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深浅入时无(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两句诗到底是讨好还是自荐)

2022-07-31 08:38: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6

唐代的科举发展到后来,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习惯,那就是参加科举之前,才子们往往会把自己的诗篇呈给某些名人,以求他们的推荐,被称为“行卷”。宝历年间,唐朝才子朱庆馀参加科举前,也写了一首诗,他寄给的对象,是当时的“名士”水部员外郎张籍。

朱庆馀在诗中,巧妙地以“闺意”,暗示了自己对考卷能否符合主考官要求的担心,没想到,他的诗呈给张籍之后,竟然得到了张籍的回复,安慰他不用担心。以男女关系比拟君臣、师生或朋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法,朱庆馀和张籍此处,无疑便是如此,我们先来看一下朱庆馀的原诗:

近试上张籍水部/近试上张水部/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简单明白如话,让人一读之下便能懂得诗中之意,前两句渲染了新娘一丝不苟地打扮,原来是因为新婚之后,第二天清晨要起来去拜见公婆,所以她才如此精心;后两句重点写新娘打扮完毕后,低声询问丈夫,自己的眉毛,画得是否合时宜。

朱庆馀在诗中,以新娘自比,将张籍比作新郎,将主考官比作公婆,视角独特,行文新颖,将自己考试前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那种紧张担心的情绪,十分巧妙地表现了出来,让人不禁惊叹其心思之巧妙。

此诗重点描写的,是新娘拜见公婆前的心理状态,也即诗人科举前的忐忑。古代新娘第一次正式拜见公婆,是一件大事(正如科举),所以她洞房之后,早早就起来梳妆打扮,希望能给公婆留个好印象,由于太担心了,所以她对自己的妆容十分在意,于是在打扮好之后,低声询问丈夫,自己的眉毛画的如何?这种精雕细琢,细微深入的描写,着实令人佩服。

其实此诗即便只当做普通的闺意诗来看,已经非常生动和优美了,但是作者的本意,却是一位才子对科举的渴望,是应试前那种不安和期待。科举考试,其实正如女孩子出嫁一样,如果得到了“公婆”的肯定,以后的路子就会非常好走,否则,日子就很难过了,朱庆馀以见公婆比作科举,实在是一箭双雕的巧妙构思。

这样的巧妙佳作,呈给张籍之后,无疑能得到肯定,于是,张籍写了一首《酬朱庆馀》,算是给朱庆馀的“回复”,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馀“问”的巧妙,张籍“答”的也很巧妙,在此诗中,张籍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的姑娘,相貌又美,歌声又好,是一位才艺俱佳的绝世佳人,一旦她新妆出镜,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赞赏,这其实暗示了朱庆馀大可不必为这次考试而担心。

诗中首句写明了这位姑娘的容貌和身份,她是一位越州的采菱姑娘,这天,她打扮好之后,便来到镜湖中采菱唱歌,她暗自忖度自己姣好的容貌,一定会明艳动人。朱庆馀是越州人,越州多美女,镜湖又是越州的名胜,张籍以此为契机,来暗示朱庆馀的才能。

后两句更突出了这位姑娘才艺出众的事实,也即暗示朱庆馀不必担心这次科考,“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虽然有很多姑娘身穿贵重的丝绸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攀比和重视,反而是这位采菱女的歌喉,才是一曲万金哩!张籍这样说,也就打消了朱庆馀的顾虑。

可以说,这两首诗,朱庆馀写得妙,张籍回答得也巧,文人之间酬答如此,可谓诗坛的一段佳话了。

相关关键词:画眉深浅入时无
下一篇:上阳赋剧情介绍(上阳赋剧情介绍完整版)
上一篇: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的意义,结果,导致结果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