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曾追过的女孩(陈妍希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2022-08-09 05:33:0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3

01

人的认知能力分三种:工具理性、价值理性、非理性(感性)。

工具理性告诉我们“如何做到想做的事”,本质研究的是世界的规律,主要靠学理工科get。

价值理性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尺度在哪里”,本质研究的是人类自己的规律,主要靠学文科get;

一般人理解,学生只要掌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就够了,工具理性就像发动机和油门,价值理性就像方向盘和刹车,有这俩大宝贝护体,人类文明就能持续发展。

那非理性有啥用?

很多人眼里,似乎是种无用之物,因为脑中的非理性成分,人类容易感情用事,冲动极端,偏执傲慢,自欺欺人……影响社会稳定,阻碍人类进步。

非理性主要靠什么get?

艺术教育。

过去长时间,我对艺术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陶冶情操。

吃饱喝足没事干,弹个琴画个画,似乎是可有可无的精神消遣~

所以高考核心科目永远是工具理性(数理化生)和价值理性(语英政史地)。

知道“如何做到”比知道“该不该做”更重要,需要更多人才,所以文科生又被理科生歧视。

但不管文科生理科生,一起歧视艺术生,觉得是一小撮文化课不行的孩子走捷径。

我长期从事的理财工作,既需要掌握工具理性(和数据图表逻辑打交道),也需要掌握价值理性(理解人性和政治,和客户打交道),但不用和非理性打交道。

即使如此,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一直推动我努力建立起包含工具理性、价值理性、非理性在内的完整认知体系,也就是我经常说的“跨学科思维模型”。

这样才能尽可能逼近上帝视角,逼近完全意义上的“不惑”。

我平时写的文章,不管阿里性侵门、张文宏争议、塔利班解析还是共同富裕,大多属于价值理性范畴,因为人世间的新闻层出不穷,感兴趣的人多,自然界的知识,大多深奥无趣。

偶尔我也会写纯粹工具理性,比如《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但我很少讲艺术,最多也就聊聊热门电影,但这不代表艺术是我的知识绝缘地带。

因为聊艺术,曲高和寡,大家不爱看……

大学时代,我就逼自己读完西方美术史和西方音乐史,看各种艺术展,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装置艺术,听各种音乐会,从巴赫到久石让,努力培养自己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但这些都是“术”,多看一个画展,只是多一分吹牛的资本。

“道”的层面,直到近两年,我才慢慢拨云见日——

人类需要保留非理性的根本原因,在于非理性能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象力!

而想象力是创新之本,创造之源!

诗歌的本质,是音节的编程;

音乐的本质,是音阶的编程;

绘画的本质,是色块的编程;

建筑和雕塑的本质,是三维建模的编程;

而电影、动漫、电子游戏等现代艺术门类,则是上面这些合起来的编程。

《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文中,我说上帝可能就是个程序员,世界的本质可能是信息的编程。

人类如果只有理性,无法发展到现代社会。

没有非理性,爱因斯坦很难有发明相对论的脑洞。

很多人都知道,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爱因斯坦自己说过,他的智慧有一部分来自音乐的薰陶,演奏小提琴时,有时脑子里在解方程。

因为音乐的本质是音阶的编程,也是数学。

爱因斯坦特喜欢巴赫,巴赫的赋格艺术(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体裁)就是一种精密而规整的计算。

感性和理性,在音乐上合二为一。

进入现代社会,乔布斯和马斯克这种人为什么能根本上改变世界?因为他们是IT技术大牛吗?

不,乔帮主编程水平很一般,他本质是个认知偏激的艺术家。

所有人都在按键盘的时代,他坚信手指和手机之间不应隔着按钮,也不需要任何媒介(读写笔)。

这种对美的偏执追求,在当时技术水平下无法达到,他手下的工程师很抓狂,但他坚信这就是人类发展方向,最后就给做成了!

