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社会评论怎么写范文)

2022-08-09 03:08:0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6

爱猫的老爷子

先不说同济大学这事儿,跨越个7000多公里先说说远在土耳其的喵星人天堂——伊斯坦布尔。

热爱动物的男孩

精心护理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兰国家,有人形容其是“两极分化的国家”,甚至形容为一个因民族认同、宗教和种族的断层而分裂的国家——但这里的人恰恰因为喵星人的存在而变得团结。

不过在说猫之前还是得说说为流浪动物立法的事儿:

在20世纪90年代末,土耳其的一些城市采用过橘霉素毒杀流浪狗,而后遭到了大规模的反对和指责。

在这之后,随着各种组织和机构的介入以及一些人的煽动,终于在2004年,土耳其通过一项法律,要求不能杀死流浪动物并为它们消毒、(绝育、)接种疫苗并放回原地,并且绝育后在耳部植入芯片,以便进行追踪和区分。

而后在2012年《狂犬病防治条例》也成为了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宠物饲主再将家养动物遗弃街头,宠物饲主有责任对他们的猫、狗进行强制性狂犬病疫苗接种等。

不仅是法律,伊斯坦布尔还有专门的“Vetbüs”项目,这个项目是将两辆大巴车改装为移动动物医院,为流浪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免疫接种、寄生虫病诊疗和植入芯片。同时,这个项目中还有“Alo 153”热线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

Vetbüs项目的大巴

在前几年,土耳其的多个城市都能够为流浪动物提供资金用于喂养、消毒和收容有需要的动物,并提供医疗服务,仅在2004年至2018年间,全国约有120万只流浪动物被绝育。

不仅如此,在欧盟的财政和技术支持下,2019年土耳其启动了“在土耳其提供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Supply of oralvaccination against rabies in Turkey)”项目,进一步推动了流浪动物狂犬病的预防工作。

由于土耳其——尤其是伊斯坦布尔——对待流浪动物非常友好,一部和喵星人有关非常“暖”的电影《爱猫之城》于2016年2月21日在土耳其上映并且迅速在全球传播。

爱猫之城电影海报,图源:sohu

这个电影讲述的是关于伊斯坦布尔的喵星人与这座城市的各种故事,并且把当地的喵星人都定义为了城市的居民,并且让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感受到了土耳其对动物——尤其是猫——的友善。

伊斯坦布尔人多重视猫?看看当地的一句话吧:If you kill a cat, you need to build a mosque to be forgiven by God.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重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土耳其仍旧没有消灭狂犬病。

根据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的数据估算,在土耳其每年约有24人死于狂犬病(2018年数据),

2018年土耳其狂犬病的数据

但土耳其当地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专家Dr. Şiran Keske(这位也参与了新冠疫苗相关工作)表示,“土耳其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人类狂犬病病例了”。

Dr. Şiran Keske

事实上也是如此,无论是用英语还是土耳其语检索相关新闻和文献,都查不到近年来有关人感染狂犬病的描述,而据网络数据,在2000-2004年土耳其国内都没出现过任何一例人确诊狂犬病的病例。

检索结果

不过,土耳其国内包括狗、狐狸、猫,甚至是牛在内动物疑似狂犬病报告非常多,而根据Dr. Şiran Keske的描述,没有人确诊狂犬病的原因是国内有很多狂犬病诊疗中心,能够对暴露进行处置。

而这,或许是通过对待流浪动物最友善方法后的最好结果。

回到同济大学这事儿,或许看过上述信息后会觉得我是在抨击同济大学师生对于流浪猫的做法。

然而实际上恰恰相反,我是认为同济大学师生采取的方法真的非常棒,几乎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的一切:安排绝育、提供居住场所、购买猫粮,已经做到了Trap-Neuter-Return(TNR,诱捕喵星人(Trap)、对其进行绝育/去势手术(Neuter)、放归到之前生活的社区(Return))。

不仅如此,同济大学猫咪同盟经常发布领养信息,信息不仅全面描述了猫的外观和绝育情况,连同性格习惯都写了出来,让未来的饲主能够充分了解猫的信息以做好领养前的评估,非常到位。

同济大学猫咪同盟发布的领养信息

一方面,我不认为有哪个大学甚至哪个非全职群体能把事情做的比他们更好;另一方面,他们选择的方法相较于当年日本出台《狂犬病预防法》后采取的铁血政策相比,更适用于校园内(TNR而非收容处置)。

而对于投毒的方式,刚才说过:其实土耳其曾经在消灭狗时候采用过。而后一方面是对于动物“不人道”,另一方面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因此不再使用。

相关报道

但是对于同济大学已经采用采用良性方式的情况下,仍然采取投毒方式去消灭流浪猫,实在无法理解动机是什么,或许是被流浪猫伤害过,或许是对流浪动物本身就很恐惧,或许是受到网络上一些教唆,亦或许是人生不太顺利只能去向更弱小的动物发泄……

有人会认为,为了消除流浪猫对人类的致伤风险甚至拔高到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济大学师生采用现在的这种方法太过于“仁慈”。

但有没有人想过,一个心理正常的人会没事儿想着给动物“安乐死”吗?

另外,现在同济大学师生在做的已经是在义务范围之外额外协助降低了这些风险,而从道德层面来说什么也不做的人有何资格对他们指指点点?

要知道无论是土耳其、澳大利亚还是其他国家或者地区,TNR都不是免费而是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进行资金投入,而学校自发组织志愿者进行管理,我觉得已经挺到位了,其余的由相关部门管理即可,但也轮不上路人甲乙丙丁投毒解决。

说心里话,在魔都能出校园投毒这事儿,挺出乎我意料的。

总结一下:投毒这事儿,真不是人干的;抨击对象,无论怎样都轮不上同济大学的师生(反而应该表扬)。

愿天下无疫!

=丸=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使用的素材均来源于公开网络,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

下一篇:c62f(c6233)
上一篇:包含拇指剧场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