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藏族的来历习俗

2022-07-30 11:45:4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6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以从事

藏族主要生活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国人口约640万(2013年),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此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家也有藏人。

藏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藏族的来历习俗藏族有什么习俗?中国藏族的起源和习俗

藏族的起源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根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先民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据中国史书记载,藏族属于汉代西羌的一个分支。当时甘肃、青海的西羌部门与汉朝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而西藏则有“法羌”(发,古音读卜)、“唐茂”等部门,与甘肃、青海两地有着联系。

藏语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藏语分支,分为藏语、康语和安多语。现在的藏语是以7世纪初的古代梵语和西方语言为基础的语音文字。藏语的使用加强了藏人与祖国中原的经济联系。

从10世纪到16世纪,西藏文化蓬勃发展。数百年来,藏族文化一直灿烂辉煌。《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结构宏伟,卷数众多,数百年来在西藏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广为流传。还有世界著名的佛教丛书《甘珠尔》和《丹珠尔》,以及节奏、文学、哲学、历史、地理、天文、历法计算、医学等专著。

藏族人最喜欢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俗密切相关。天竺草原被雪山环绕。它是银白色的。地上的羊和牦牛,还有羊奶、毛皮大衣和毡帽,都是白色的。因此,藏区的人们把白色视为理想、吉祥、胜利和繁荣的象征。

藏族饮食

大部分藏族人一日三餐,但农忙或劳动时有一日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大多数藏族人以巴赞(中文:炒面)为主食,即炒青稞,磨成细粉。尤其是在牧区,除了巴赞,其他的食品很少吃。吃糍粑时,应与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混合食用。汽巴便于存放和携带,吃起来也很方便。在藏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有羊皮巴赞口袋的人,饿了就吃。

过去藏族人很少吃蔬菜,以牛羊肉为主副食,其次是猪肉。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民多用猪肉制作猪膘,便于保存。风干法常用于肉类储存。一般冬天过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半会吃不完,就切成条挂在通风处晾干。冬天做风干肉,既能防腐,又能冷冻肉中的血液,保持风干肉鲜嫩的色泽和口感。

最常见的是从牛和羊奶中提取的酥油。除了酥油,它也被广泛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也是经常生产的乳制品,可以作为零食或其他食物。

在藏族民间,所有的男女老少都把酥油茶当作必备饮料,他们也喝牛奶。酥油茶和奶茶都是用茯茶制成的。福州茶含有维生素和茶碱,可以补充因少吃蔬菜导致的维生素缺乏,帮助消化。藏族人一般喜欢喝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尤其是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

西藏的炉灶是自给自足的。在藏区,家家户户都配有酥油茶罐和奶茶罐。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人用干牛粪做燃料,用铁鼎做火炉。云南藏式茶具、饮具、餐具均为铜制。牧区的藏族人都要随身携带一把精制藏刀,主要用于切粮食、宰羊、剥皮、割棚等劳动。藏刀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典型食物:除了巴赞、青稞酒、酥油茶之外,还有很多典型的藏族食物,比如祖玛饭,传统的藏族宴席食物,用祖玛、大米和酥油烹制而成。血肠是一种传统的藏菜,以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是一种传统的藏菜,用牛奶和羊奶发酵而成。酥油茶是藏族人民的日常饮品。一般藏族人早上上班或下班前必须喝几杯酥油茶。去藏族人家做客,一般都是用酥油茶招待。

喝藏式酥油茶有一套规矩。一般是边加边喝,但不是一饮而尽,而是倒满客人的杯子;不想喝就别碰;如果你喝了一半,不能再喝了,主人会把杯子装满茶,客人会把它摆好,离开时一饮而尽。这是藏族人的饮食习惯。

西藏宗教习俗

西藏人信仰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在这一宗教中吸收了藏族本土信仰的一些仪式和内容,形成了具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藏族人尊称在世的佛教徒和僧侣为大师,藏语叫喇嘛,所以藏传佛教也叫喇嘛教。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3世纪至16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教活动频繁,佛寺遍布西藏。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主要教派:公元10世纪以后,随着藏传佛教后鼎盛时期的开始,许多教派相继出现,包括马宁教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当教派(俗称“黑教”)、噶举派(俗称“白教”)等。15世纪初,宗喀巴实施宗教改革,创立格鲁派(俗称“黄教”)。此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些独立的教派,如佛教教派、希腊教派、绝育派、绝囊派、宽扎派、夏鲁派等。

藏族节日

节日翻山会

祝安徽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又称木佛节,是对山神的尊称。流行于甘孜、阿坝藏区。每年农历八月初八生日,都要用九龙江的树叶来沐浴,所以也叫木佛节。每年的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的人们,身着民族服饰,聚集在跑马山、柘多河畔。人们首先在寺庙里烧香祈祷,烧纸钱。然后转向山上拜神,祈求他们的祝福。转弯后,搭起帐篷野餐和藏戏。唱山歌、跳锅庄舞、跳弦舞、赛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将举行物质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

采花节是舟曲县于波地区的一个传统藏族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为期两天。根据传说,于波很久以前是一个偏远的峡谷。人们以收集和狩猎为生,用树叶和皮做衣服。有一天,一个叫连志的女孩从很远的地方来了。她美丽、善良、聪明。她教当地人种地、织布、缝衣服,还收集百合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人们非常难过,所以他们在这一天上山采花来纪念她。久而久之,采花节就形成了。

