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温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失温?人怎么才知道自己失温?)

2022-08-07 06:33:1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02

人体的理想温度是37 ◦C,在40.5◦C以上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会导致死亡。但如果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就会造成人体温度下降对生命造成威胁。

什么状况会导致失温?很多人认为失温就是冷,就是因为温度低导致的,这个没错,温度低确实是导致失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全部。




人体正常体温是37℃,本身就是个热源体,因此也会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起风时通过对流方式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游泳时身体的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与水发生热传递、即便静止不动身体同样会通过辐射向外传递热量。

根据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温度、湿度、风力,这三个因素是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温度至少在10℃左右,按照一般人的经验,这样的温度出现失温难以想象,但如果人在运动过程中,全身湿透、山上风大,动的空气不断把热量由体表移走,这种“风冷效应”使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更低。最后也可以让人出现了严重失温。





人因为失温致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冻死,过程可分为四期:兴奋期、兴奋减弱期、抑制期、完全麻痹期。各期之间不是截然分开,是相互连续的。

当然,也可以这样分类,一级轻度失温:33-37°C;二级,中度失温:29-33°C;三级,严重失温:22-29°C;四级,致命阶段:低于22°C。

当体温降至36 ◦C左右时,机体在寒冷环境初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机体的血液重新分配,血液流向机体的深层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人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躁动不安、血压升高、寒战等应激反应。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体温降至34 ◦C 左右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期,大脑皮层失去对体温的调节控制作用,皮肤血管扩张,机体深层的温暖血液充盈皮肤血管,导致身体内部温度下降得快、体表温度下降得慢,造成一过性的体表和体内温度相等或接近,你会发现自己的呼吸、心率减慢, 自己已经感觉不到痛觉刺激。

而等到体温降到了在28-20℃左右,你的反应会变得迟钝、甚至幻觉、开始变得特别想要睡,这就意味着你已经开始陷入昏迷,最后你的瞳孔会散大,出现假死。






这个时候,人体的耳轮、耳垂、鼻尖、手指、小腿、脚跟、趾背等处会长冻疮甚至被冻掉,这是人体为了活下去而牺牲部分零件。

而在冻死去,体温中枢中的冷觉中枢被麻痹,冷觉消失,全身呈麻痹状态,这时虽然体温在下降,但是皮肤感受器却有热的感觉,这是因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这时候已经失效,做出了错误判断,下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热信号传递到感受器,而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皮肤毛细血管,从而使处于低温环境中的你会产生一种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热感觉,导致冻死前“反常脱衣”现象发生。






被冻死者如果有反常脱衣行为,往往也会经历另一种奇怪的行为——“终极穴居”。即在被冻死的最后阶段无意识地钻到狭小的空间里,这可能是低温触发了人体“冬眠”的本能。

另外,在冻死之前由于大脑和视网膜之间信号开始发生障碍,会出现如同观赏极光般缤纷而柔和的色彩感受,而失去知觉的躯干也会感到放松。

最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人在朦胧的温暖感觉中死去,所以尸体的姿势多数是自然体位,表情安详。

下一篇:最傻的一种员工离职(决定要辞职以后,经常为难我的领导,在我眼里说话跟做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傻子,为什么?)
上一篇:说春是石阡哪个民族(说春是哪个族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