马斯克也类似。

他先产生一个非常偏激的,一般人眼里纯粹异想天开的执念,认定人类未来一定会移民火星,认定手指一定不是人与人工智能设备联接的最好方式,脑机技术(心一想,事就成)才是终极方案,然后反推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个目标。

我曾经说过,海森堡发明矩阵力学,发现测不准原理,是因为他脑子不设边界,坚持要把一维线性模型升级成二维矩阵模型,让乘法交换律失效。

其他物理学家都说你丫脑子有病吧?这种升维算法莫名其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但就是这种科学“怪咖”,把科学推向下一个高峰。

海森堡发明矩阵力学,前提是他坚信电子是粒子,薛定谔发明波动力学,前提是他坚信电子是波。

如果理论前提是错的,研究到老死都不会有成果。

那他们凭什么相信?

不知道,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信仰,就跟着感觉走!

结果海森堡和薛定谔从两条路登上同一座山峰,最终证实所有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理性和非理性(感性),也像两条路,最后会汇聚到同一座山峰——信仰。

要让非理性的力量散发出耀眼光芒,最需要的品格,就是勇敢!

若不够勇敢,人类祖先不可能走出非洲;更不可能艰难驯化动植物。

若不够勇敢,乔布斯马斯克们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因为身边所有亲友都会劝你放弃,说你“走火入魔”了。

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地藏王菩萨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都是一种非理性的精神力量。

罗翔说,在人类所有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也最高级的一种。

这里说的“勇敢”,不只是法学层面,更是哲学层面的理解。

上面分析还是太过理性,不够“非理性”,下面聊点刺激的~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不用任何人教,小孩一出生就会本能感受到同类的美丑。

为显示亲民,小布什和特朗普抱小孩,孩子大多哇哇大哭,但奥巴马抱小孩,却花功了得。

说到底,还是因为帅!

我儿子3岁时,我就观察到,面对一圈二三十岁“老阿姨”,他会本能和其中最漂亮的阿姨亲近。

我们荔枝汇班班每次朋友圈发理财干货,最后都会附带一张不重样的美女图,每次都能引来大量点赞和留言,屡试不爽~

但什么样的异性才算美(帅),不同人答案不一样,同一人不同人生阶段,答案也不一样。

80后小时候大多看过《新白娘子传奇》,我青春期第一个迷恋上的女明星,就是这部作品的主角。

你说赵雅芝吗?不老女神哇~

错,我第一个迷恋的女神,是叶童!

演许仙的……

同时期,我还看了另一部她主演的古装戏《碧海情天》,演的女主角,当时我就被叶童的一颦一笑迷住了。

但我真正被叶童迷倒,是后来看了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

这版也被很多金庸迷视为最经典的《倚天》,叶童演的赵敏,可飒可甜,是我整个青春期最喜欢的女性形象!

由于对赵敏极度痴迷,后来我又被黎姿版赵敏迷得神魂颠倒,日思夜想。

但现在回过头看,我自己都无法理解,当时审美怎么会这样……

叶童之后,第二个迷上的女星是高妹梁咏琪。

尤其是她第一张专辑《短发》里的造型,太清纯了~

其实梁咏琪算比较符合东方审美的美女,但生孩子前,梁咏琪一直过于消瘦,不是很健康,但这是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的,当时完全没感觉。

大学时代,我还迷上过两位女星。

一位是演《律政俏佳人》的瑞茜·威瑟斯彭,当时青春无敌,光芒无限,简直亮瞎了我的狗眼!

另一位是今天封面女主,奥林巴斯女郎赵允熙。

当年她拍的这支广告片,配合背景曲《Hey Juliet》,当时超级火,不要太潮太酷太迷人啊啊啊~~~

尤其是赵允熙的嘴唇,太性感了!

