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佛祖的来历(“如来佛祖”的来历是什么)

2022-07-31 16:08:1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5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现代的影视剧、小说等,所说的“如来佛祖”,应是指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原名为 乔达摩·悉达多,并加以神化。但“如来佛祖”此四字,其实是对名号的误用。因为,“如来”,“佛”,这两个都是佛的名号之一,如来并不是某一位佛的名字,而是所有佛的通用名号。而“祖”这个词,也有歧义,因为按照佛教观点,释迦摩尼佛并不是第一位佛,过去也有无数诸佛,所以在这种视角下,这个“祖”字是不合适的。然而,释迦摩尼佛确实是人类历史记载的第一位佛,在这种视角下,“祖”字是合适的。释迦牟尼(?ākyamuni),不是乔达摩·悉达多的本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圣者”。“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关于诸佛名号,具体来说,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都有十个名号,即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具足以上十个名号者,即名“世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以下内容搜索于网络】一、如来:指佛陀乘如实之道而来,即谓“如来”;也可译为“如去”,即乘真如之道而去达佛果涅槃。“如”是指佛陀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如如不动;“来”是指佛陀的应化身,此“身”为救度众生“应化”而来。“如”是静态的,“来”是动态的,成佛以后本是动静不分、法应不二的,如《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因此,“如来”是说佛陀在如如不动的法身中,因悲悯救度众生,应化而来,故曰“如来”。二、应供:佛陀经过累劫的修行、度众,证断三惑,超越二死,积聚福德因缘,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的究竟佛果,堪受人天供养,故名“应供”。正如一个人把毕生岁月奉献给国家社会,一旦功成身退,理应受到国家的退休金安养天年一样。三、正遍知:又作正等觉者,即佛陀能正觉一切法,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佛陀能遍觉一切众,有别于二乘的自觉与菩萨的“虽正知而不遍”。由于佛陀的智能能正遍了知一切法,故名“正遍知”。四、明行足:即三明、五行悉皆圆满具足。三明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五行为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证得三明则“慧具足”,修持五行为“福具足”,佛陀福慧双运,故号“明行足”。五、善逝:即妙往的意思。佛陀乃证悟无上菩提的觉者,已经超越生死对待。佛陀“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佛陀妙出世间,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于涅槃妙境,不再退没于生死苦海,故名“善逝”。六、世间解:佛陀具足彻悟宇宙真相的智能,包括认识诸法总相是空的“一切智”、认识诸法别相是缘生而有的“道种智”,以及认识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的“一切种智”。由于佛陀能彻底了知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实相,故名“世间解”。七、无上士:佛陀的智能、禅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圆满,福慧具足,于人中无有过者,所以有谓:诸法中,涅槃无上;诸果中,正觉无上;一切众生中,佛陀至高无上,故号“无上士”。八、调御丈夫:佛陀大慈大智,能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的心性,使往涅槃正道,正如驯马师善于调御马性,故名“调御丈夫”。九、天人师:佛陀为人、天的导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众生果能依教奉行,不舍道法,即能解脱烦恼,故号“天人师”。十、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

相关关键词:如来佛祖的来历
下一篇:名声大振的意思(名声大振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是什么意思(死生契阔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