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的意思(九死一生成语的典故)

2022-07-31 11:08:0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3

成语典故: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

屈原出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屈原早年受到楚怀王重视,曾任左徒、三阊大夫的职务。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抵抗秦国,使楚国国力一度增强。由于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屈原遭到同朝小人的诬陷,楚怀王便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4年,屈原因竭力反对楚怀王背弃齐国联合秦国,遭到第一次流放,被流放到汉北地区。楚顷襄王六年,屈原写诗表达爱国忠心,指出了楚怀王客死他乡的真正原因。令尹子兰指使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

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了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诗中曲折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政治理想以及自己不平的遭遇。蕴涵“九死一生”的是《离骚》第四章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一再遭遇挫折,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他为了坚持自己纯洁的理想和高尚的操守,矢志不渝,连死亡也不能让他退却。[3]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满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在绝望和悲愤之中,于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而死。

成文用法

“九死一生”指历尽艰险,死里逃生;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唐·李百药《北齐书·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宋·陆游《晚泊》诗:“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元·王仲文《救孝子》一折:“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九死一生不当个耍。”

明·施耐庵《水浒传》九三回:“我本郓城小吏,身犯大罪,蒙众兄弟于千枪万刀之中,九死一生之内,屡次舍着性命,救出我来。”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回:“妹子九死一生,蒙恩兄援手,粉骨碎身无以为报。”

成语的相关注释:

九死一生(拼音:jiǔ sǐ yī shē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楚·屈原《离骚》。

九死一生(九:泛指多数)指历尽艰险,死里逃生;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中文名九死一生

拼音jiǔ sǐ yī shēng

近义词死里逃生

反义词安如磐石、安如泰山

出处《离骚》,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九死一生”。

相关关键词:九死一生的意思
下一篇: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计算的原理)
上一篇:猴子捞月的故事(猴子捞月亮完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