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清华北大的校训精神是什么?对社会发展有何引导作用)

2022-08-06 16:23:0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73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奋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个校训鼓励着一辈又一辈的清华人自强不息,厚积薄发,成就了今天的清华,百年的清华!

这个校训其实是来自于梁启超先生的一段演讲。

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作了一段题为“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大学即以此八字进了清华校规,作图制徽,永久流传;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而北京大学的校训,则更有意思。其实,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的、官方的、公认一致的校训。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校训”大致有三个版本。

北大校训第一版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这也应该是流传最为广泛、北大师生最为推崇的一个版本。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正值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黑暗时期,当时的北京大学校政极其腐败,官僚积习很深,不少人以上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对学问研究没有兴趣,读书就是为了混资历谋取官位。教员中也有不少是不学无术的,课堂讲授敷衍塞责。学校里缺乏学术研究的空气,封建复古的陈腐思想泛滥。

为改变这种局面,蔡元培号召学生们要去研究高深学问,不要追求做官发财的仕途之路;强调自己的治校方针是:“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他要以西方国家为榜样,采用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的主义,其主要用意,就是要让新文化、新思想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因此蔡元培就职后第一次对学生训话时就说:“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后来,蔡先生又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两年后,北大成为中国的精神“圣地”,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成了北大曾经较为公认的“校训”。

北大校训第二版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这八个字出自《燕园情》:“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几个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北大的历史功绩,体现规范正统的风格。于是,北大招生网的都将其作为北大的“传统精神”,但显然还是有意地避开了“校训”二字。

北大校训第三版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这个版本则是一个误传。其实这是北大曾经的大饭厅东墙上刷的标语口号,这个饭厅现在已经拆除。但网络上还是能找到图片,于是以讹传讹,成了北大的“校训”。不过这个俗不可耐的口号显然不足以匹配北大的地位,估计北大师生也不会喜欢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校训”。

其实,校训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厚重积淀,才能得以形成的风情气象、学术氛围和文化传统。这两所毫无争议的、唯二的中国顶尖学府,不管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都代表了它们各自厚重的历史和沉淀的精神。只要你曾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踏入燕园和清华园,去一睹老一辈学者的风采与成果,见证新一代学子们眉宇间的英气,你会发现这里处处充盈着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力量,一种很特殊又难以名状的印象,一种“这就是北大、这就是清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觉得,这也就是对题中所问清北校训“对社会发展有何引导作用”的最好答案。

长久以来,清华、北大成为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我还记得自己高二时,就曾有过一本书,名字叫做《等你在清华》……只是很可惜,自己的高考成绩距离清华还有相当的距离。如今梦已远去,唯有祝福后来者居上,为了读书人的理想和荣耀而刻苦努力吧!

下一篇: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哪里出了问题,为何有人建议移出课本
上一篇:这盛世如你所愿(这盛世如您所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