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说出来缺爱(大声说出来2014全集)

2022-08-09 08:33:2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71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高的情商,这样子对于孩子的为人处世都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孩子有这样一些表现的话,这并不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反而说明内心缺爱。

前段时间,我看到家长群上面有一位家长在炫耀自己家的孩子。那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待人有礼貌,每天早上起床也不赖床,总是自觉的起床然后穿好衣服。

出门之前也自己穿好鞋子并且放好拖鞋。对待别人也热情大方,不羞怯。喜欢读书,热爱背单词......大概内容都是在夸赞自己的孩子,并且孩子有这样的成就,完全是因为是在自己的教育之下出来的。

其实很多小朋友都有这种这一种情况,但是家长误认为这是一种听话的表现。实际上,这些行为很大可能反映孩子"缺爱"。

小朋友有哪种表现是说明缺爱呢?

1、讨好大人,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有些孩子可能从小就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和父母住在一起,这时候她们就会害怕自己的父母不喜欢自己。孩子就会主动承担家务,学习也不需要别人监督。无论在谁的眼中都是一个好孩子。但是这样的孩子心理其实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在家里没有人爱她。

2、不敢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如果是缺爱的小孩子,他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害怕别人会反驳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就不喜欢自己,在家中得不到关注。

3、善于观察别人的脸色

缺乏爱的孩子善于观察别人的脸色。之前在朋友家做客的时候,看到朋友的孩子彬彬有礼,很是欣慰。孩子准备拿糖果吃的时候,谁知道朋友的脸色一变,她马上把糖果放下。这个时候朋友的脸色稍微缓和,不断的夸赞孩子。

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懂事的表现,而是一种观察别人的脸色,别人的脸色一变就放弃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迎合别人的想法。

长期"缺爱"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提问的是"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是什么样"。提问者表示想知道被父母疼爱,自信的孩子可以有多优秀。有人回答:被父母滋养长大的孩子,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喜欢就大声说,不喜欢拒绝。

而另外一个相反的话题:"小时候缺爱是一种怎样的经历?",大多数人回答"会自然而然和别人保持距离,不敢索取也不敢给予","自卑、敏感,无法与人亲密靠近。"

那些长期"缺爱"长大的孩子,却被滋养长大的孩子,过着相反的人生。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中,松子的父母眼里只有妹妹,松子为了博取父母的关注,开始去观察讨好父母。

一次,松子发现自己在做鬼脸的时候,爸爸会露出笑容,从那以后,松子一直做鬼脸逗爸爸笑。松子因为长期的缺爱,所以会牺牲一切来换取对方的关注,爱。

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父母要改正自己

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鼓励和表扬能够让孩子肯定自己的价值,不会怀疑自己和否定自己。

家长不要因为自己工作忙为借口,选择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和物资需求,还要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关心的自己的,同时有利于孩子在一种"爱"的氛围当中成长。由此是面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在睡前和孩子讲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

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有利于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想法,同时帮助亲子关系的建立。家长要尝试去理解孩子,用孩子的思想方式去与孩子沟通,建立一种平等沟通的关系,让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高情商的孩子当然讨人喜欢,但是是真的高情商还是缺爱的表现家长要明确分辨清楚。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当中成长,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下一篇:关于中秋节的谜语(有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上一篇:三国图片(三国华容道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