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为什么日本会用这句话?)

2022-08-07 01:58: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0

这次湖北疫情,牵动了中华儿女的心,也牵动了同为中华文化圈的日本的心,他们对这次中国的疫情感同身受,在我们艰难时刻捐赠物资,并利用文化的力量,在文化情感上同我们站在一起。他们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他们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深深触动了中国人民的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说我们都是共同作战的战士,生死与共,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意思是凡是明月照耀云雨笼罩的地方,大家都是一家人,充分体现了我们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好玩的国学,今天就来讲讲王昌龄的这首诗。

古人非常重视友谊,按照儒家的观点,朋友也是人的五伦之一。而在古代,离别是一件非常感伤的事情。从诗经时代开始,人们折柳送别,到后来的隋堤相送、灞陵伤别,诗歌中总是充满了感伤。这也是人类的最深沉的情感之一。但是送别也并非全是伤感,也有昂扬的,积极的,也有宽慰的,鼓励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感呢?

好玩的国学认为,这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受到时代的影响。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代,而盛唐时代的情绪都是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人们远游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人们对于离别并没有多少伤感,而是鼓励朋友早日建功立业。比如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比如王昌龄的这首“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都有一种积极昂扬向上的情绪。

第二是个人的性格特质。一般来说,性格积极乐观向上的诗人,一般在写离别诗的时候,都是比较乐观的,他们不会做悲伤之语,把离别当成是生离死别,而是安慰朋友。王昌龄就是这样的诗人。

事实上,王昌龄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刚遭遇人生中的巨大的挫折。他刚刚被贬官到湖南的龙标做县尉。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当年李白在流放途中,听到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就非常关心,专门写了一首诗给王昌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而王昌龄被贬到龙标的时候,恰好一个朋友柴侍御也被贬,也离开龙标到别的更远的地方去,王昌龄就送这个朋友,并写诗相赠。

在这个时候,王昌龄的心情是极为低落的,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用一种极为乐观的态度,宽慰自己的朋友。其实,王昌龄这是强忍着悲伤,他的轻松其实是故意为之,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王昌龄的悲愤。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个同为天涯沦落人,但是王昌龄并没有白居易那样的悲伤,而是非常乐观非常轻松地告诉朋友: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远行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本来是宽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其实我们并未分离,两地有山水相连,更何况我们同处一轮明月之下,我们还是同在一个故乡。后来这两句话有了更深的哲学意义:我们同处一片蓝天,明月不会偏私,它照着你,也照着我,我们人分两地,但心永远在一起。

由此可见,日本捐赠物资中,写下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准确地把握了这句诗的哲学含义!

下一篇:世界三大饮料(三大饮料是哪三种?)
上一篇:考驾照的基本流程(考机动车驾驶证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