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相声(潮汕小品相声)

2022-08-09 12:18:0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5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经历600余年,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作为天津的近邻,说来惭愧,自己似乎还真的从未认认真真地审视过这座城市。趁周末无事,突发奇想,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旅程——听相声,品西餐,赏夜景 津门三部曲,一日望遍万国楼台。

● 五大道,走一走,探寻小洋楼里的爱恨情仇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的说法,到天津怎么能不去看看小洋楼呢?天津小洋楼形成集中在清末、民国,是天津近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都说一座历史名城具有诱人的魅力,首先来自于其独特的建筑美。风貌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自传,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外观。五大道就是被誉为“万博建筑博览会”,是现存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且最为集中的首选地。

其实,“五大道”并非一个正式的地名,只是流传甚广的俗称,是指由马场道、西康路、贵州路、成都道、南京路相接合围内的长方形区域,纵横23条道路。这里集中了世界各国建筑师的作品,建筑风格迥异,有罗马式、罗曼式、日耳曼式、俄罗斯古典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中主义等欧陆风格的各式建筑2000多所,其中1949年以前所建的花园式和公寓式楼房900余所,被列为不同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的小洋楼423所。

一早从北京南站乘高铁近半个小时左右就到达了天津站。在出站同层换乘地铁,乘坐3号线到营口道换乘1号线到小白楼站下。一出A口便是天津的地标性欧式建筑——天津音乐厅。其主大门由六棵立柱擎起大挑檐,上方为正三角脊顶,在主立面上方,建有一个有二层的圆拱券塔楼,高高的塔楼上镶嵌着金黄圆屋顶,该屋顶被称为”金冠加冕”,寓意着走向辉煌。

“小洋楼”对于天津有些特别情怀,因为许多小洋楼是天津的骄傲,也是天津的耻辱,这些建筑弥漫着欧陆的风情,记述着时代的风雨和历史的变迁。

“小洋楼”之于天津,就像艾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即被现实的阳光抚摩着,又被历史的枝叶覆盖着,但城市的性格、气质、喜悦和忧伤都烙在这个建筑的皮肤上了。百余年仍在居住的楼房,虽有些破败,但不失昔日风范,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仿佛在讲述着时代的沧桑。

将乾隆及慈禧陵墓盗掘一空,被称为“东陵大盗”的孙殿英旧居

北洋军阀政府总理颜惠庆旧居

一栋栋小洋楼的阳台、灯饰、门牌,无处不彰显“讲究”两个字。看着紧闭的大门内的异国特色小洋楼,忍不住浮想联翩。

“疙瘩楼——能吃的博物馆

路口一座非常抢眼的建筑,建筑的表面疙疙瘩瘩,且用很多瓷片装饰,吸引了很多有人在此驻足拍照。

这里原是意大利联排式公寓,因为用火烧砖来装饰墙体的表面,所以人们俗称为“疙瘩楼”,著名的京剧家马连良先生曾在这里居住过。

在重庆道上,有一座白色围墙圈起来的宅院。这就是五大道上唯一的一座王府,这里曾是清末最后的总管太监小德张的一所住宅。 由于庆亲王的第四代传人爱新觉罗载振看中这里,小德张无奈只好以半卖半送的形式将此转让与他。

这里宅院的基地是传统的长方形布局,中轴为楼房的四合院,院墙和外延顺应了当时的建筑潮流,采用了西洋建筑手法,可谓尽得中西合璧的精髓。

据说,这座宅院内部的装潢古香古色,处处体现了皇家气派,显示了主人高贵的身份。院内还有数千平米的中式花园,假山,流水一应俱全。如今昔日王府成了高档会所。好在这里还为普通百姓预留了参观的名额与机会,但需提前预约,且每日限定名额。

上午十点左右到的庆王府,都已经满员了,这里每天只接受300人入园参观。这也是五大道上唯一收费的景点。门卫一点情面也不讲,只能很遗憾地在庆王府的门口拍了一张照片。

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作相旧居

五大道的另一特色,是建筑的私密性构成的深邃和幽静的氛围。这里的主人无论是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期盼安逸,不事张扬。如今五大道保护很好建筑都是不让进的,游人只能在大门外面探头探脑地张望。

睦南道74号的李勉之旧居,是具有德国风格的庭院式别墅住宅,现在成为了狗不理的贵宾楼。

不知道为什么,听着那踏踏踏的马蹄声,就想起了一句歌词:“马蹄声起,马蹄声落”,而这些建筑们,也在听着马蹄声起,马蹄声落中,你方唱罢我登场,换了一波又一波主人,走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岁月。

汽车与马车并行,这大概是五大道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了。五大道处处弥漫着浓重的民国风范,置身于五大道,特别是听着马蹄嗒嗒,望着古老的欧式建筑,总有种穿越感。

五大道在上世纪20—30年代,曾经成为民国时期下野政客的避风港,留下了国内外知名人士的数百座名人旧居,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在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347处,成为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这里,有着颇具特色的饭馆,有着异国情调的酒吧,但一切似乎又都与历史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结。

在现代建筑掩映下的原英国公学(现天津二十中),给我以强烈的传承感。该建筑是一座具有西洋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英国地方传统建筑风格的西洋建筑。该建筑虚实变化强烈,气势恢弘,具有仿希腊古典复兴建筑风格。