整个学生时代,我还喜欢过其他许多女明星,范晓萱、陈德容、陈妍希、高圆圆、孙艺珍、“日剧女王”常盘贵子、《老友记》的瑞秋(詹妮弗·安妮斯顿)……

对了,我还一度很迷一位央视女主播——刘芳菲,当时她还在科教频道。

你会发现,我青春期的审美偏好,口味跨度非常大~

后来我才意识到,男人爱看美女,女人也爱看美女;女人爱看帅哥,男人也爱看帅哥,因为喜欢看美好的能令自己愉悦的事物,是人的天性。

至于“见一个爱一个”,也不是我渣,而是雄性动物希望能把自己基因尽可能多传下去的本能决定的。

如果没有外力约束,所有男人都会选择妻妾成群。

除了真人明星,我在游戏世界里还迷恋过两个虚拟角色。

一个是国民RPG《仙剑奇侠传》里的林月如。

没错,在灵儿党和月如党的千年大战中,我是月如党一员~

另一个是经典恋爱养成类游戏《心跳回忆》中的虹野沙希。

这种恋爱养成类游戏中间有很多不同风格的女性角色,满足不同男性玩家的审美偏好。

当时我们班男生还私下给班上比较漂亮的女生对号入座——

语文课代表像如月未绪,英语课代表像片桐彩子,特别害羞的像美树原爱,体育特别好的像清川望,喜欢和男孩打成一片的像朝日奈夕子……

当然,没一个女生能对标藤崎诗织,因为她在游戏里被设定为完美女神。04

都说到现实了,不妨再展开说说。

和所有“直”男一样,我学生时代也有自己暗恋、明恋或那啥的女生~

而且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在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女生,形象差异还挺大……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十多年后同学聚会再次见面时,我…………我…………我心里一万匹草泥马飞奔~~~

实在无法理解,当时脑子被枪打了?怎么会喜欢上Ta?

至今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失恋时,我哭得惨极了,感觉她不爱我了,整个世界都塌了……

你别看力哥扯这些好像风轻云淡的,你们吃瓜吃得爽,其实一般人不愿把这些心底最隐秘的情感公开出来。

我敢拿自己开刀,因为早过了那个年少轻狂的人生阶段,通过长期观察比较思考,发现这不是我个人的偶然性,底层是刻在基因里的必然性——人性相通。

这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混沌感,就是一种非理性产物。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世的聪明,情愿糊涂

一身的遭遇,向谁诉?

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

繁华过后成一梦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哪怕这种非理性的爱没能修成正果,但只有体验过才知道,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大学时代我参加校话剧社,主演过本世纪初最火的现象级先锋实验话剧——《恋爱的犀牛》

为了写这篇文章,时隔10多年,我重看了遍99版录像(郭涛、吴越版)。

演话剧那会儿我才20岁,演完就想去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对爱情的本质并无深刻理解。

当时我只是想赶快进入到那种恋爱状态,爱谁反而不重要,本质是攀比心作祟(看别人有女票自己没就自卑)。

17年后再看,哈,认知水平大幅提升,一看就懂~

《恋爱的犀牛》故事超简单——

一个叫马路的犀牛饲养员爱上了女邻居明明,但明明不爱他,爱另一个渣男。马路想尽办法讨好明明,希望明明能接受自己的爱,但明明就是偏执地爱那个渣男。更加偏执的马路最后选择绑架明明,并且杀了犀牛图拉——他唯一的朋友,把图拉的心和他自己献给明明,作为活祭,象征他忠贞不渝的爱情。

舞台上,20岁的力哥本力在表演“我是性感的母犀牛”,我演伪娘特像

用犀牛这个隐喻,是因为犀牛视力非常差,看上去身披厚重盔甲,头上还有尖角,一副威风凛凛,不可侵犯的样子,其实很怕受到伤害,象征恋爱中的男女,也处于这种非理性的盲目状态。

编剧廖一梅写的很多经典台词,完美诠释什么叫非理性——

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可是,我决定不忘掉。

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 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暗淡,我就怕了。爱她,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我想给你一切,可我一无所有。我想为你放弃一切,可我又没有什么可以放弃。

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绿灯让你顺利通行,一切指南针为我指明你的方位。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我已走到所有路的尽头。

人是可以以二氧化碳为生的。只要他有爱情。

发现没?台词里有大量极端化语言,尤其最后那句,完全违反科学……

正因为违反科学,这句台词才体现出无比强大的戏剧张力,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大学里有个教电影课的老师和我们私下吐槽,当时要评议他开的选修课,找了个物理系老教授坐下面旁听。

那节课讲解的是娄烨《苏州河》,当时算禁片,是一部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爱情文艺片。

课后,老教授说,电影里女主角(周迅)怎么第一次被男友欺骗,自己一个人跳河死了,变成美人鱼,然后又和男友一起跳河又死了一次?

