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谐音笑话的简单介绍

2022-08-09 07:58:1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3

10月18日,话题当谐音梗开始影响整座城市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并引起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对于该现象的看法,部分网友表示谐音梗十分有趣,可以调剂枯燥的生活,也能为城市增添生趣。还有部分网友认为,“谐音梗不仅影响城市还影响学习,不怕有的小学生看了之后就认为是那样写的吗?”“有谐音,但是没有梗的效果。”“每次看到谐音梗都会想到通假字,多年后的小孩子学起来不知道会不会困难?”更有网友直接表示真的不值得推广甚至应该整改。(10月18日 微博热搜)

没错,现在谐音梗无处不在,随便到哪个地方多能或多或少的看见几个玩谐音梗。谐音梗应用于现实生活可以但不必要,尤其需要重视便是其对于孩子的消极影响。

谐音文化由来已久,而谐音梗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谐音文化便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通俗地说,谐音就是汉语的同音现象。自古以来,谐音一般出现在古诗或对联当中,用于诗人含蓄地表达情绪或是用谐音表示美好的意义。而谐音梗是最近几年才趋于流行的,据传是最初网友怕自己的言论被和谐才使用谐音字的。

近几年谐音梗不仅盛行于网络交流,更是深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许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便利用谐音梗进行取名,但其中不乏有许多不恰当的使用,譬如“虾鸡叭烤”、“卖银的小男孩”等,不仅不能展现中华文化的文明内涵,反而略显低俗。这种渗透进现实生活的谐音梗对于成年人来说或许只是生活的调味剂,但对于尚未完全形成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的小孩子来说必定会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成年人已经具有一定的能力辨识谐音梗与正确的知识,但是对于刚识字不久的小朋友来说,这些在生活中见到的谐音字符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对以后学习正确的知识造成干扰,也就是教育学中常说的前摄抑制,比如“换味思烤”和“换位思考”,如果孩子先看到“换味思烤”从而先入为主,从而对学习“换位思考”造成干扰。

现在部分谐音梗的主要来源是不标准的普通话,例如“福建”——“壶见”,生活中许多模仿成语或歇后语的谐音梗有很多,这种表现形式虽然可以让人觉得生动有趣,但是并不利于普通话的学习以及推广。对于小孩子来说,这种影响会更加明显,在前运算阶段(2—7岁)的孩子开始能够运用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在此时给予他们不好的示范,将会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语言系统,进而也会对其以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谐音梗可以在口头上作为成年人生活的调剂,但请别在尚未具有独立辨别能力的孩子面前使用,深入城市、深入现实生活的谐音梗,影响的是处在学习语言系统中的孩子们。

来源:红网论坛 文/毛春燕(内江师范学院)

下一篇:快拿(大学文凭尽快拿)
上一篇:体育比赛口号(十一班体育比赛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