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字站中间北字分两边打一字的信息

2022-08-10 07:18: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0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张漫子、郭沛然)7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以人民视角国家叙事构筑“同心圆”--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广场活动总导演肖向荣》的报道。

伴随十万羽和平鸽飞向天空,天安门广场化身一片欢乐的海洋。举国欢腾之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成功举办,网友们接力向祖国、向百年大党表白致敬。

如何在国家叙事中找到人民的共情共鸣点?庆祝大会广场活动实现了哪些“首次”?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庆祝大会广场活动总导演、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执行导演肖向荣。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礼炮鸣响。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百年盛典突破诸多“首次”

7月1日清晨,雨后的天安门广场,朝霞穿透云层,金光缕缕。天籁般的女声清唱,划过天空。礼炮、献词、合唱、放飞……7万余人汇集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

伴随天安门广场上的“巍巍巨轮”响起雄壮浑厚的汽笛声,100声礼炮响彻云霄;广场东西两侧,100面红旗迎风招展;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国旗杆,国旗护卫队铿锵走过……

电视机前,数以亿计的观众为这场庆祝大会的“最高规格”所震撼。

作为国之大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庆祝大会第一次从人民大会堂等室内场馆,移步天安门广场召开。“这个信号彰显了党绝对的自信:她希望与她的人民在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华,昭告世界‘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一个政党’。”肖向荣表示。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这也是国之大典第一次采用献词表白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充分表达对党的爱戴与祝愿。“站在广场上,自下而上,面向天安门城楼直抒胸臆、表达感情,此前从没有过。”肖向荣回忆。

这份直抒胸臆、精准表白的献词不足千字,执笔者池浚准备了120天,百易其稿,从10万字素材提炼而来。“每个人对党都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不完的感情。”肖向荣说。

天安门广场化身为一艘“巍巍巨轮”,也实属首次。

广场设座席7万余个,左右间隔0.75米、前后间隔1米,整体呈梯级布局,每一位与会人员都成为“巨轮”的像素。

以U形的黄色地毯勾勒出“巨轮”的轮廓;中间橙色、黄色的座席区域则构成了“巨轮”的船身;外侧深蓝、浅蓝和绿色的座席区域以抽象化的弧线,高度概括出“巨轮”启航时“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意象。

一条红毯从天安门沿中轴线向南延伸,连接起了天安门、长安街与广场,一直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寓意要铭记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不忘百年征程的筚路蓝缕,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红毯两侧有黄色的“海浪纹”镶边,突出“巨轮”行驶过程中的波澜壮阔、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合唱团在演唱。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不论是合唱队、军乐团、献词团,还是构成“巍巍巨轮”的每一个像素,他们不仅是暖场活动的演职人员,更是庆祝大会的参与者,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倾听者、响应者。

“这场庆典不是一场游行,不是简单的文艺演出,而是一次极具历史意义和仪式感的大会。”这一定位是半年来肖向荣反复与团队强调的。

肖向荣说,不论是庆祝大会,还是晚上的文艺演出,贯穿始终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从人民的视角,向党表达自己的心声。

“我们的合唱、献词,以及最后的《国际歌》和《歌唱祖国》环节,都是从人民的视角感恩共产党这一百年为我们做的一切。这也是国家、党与人民共同的默契,是沐浴在共同信仰下的自豪与感激。”肖向荣说。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合唱团在准备。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写意之笔铺陈百年画卷

100年前,一叶红船从嘉兴南湖驶出,一个民族开启救亡图存的征途。今天,一艘巍巍巨轮,载着14亿人民的中国梦,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一百年间,中国发生了史诗般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成长史就是一部革命史,兼容并包、追求卓越、奋进不止的革命品格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何将革命精神、信仰底色融入百年画卷?这是肖向荣自1月7日接到任务起就冥思苦想的问题。

肖向荣觉得,这幅百年画卷,最重要的是营造一种神圣感。

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在人民心中树起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丰碑,燃起党“胸怀千秋伟业”升腾不息的精神火炬,是这次庆祝活动的目标。肖向荣团队在广场活动的流程上、布置和用色,每一个细节都做了精心打磨,力图呈现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感与亿万人民真心拥护党的神圣感。

导演组提前制作了一个极为详尽、精确的时间流程表,每一个动作都精确到秒。为了确保千人献词方阵整齐划一、庄严感十足,时间点上不允许有任何差池。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合唱团的学生指挥每天训练12个小时、挥拍2万次。根据要求,合唱开始前,站在指挥台上的芦雅晨要与另一名同学同时挥出第一拍,为广场的歌声海洋按下启动键。在那个瞬间的绝对默契,要靠无数次的刻意训练来实现。为此,芦雅晨与同伴每天形影不离、保持同呼吸同行动,直到实现在不目视对方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动作的整齐划一。

“最终表演时,献词部分的时长计划是5分半,我们现场达到了5分29秒58,就是这么精准。”肖向荣说。

视觉方面,天安门广场上光彩夺目的“巍巍巨轮”,用黄色地毯勾勒出轮廓,外侧用深蓝、浅蓝和绿色的座椅形成海浪纹路,从城楼上俯瞰,呈现出以红色、黄色、绿色为主色调,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巨轮形象,奠定了庄严肃穆的基调。