这不科学啊……

一个一辈子只会用工具理性看世界的人,看不懂非理性的电影语言……

所以我特别佩服大刘这种科幻作家,把工具理性、价值理性、非理性完美融合在作品里,太牛了!05

陈丹青在《局部》里说,中国的美术教育有很大问题,因为老喜欢讲那些大部头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史,某某画家哪年生、哪年死,画了些什么……那是档案,让学生记那些干嘛?想知道网上一查就有了。

“审美”不是教出来的,每个人都有眼睛,用眼睛去看啊!

婴儿什么都不懂,也会睁着眼睛到处看,看到美的就想笑,看到丑的就想哭。

重要的不是讲解这幅画的来龙去脉,而是用心看,看上面的彩色斑点,这就要求你得进美术馆,站在那幅画跟前,颜料是有厚度的,好画是活的,会和你对话,要用心去感受这种美。

听到这番话,我才幡然醒悟,为什么我第一眼看缇香、伦勃朗、雅克-路易·大卫就疯狂爱上他们,但看达·芬奇、维米尔、安格尔却没有这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音乐也一样,我第一次听巴赫、莫扎特、德沃夏克就爱上了,但听海顿、舒伯特、肖邦却没有这种感觉。

还有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我无法用语言描述,为什么我第一眼看到就特别喜欢这种feel——

把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和梵高的《星夜》合在一起,毫无违和感,说明两者“编程语言”有内在统一性(印象派本就受日本浮世绘影响很大)。

陈丹青说,宋代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的时候只是个18岁的孩子,18岁干的事,多半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方人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

上帝让人做的事,你只能欣赏和感叹,不能试图讲道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类社会绝大多数问题,理性是最好的解决工具,但有些更高维度的问题,理性也无能为力。

刘慈欣在《球状闪电》中有句名言: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爱情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

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

如果一辈子除了赚钱,没迷上过其他任何东西,这辈子就亏大了。06

今天扯的主题是“非理性”,核心案例是“爱情”,但爱情和婚姻两码事。

爱情可以非理性,婚姻一定要理性。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想想记忆中那些班花校花无比动人的青涩脸庞,确认过眼神,那是胶原蛋白喷薄而出的感觉……

再看看如今马上40的她们……

生老病死,自然铁律。

爱情的保鲜期天然很短,但婚姻却要求长久保鲜,好看的皮囊只能一时好看,有趣的灵魂却可长久有趣。

可即使精神层面,谁能保证,三五十年后,你们的前进速度和方向不会大相径庭,还能像热恋时那样情投意合,有讲不完的话?

如果皮囊皆已老去,灵魂亦不再同步,靠什么来维系婚姻?

当年信耶稣时,我就突然想明白了,维系爱情的铁三角:肉、灵、约。

肉最靠不住,灵也可能失效,只有约可以长存。

以前我写过篇长文,教男生怎么找最合适的结婚对象——《力嫂是谁?(一篇或许将影响你一生婚姻观的文章)》

今天我也给女生支一招。

妹子找对象,第一要看——

责任感!

其次才是有没有房子,有没有上进心这些。

嫁给一个对家庭缺乏责任感的男人,不管他多帅、多有钱、多幽默、多博学、多会PUA、床上功夫多了得……你的婚姻都不太会幸福。

别信什么浪子回头,别把自己一生幸福,寄希望于薛定谔的猫~

下一篇:黄色谜语(幽默黄色谜语)
上一篇:经典搞笑故事(经典搞笑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