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何解读这句诗)

2022-08-02 16:18:2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9

月亮无疑是古代最受关注的宇宙星体。就算把月亮纳入地球物体中,它无疑也是最受关注之一。中国古代诗歌灿烂辉煌,古诗中写得最多的意象,“月”都是排在最前面几位的。只有“花”“酒”这样一些少量的意象能够与它媲美。它也因此成为一些诗词大赛中“飞花令”的常客。

(网络配图)

我们知道,由于认识有限,古人并不知道月亮是天空中的一颗星球。那么,在古人的心中,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是怎么认识月亮的呢?

实际上,虽然古人写过很多次月亮,但他们对月亮的认识,真的很有限。从外形上来说,无非就是扁圆的“白玉盘”“瑶台镜”之类的东西。而且古人虽然也懂得近大远小的道理。不过,他们的心中,月亮其实是并不大的。大约也就是一个大家院那么大,上面有树,有房屋,有主人,有家丁。古人还认为,月亮是极为寒冷的地方,被称作是“广寒宫”。

罗列一下,古人心中的月亮,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

既然古人对月亮其实认识极为有限,为什么古人写了那么多的“月”,他们究竟写出了什么东西呢?

实际上,古人虽然在写“月”,其实并不完全是写月亮,而是借助“月”,表达人世间的各种情感而已。

(网络配图)

一、表达人间的聚散。

古人对人间的聚散问题是十分敏感的。尤其是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团聚在一起,其实非常不容易。

特别是古代的“宦游人”,这方面的感慨最为深刻。

古代知识分子,读书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当官,封妻荫子。但是当了官以后,却又意味着和家人、朋友的分离,不能经常厮守在一起。很多时候,因为要去外地当官,不能把家人带在身边,家人必须在家里经营田地。同时,由于古代是皇权政治,皇帝害怕大臣在某个地方当官的时间太长,形成割据势力,因此,总会不断是给他们换工作。或者因为某方面做得不如意,他们经常被贬谪。

苏轼在当了官以后,一生都处在颠沛流离之中,不断地换工作。从这里到那里。想要和家人团聚,就非常不容易。

古人写月亮,主要是为了安慰自己。就算是月亮,也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阴晴圆缺”是人世间的正道,因此,无法和家人、朋友团聚,也就可以理解了。

(嫦娥奔月)

二、表达人生的短暂。

人生短暂问题,一直是古人非常感叹的一个问题。当然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生命是有寿命的,不管怎样,都难逃生命终结的那天。我们也非常感慨。

不过,古人其实比我们更有梦想。他们觉得长生不老是可以实现的,尤其是一些皇帝,为了守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更加痴迷于寻找“不死仙丹”。

但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死是不可能的。

也就因为这样,古人非常感慨月亮。他们感慨月亮什么呢?感慨月亮永远存在,无始无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是这种感慨。由于生命有限,古人已经作古。但是古人所看见过的那枚月亮还在,今天我们看见的月亮,也是古人看见过的月亮。

古代有嫦娥偷吃了“不死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的传说。为什么会飞到月亮上去呢?就是因为月亮是亘古不变的存在。

(网络配图)

三、表达人情的永存。

前面我们说过,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因此会经常离别,不能够团聚,也很不容易写一封信交到对方的手里,表达自己对朋友,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不过,古人在月亮那里得到了这样的寄托。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古人与家人,与朋友天各一方,但是,双方所看见的月亮,却是同一枚月亮。而且,“月亮走,我也走”,感觉任何时候,月亮都和自己在一起。

既然看到的是同一枚月亮,月亮又和自己在一起。因此,便可以把心中的情感,寄托在月亮身上。而且由于月亮是永恒的,是明亮的,因此自己心中对朋友的情感也是永存的,是明亮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就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感情。

可见,古人虽然对月亮的认识有限,但月亮在古人心中,却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而我们现在对月亮有了很深入的认识,反而写月亮的非常少了。如果某个人这样写,我们还会说这个人是“风花雪月”。

(参考资料:《全唐诗》)

相关关键词: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
下一篇:轻灵的近义词(轻灵的近义词反义词)
上一篇:微信企业号申请(公司微信号怎么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