这幅百年画卷的第二层基调是温暖感。中国共产党走过100年,人民对它有怎样的表白?“我们希望这些心声传递温暖、质朴,充满深情。”肖向荣说。

肖向荣直言“这种规格的盛典容易开成‘狂热’的大会,但我始终觉得,应当在温暖的基础上,以奋进、理智、真挚的情感去推动大会的完成。”

关于如何暖场,导演组讨论了许久。“我们希望通过暖场把观众的情绪点燃,让大家在润物无声中感受到党的百年变化。”肖向荣说。

因此,在暖场形式的确定阶段,肖向荣选择了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歌曲是一个温暖的、暖心的形式,能够唱出人民对共产党的深情,能够起到烘托氛围、营造氛围和调动氛围的功能。最终我们选择了无伴奏合唱,第一首曲目为《唱支山歌给党听》,开宗明义地表达亿万人民对党的深情。”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当《唱支山歌给党听》熟悉而又明亮的旋律响起,合唱团温暖而纯净的声音穿越时空,熟悉的旋律与唱词勾起了无数人时代的记忆和情感,万名群众在共情、共振、共鸣中齐声唱和。一个“十万群众同唱一首歌、万众一心跟党走”的动人故事缓缓展开。

第三层基调是真情实感,这也是庆祝大会全员的行动指南。

在筹备之初,导演组就确定了一个理念:庆祝大会的高潮和核心是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他流程无需过度渲染,无需太多文艺表演。“真实表达、真唱真做,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表演化’。”

“第一首歌,我们选择了童声无伴奏合唱。而且我们坚持真唱。为党庆生,怎么可能录音假唱呢?”肖向荣说。

然而,在偌大的广场,不论是无伴奏合唱的整齐和音准,还是四个领诵与千人方阵配合的献词环节,都充满挑战。

“说话是最难的艺术,情绪和时间是很难拿捏的,录音与录唱确实能够保证大会流程严丝合缝,四人与千人怎么可能起在一个调上,有感情的朗诵?唱齐?所有人都说不可能。”但是,肖向荣及其团队誓要再创奇迹。

“我们反复训练,找到10个人做标兵。他们配合好后,录制一个模版,然后发给1000个人,让每一个人习惯这个节奏和语境,不断找到最好的节奏契合点。”肖向荣说。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作为四位领诵中唯一的“科班出身”,负责第一句献词的冯琳,深谙朗诵技巧。而导演组对她的要求恰恰是“忘记技巧”。开始,她尝试了变换节奏、语调等各种方法,但这些却让她的朗诵不“走心”。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冯琳开始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她反复观看《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夺冠》等影视作品,触摸党史的细节,才让真实情感的流露战胜了外在技巧的游走。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合唱团在准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每一片段都是“时代诗篇”

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开国大典,从改革开放的春雷响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点燃……7月1日晚播出的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以一张张时代记忆中的中国面孔,带观众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恢宏长卷。

“一场情景史诗”,是肖向荣对这场文艺演出最精确的定位。“不止于歌舞,也不拘泥于领袖叙事,而是让这个时代里每位仁人志士都有台词,共同讲述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奋斗史,是这场文艺演出最大的价值。”

2小时,100年——意味着每个节目只有3到5分钟,有的重大事件甚至只有1分钟。单是晚会的第三个篇章,就要讲述改革开放、抗击非典、举办奥运、“神七”上天等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如此之短,要用精准的艺术语言来诠释百年历史,凸显党的精神,无疑是巨大挑战。

“最合适的手法莫过于用诗意的表达解放观众的想象力。”在这一篇章中,肖向荣用一种大写意的方式,以高度凝炼的叙事节奏,在6个节目中创造属于新时代观众的时代记忆点。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合唱团在准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为了抓住改革开放大潮的特点,伴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舞台从绿色的田野幻化成蓝色的大海,继而在大海的浪涛中卷出“三中全会”“小岗村”“经济特区”等国家和个人命运相联系的历史事件。“与以往改革开放篇章不同,我们采用了意象化的现代舞,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叙事逻辑。”肖向荣说。

那场被网友热议的“神来之雨”,来自第三篇章的情景舞蹈剧《党旗在我心中》。鸟巢里首次架起的180米长的大屏幕上浮现的画面,将观众瞬间带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取得的一场场伟大胜利中。肖向荣没有对具象的人和故事做详尽描述,而是让一面党旗缓缓升起,迎风而立,指向天边的一道曙光。

“四周是漫山遍野的废墟,但只要有一面党旗升起来,就代表着生的希望。我想这是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思,也是值得我们抓取的意向。”肖向荣说,这是空前的百年,是中国各族儿女凝心聚力、团结一心跟党走的岁月。我们要把这个时代最鲜明的视觉化影像语言,与现场呼应,激活观众想象。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合唱团在大会开始前演唱。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于是,《走四方》《走进新时代》《江山》……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唱出春天的故事,致敬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汶川灾区重建、奥运火炬点燃、神舟七号发射……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见证青春中国的奋进,赢得观众满堂喝彩。

在欣赏完这两场视觉盛宴后,一名美国的朋友激动地对肖向荣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成就的‘奇迹’。”肖向荣告诉他:“要不是国家和人民共同的默契,要不是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这事干不成。这是人心所向,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参与采写:祁晨露)

下一篇:两只鹅(绕口令两只鹅)
上一篇:关于宗教笑话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