漫步在五大道建筑区里,尽管我们有太多的建筑知识,也说不出每一座建筑的风格、样式和艺术底蕴,我只想沉浸在这片风景中细细缅怀。

没有目的地走,看看天津的“小洋楼”,实际上是漫步在建筑艺术长廊上的一次趣味旅行。如果不看看这些小洋楼,则永远无法洞悉真正的津门 。

对于五大道,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有期待,有敬畏,有迷茫,还有沉默。大抵都是因为这百年历史加之于上的缘故。这一次,说实话,也就算是走马观花,五大道的美与历史,仍然只是品尝了一点点,仍然有待于日后的某一次,再去慢慢地、细细地,走上一走。

●劝业场,乐一乐,听地道哏儿都茶馆相声

劝业场是我国和津门近代优秀建筑之一,也是天津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津门建筑文化具有典型特点的代表作。

来到天津,除了想到天津的各处美景、美食之外,当然还有天津最哏儿的相声。到天津“听茶馆相声”仿佛是来天津的必修课。

相声以嬉笑怒骂通达世事、洞悉人生,它起源于北京,繁荣于天津。天津这座城市,在中国的相声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个世界二十年代后,许多相声艺人从北京的天桥来到天津,先从撂地演出开始,逐步地进入了茶社、剧场,在40年代达到鼎盛,之后走入低谷,直到十年前相声才又开始重新恢复生机。如今到天津品“天津三绝”之一的“听茶馆相声”,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标。

天津劝业场自1928年开业以来,一直是天津的城市名片和财富的象征,劝业“八大天”更是闻名遐迩。 作为“八大天”重建项目的“第一天”,天华景戏院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淳朴的劝业精神进行了有机结合。

剧场不大,舞台不高,但观众相当互动,嗑瓜子、喝茶水、低声聊天、拉拉家常,在这儿就能感受真正天津人的生活。

在我看来,花上几十元,到天华景听上一场津味儿相声,会让自己的天津之行味道更浓。

●小白楼,品一品,中国最早西餐的味道

站在音乐厅的台阶上,向左一瞥,便是名气之大,不仅天津人都熟悉,而且享誉全国,甚至连外国人也知道的小白楼。

一提起这座1931年建造的小白楼,眼前不禁浮现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景象。现如今小白楼则是起士林西餐厅的所在地。

在天津,许多人关于西餐的“启蒙教育”就是从起士林开始的。因而,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此次津门之行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吃一顿正宗的西餐。

说起西餐,就不能不提到起士林。这家承载了天津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现在已经不仅仅是餐厅,更是个怀旧、探寻历史的好地方,很多外地游客都会来起士林尝尝,似乎不到这里就像没到过天津。

起士林西餐馆是于 1901年9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中街开立的。最初的创始人是一个随德国侵略军来津德国厨师,名叫起士林。德军撤走后,他便以自己的名字为店名。而正是这间西餐厅的开立,标志着西餐走进了天津人的餐饮世界。

起士林开立至今已余百年,期间也经历了诸多变迁。包括迁址,被接管,更名等。1949年天津解放以后,餐厅被“企管会”接管,成为了国营餐厅,并先后更名为天津餐厅、工农兵餐厅等。1970年,起士林餐厅职工联合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才恢复了餐厅“起士林”的招牌。

“起士林”是中国最早的西餐馆,它不仅播了西方的饮食文化,也是老一辈天津人津津乐道的传奇篇章,它与上海雅克红房子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哈尔滨华梅西餐厅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

现在起士林一楼是西饼屋,二楼、三楼、四楼,分别是俄式、德式和法式西餐。我选择了最传统的俄式。奶油烤杂拌是起士林最出名的一道俄式菜肴,与土豆沙拉、红菜汤、罐焖牛肉同居点菜榜前四名。毫不犹豫地地点了这四样,外加酸黄瓜、冰淇淋和布朗尼蛋糕。

说实话,服务和菜肴的口味,都比不上现在的高级西餐厅,但如果是想感受一下它的怀旧氛围,还是值得来坐一坐的。在这样的古建筑里,吃着中国第一家西餐厅的美食,味道特别的厚重,有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

●天津之眼,逛一逛,寻找津门最浪漫的夜

“天津之眼”,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是天津的地标之一。

摩天轮直径为110米,最高点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达到120米左右,相当于35层楼的高度,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0分钟,到达最高处时,周边景色一览无余,是俯瞰天津夜景的最佳地点,被誉为“天津之眼”。

和伦敦之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就像童话故事中奇思妙想的巨大风车。据说,它已经超越了鼎鼎大名的伦敦之眼而成为世界第一。

曾经听说过一个关于摩天轮的传说,说摩天轮上的每个盒子里都装满了幸福,所以当我们眺望摩天轮时,就是在期盼幸福。

夜晚的景色很迷醉,而天津的夜色更美妙!万家灯火,当你处在这片柔美的夜色之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就爱上了这里的夜。至此,我恋恋不舍地与津门挥手作别。

在我看来,天津是个寂寞的城市。小洋楼的繁华与热闹似乎随着袁世凯北洋时代的结束,也慢慢归于了沉寂。但当我静静地融入进去,则感受到另一种体会,别样的发现。

至少,天津很有味道,当然,这种味道不仅仅只是传说中的煎饼果子、狗不理包子和说学逗唱的相声,更在于天津的洋气。小洋楼让天津变得很洋气,这种洋气更多地蕴藏在偌大的城市空间之中,汇聚于精美的建筑符号与文化的传承里。

下一篇:错别字图片(报纸错别字图片)
上一篇:美女搞笑(美女搞笑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