃的很饱,就可以放心回家了。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父母在祖宗山锄田,我在附近放牛。刚刚敢骑牛的我悠哉悠哉地坐在牛背上,牛在一个水非常浅的小池塘里吃草。当时天空晴朗,周边不时有鸟鸣声,非常惬意。不料突然间,牛和我都跌进一个深坑里,我着实被吓了一大跳,还好,牛一动不动,等我从牛肚子下面爬出来,站到地面上,牛才腾一下从坑里爬出来。出水后我发现自己的双耳嗡嗡作响,根本听不清附近人的说话声。这是我第一次淹水,以为耳朵要聋掉,害怕的不行,又不敢和大人说。幸好走过两条田埂,可能是走路的震动作用,耳朵里的水自己流了出来。我能听清楚附近人们的说话声,才长舒一口气,悬了半天的心才放回肚子里。后来会游泳的伙伴告诉我,耳朵进水了,只要左右多摔摔头,就能把耳朵里的水震出来。当时非常困惑池塘里怎么会突然出现一个深坑,又长大几岁后才明白,山坡上的池塘在冬季一般是不蓄水的,勤快的村民会在干枯的池塘里挖一个坑,把秋冬季积攒的牛粪、猪粪甚至人粪尿挑过去,临时储备在那里,等春天给油菜或者麦子追肥用。

等长到八九岁,遇到大人都比较忙的情况下,我们一般就独自放牛了,尤其是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即抢种抢收,称为双抢)的时候,大人都忙的不住脚,牛也非常忙。四五户人家都需要这一头牛耕田和打谷场,这时我们都是独自在村子四周放牛,因为牛随时可能被喊回家耕田去。有时候凑巧几家人都抢时间耕田,牛的档期就非常紧张,往往从东家田里直接被拉到西家地里,中间都没有时间吃草。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会提前把青草割回家或者送到田埂上,让牛在短暂休息的时候能尽可能多吃点草。炎夏正午,大人需要休息,一般也会让牛在树荫下休息,或者把牛栓在池塘边,让它们泡在水里尽可能凉快点。

平时放牛的时候,我一般会有意避开池塘。有一次放牛,可能是比较热,我把牛牵到池塘边,本意是想让它喝口水,结果它不管不顾径直往深水里跑,我拉不住它,也不会游泳,只好松开手中的牛绳,回家找大人过来下水才把它牵出来。另外一次是大热天的傍晚,大人喊我把牛牵回家打场,我为了避开村头的大连塘和家门口的小池塘,特意绕远路赶着牛回家。可能是赶得太急了,或者是牛太热,在快到家的路上,牛居然一扭头就跑进路边一块新插的晚稻秧田里打起滚来,一开始我根本拉不住,只能等它打滚打尽兴了,才浑身是泥被我使劲拽回田埂上。好在乡邻和气,妈妈一边给秧田的主人道歉,一边赶紧带着秧把子帮他们把秧苗重新插好。

等到双抢结束,进入农闲季节,我们就会呼朋引伴,一起去离家相对较远的林场去放牛。林场有一大片桃园和一小片梨园,还有一大片杉树和其他杂树林。分产到户之前,林场属于集体财产,有专人负责看护和管理,印象中桃子非常香甜,梨子不曾吃过。分产到户之后,大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林场名义上还有一两个人管理,但实际上就是放任自留了,几年下来,林场基本上就荒芜了。

而缺乏专人管理的林场就是我们放牛的天堂,一般五六个伙伴把牛赶到林场后,我们会留下一个人看着牛,主要是怕它们私自溜进附近的农田吃庄稼,或者跑到北边的大水塘里游泳,或者跑到远处找不到了。曾经就发生过孩子们放牛光顾着自己玩,不小心把牛放丢了,回家喊大人过来找牛,等找到牛后挨大人一顿批、甚至一顿打的笑谈。除了看牛的孩子外,其他几个人就会分工,胆子大的,手脚利索的就去附近农田寻找快成熟的花生和山芋(红薯)。一般他们都会带回来五六颗缀满花生粒的花生秧,七八个山芋。胆子小的就负责搭灶和准备柴火,先在地上挖一个小坑,然后在附近找几块石头来,搭一个再简易不过的小土灶,再去附近找几把干草和大小不一的树枝,放在土灶上准备点火。如果遇到前一两天下过雨,稻草和树枝基本上还是湿的,这就需要用好几根火柴才可能把火点着。烟熏火燎中,我们有时候还得趴在地上,用双手拢在嘴巴四周向柴火堆里吹气,让火苗尽可能燃起来。火点燃之后,一般先把山芋放进火里烤,花生从秧子上摘下来晚点放,不然会被烧成灰。一般我们都等不及晚放,早早扔进去,没有不烧糊的时候。即使是个头大的山芋,往往也是火太大,外面烤糊了,里面还是生的。如果一拨人凑巧都是新手,往往捣鼓半天,能吃进嘴的只是山芋中间的一点点,花生多半是烤的太糊,或者直接烧成炭,完全没法吃进嘴。一般一群人里面至少有一个老手,反复告诫我们一定要晚点放花生,幸运的话一人能吃上几颗。即使只是吃上几口半生不熟的烤山芋,我们也会高兴的像过节一样。等带着小小的满足感回到家,大人第一看见我们,就会问:“是不是又偷偷烤山芋了”?其实不用问,因为我们的嘴巴四周基本上都是黑的,有时候是忘了洗,或者是洗了但没有洗干净。一般只要把牛肚子吃饱了,大人并不太追究我们的,即使是拔花生或者掏山芋的时候被主人当场看见了,一般也就是当场说几句,让下次别再糟蹋他们家的花生或者山芋就算了,很少有找家长或者打骂孩子的。

烤山芋的次数毕竟有限,多数时候我们会一起做游戏,女生喜欢玩手抓石子,男生则喜欢玩斗鸡或者打架。另外多数时候是找那个季节田野里一切能吃的东西,比如春天拔毛姑娘(茅根的花序)、摘刺头(野蔷薇嫩茎)、挖野荸荠等,实在没得吃,村头路边刺槐的花心放进嘴里也能嚼出甜味来;夏秋季的田埂边的八八子(悬钩子果实)、蛇莓(一种类似草莓的红果)、拨楞果子(北方人工栽培的叫冬姑娘)和鸡块(翻白眼的块根)等都是看见就送进嘴里难得的美味。偶尔看见别人菜地的瓜果熟了,胆子大的偷摘一个吃也是有的。

总之,放牛只是一个平台,重点是想办法找吃的或者大家一起找乐子玩。

我记得有一次在林场看见一只野山鸡从杉树林里飞出来,彩色的羽毛在夕阳下华丽无比,看的我目瞪口呆。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矣;我们则是:顽童之意不在牛,在乎花生山芋肚里游矣!

相关文章链接:

童年纪事之一:跟猪

童年纪事之二:看(kān)鸡

最忆是巢州
下一篇:三圣母下凡(三圣母被谁逼迫交出了宝莲灯)
上一篇:新年纳余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谁写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