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流域的白鳍豚、江豚、中华鲟是否已经灭绝

2022-08-06 08:38:2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72

白鳍豚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

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发表报告指出,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功能性灭绝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在一个科学家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以前,这种生物已经在地球上繁衍了2500万年。

江豚的生存也很成问题。自从2007年白鳍豚被正式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就成了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仅存的鲸类动物。现存野生江豚的数量在1000头左右。这种动物的数量正在以每年6.4%的速度递减,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再过10到15年,江豚将面临和白鳍豚一样的灭绝命运。

在长江中下游,集装箱船、挖沙船和快艇密布。江豚依靠自身的声呐系统在混浊的长江水域游弋,但它往往无法探测到船舶的螺旋桨,经常被螺旋桨打伤致死致残,伤残者无法进食而饿死,或者因水质污染导致伤口溃烂而死。渔船捕鱼时,多采用撒网诱捕和延绳钓法,非法电鱼行为也很常见。长江中的鱼类数量比10年前少了40%,导致江豚食物食物锐减。挖沙活动干扰了江豚的繁殖,上游的三峡大坝也加速了江豚数量的减少。这也是造成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原因。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其中水体污染对于中华鲟的繁殖来说,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工程的建成,使得中华鲟产卵繁殖的场所受到了影响,使得中华鲟不能洄游。很多中华鲟一生可能进入长江上游进行繁殖之后,就永远回不到中下游了了。水利工程在江中有巨大的水轮,其在高速运转的时候所产生的杀伤力是很大的。这导致了中华鲟在经过水利工程下方的水轮时,经常死亡,水都被染成血红色。

在葛洲坝工程进行截留之前,捕捞中华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更多渔民会将捕捞到中华鲟当作一件荣耀无比的事情。但是在葛洲坝工程进行截流之后,使得中华鲟在坝下出现扎堆存在的现象,在江中可以很容易捕捞中华鲟。据当地居民的介绍,以前很难见到的中华鲟,曾经在截流后一个晚上就可以抓到六七条,并且每条可以达到二百至三百斤左右。当地渔民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害性,这就导致了中华鲟的数量不断的减少。

人工捕捞,水利工程影响,水体污染是对中华鲟繁殖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关关键词:白鳍豚灭绝了吗
下一篇:QA是指什么
上一篇:一五计划从哪一年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