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为何要改为北京

2022-08-05 17:38:0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47

除了北平这个称呼之外,北京在3000多年的历史中其实有着20个左右的称呼,后来的北平、北京其实也都是随着时代演变而来的,而日后也很有可能会改换成其他的名字。

北京的前世今生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其其他的一些称呼。

  1. 蓟。根据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以蓟城为国都,也就是北京的前身,秦扫六合之后,在此处设置蓟县。

  2. 幽州,秦朝灭亡之后,直至唐朝灭亡,这里都曾设置幽州,治所均在今北京一带,顾又称幽州。

  3. 燕都,这个词更多的是出现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的口语化表达中,原因正是因为此处曾是燕国的地盘,临近燕山,又称燕都。

  4. 日下,最早记录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清朝的《日下旧闻》、《日下旧闻考》皆用“日下”代称北京。

  5. 燕京,此名称来自于安史之乱,史思明自称燕帝,以“北京”为“燕京”,虽说后来名称被罢废,但依旧流传了下来。

  6. 南京,此时主要作为辽国的陪都。

  7. 大都,这个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作为元朝的都城,又称“元大都”,此外还有“汗八里”的称呼,也就是可汗的都城。

  8. 北平,明灭元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也为了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将元大都改名为北平

  9. 北京,永乐大帝时期,为了维护统治,明朝迁都北上,以北平为都城,于是改北平为北京,“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也就此出现。

  10. 宛平,老北京人对北京的称呼,但并不是非常的准确。


从北平到北京

除此之外,北京还有京兆,京师,大兴,中都,春明等称呼,所以北京过去的名称其实是有很多的,不单单是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北平、北京等。

至于北平改换北京,除了明朝迁都那次之外,后来改换名称皆发生于民国时期,而之所以来回的转变就因为这个“京”字,其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意为人工筑成的高丘,形容高大的建筑,后来引申为国都。

京,大也。《广雅》曰:“四起曰京。”《风俗通》曰:“京,非人力所成,天地性自然也。”京义亦取此。公羊曰:“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辝(辞)言之。”又姓,《风俗通》云:“郑武公子段封于京,号京城大叔,其后氏焉。”京义亦取此,当作“京师义亦取此”。所以在人们心中“京”便是国都的象征,也是统治者的象征。

明朝改“北平”为“北京”就是这个原因,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也是因为此时民国的国都在南京,而一国是不能有两个国都的(明朝与民国的环境不一样)。

1937年,汪精卫政府又改北平为北京,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明政权的合法性,但是此时大多的国民还是不承认这个政权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决定将首度设于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至于这里南京为什么不改名通认的说法是,有人曾经建议改南京为古称,但是北京认为全中国都解放了,都定都北京了,何必在意其他城市到底什么名字,在意城市名字风水之说是封建主义才重视的,所以就没改名。

相关关键词:北平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下一篇:对去世亲人的安慰的话
上一篇:世界第二次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