黄色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被称为“洛萨”。在古代藏历年,小麦收获被用作一年的开始,尤其是在夏天和秋天。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有自己的历法,根据月亮的圆整度计算日、月、年。公元7世纪,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入藏成亲结盟,带来了内地历法。此后,西藏古代历法与中国历法和印度历法相结合,到了元代,形成了独特的天干地支五行历法。大约在13世纪,元朝的萨迦王朝,藏历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藏族的节日很多,其中最隆重、最有民族意义的就是藏历新年。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自藏历12月中旬以来,人们一直在为中国新年准备节日用品。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涌向拉萨购买各种年货。这是拉萨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是藏历新年。

藏历除夕是非常忙碌的一天。

藏历的第一天是在清晨由吉祥的“哲嘎”说唱迎来的。在西藏全国人大的第一天,将举行“抢水大赛”。家家户户都会派一个小伙子去“抢”河水、井口或自来水。按照藏历传统,藏历第一天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就叫“银水”,寓意吉祥富贵。当太阳升起时,衣着光鲜的人们已经按年龄顺序吃完了几样节日食品。届时,邻居们会挨家挨户捧马岐,敬献青稞酒,吟诵流传已久的“扎西得勒品松措”“爱玛帕卓贡康桑”等问候,表达吉祥、健康、幸福、和谐之意。之后,全家人会关起门来聚一聚。大年初一,很多信奉佛教的农牧民也会去拉萨大昭寺祭拜,祈求平安健康的新年。

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让街巷热闹起来,也成为人们展示新年时尚的时间。有“洛萨(新年)扎西得勒!”祝福的声音。

大年初三,活动以宗教和文体为主,路上和屋顶都有浓浓的桑葚烟。年轻人在屋顶和山顶插上五颜六色的经幡祈福,广大农牧区还将举办骑马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将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西藏农民的新年

因为藏历正月,后藏(西藏主要产粮区,指日喀则地区)的农民就要开始春耕,后藏地区的藏族先民很久以前就把藏历的12月1日定为藏历新年。

庆祝藏历农家乐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则,包括西藏拉萨的尼木县,而在西藏大部分地区,藏历中每年的1月1日是庆祝新年的日子。

日本有很多藏族节日,西藏农民的新年是后西藏地区最隆重、最民族的节日。从藏历的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节日用品,供过年时吃、穿、用。

虽然真正的农民新年是在藏历的12月1日,但节日庆祝活动是从藏历的11月29日开始的。从今晚“古图”的家庭团聚开始,一系列藏族农民新年快乐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西藏农民过年的庆祝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基本相同,他们的欢乐活动将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萨加达瓦节

4月15日是藏历萨加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纪念释迦牟尼成为道士的那一天;一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那一天。这一天,西藏各地将举行宗教纪念活动。一些云南藏族人甚至去未夕县达摩山朝拜,还有“转杰拉”(绕山)的仪式。

女性节日

甘肃省文县的藏族人,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都会庆祝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女孩们在哥哥们的陪伴下,穿上华丽的服装,带来美味的食物,上山采茶唱歌,与男孩们互相敬酒,祝福好运。

王国杰

“郭旺节”(意为转向田野)是西藏的传统藏族节日之一。节日从一天到三天不等。每年七月,当粮食丰收在望时,藏族人会背着卷轴在田野里转来转去,祝他们丰收。同时,还将举办赛马、射箭、文化表演等活动。

Shoton/Sho Dun节

雪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起源于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突然音译成藏语,意思是“酸奶盛宴”,所以雪顿节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藏戏,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附近的居民将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扶老携幼,喝酒聊天,载歌载舞,看藏戏,欢度佳节。下午,家人开始互相拜访。对主持人,我们提议为客人敬酒,“松准年三十”(酒道仪式),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诫歌。宋道,“客将饮三。祝酒、祝福和欢笑的声音经久不息。当夕阳红在天空,人们在暮色中离开罗布林卡。根据佛教规定,僧侣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外出。夏天藏历6月底到期,僧人出寺下山,世俗百姓用酸奶布施。那时候是纯粹的宗教活动。

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四世班禅后,来自西藏各地的著名藏戏团集中到拉萨助兴雪顿节,雪顿节演变为以藏戏表演为特色、宗教文化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因此,它也被称为藏戏节。因其范围限于寺内外,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哲蚌雪顿节。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由哲蚌寺迁至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

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竹蛤拜佛、藏戏表演、游览卡琳等活动。每年藏历6月30日,在拉萨西郊的哲蚌寺都会举办盛大的“佛展”,让更多的信众有机会拜佛,当地政府不干涉此类佛教活动。节日期间,罗布林坎人山人海,树间到处都是帐篷和席子。藏族群众聚集在这里喝青稞酒、酥油茶、吃酸奶、看藏戏、欣赏各种文化节目。

1993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拉萨雪花莲节,同时举办拉萨雪花莲节物资交易会。1993年8月16日,首届“雪博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为集艺术表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示、体育竞赛、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

200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为解决传统雪花节以藏历为基础,每年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带来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仍在传统藏历6月30日举行的哲蚌寺佛教展外,市政府主办的雪花节定于每年公历8月18日开放。演员在布达拉宫广场表演藏戏,庆祝雪顿节。

以后赶上节日。

藏历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节日——“吉祥母亲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有一个生动的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腊·谢姆,二女儿东赞·杰姆,大女儿白拉赞姆。因为他们不听话,母亲就下了诅咒,希望大女儿永远没有丈夫,即使有,一年也只能见她一次。诅咒成真了。白拉赞的爱人住在拉萨河南岸,红仆宗赞,每年只能在藏历10月15日见面一次。

为了庆祝“母亲节”,妇女们特意在这一天盛装打扮,在白拉扎姆母亲的雕像前烧香祈祷。自古以来,西藏就有给年轻一代、僧侣和儿童施舍的习俗,不分贫富。孩子这一天最开心,一大早就向父母要假期零花钱。

从藏历10月14日晚开始,拜拉扎姆的朝拜者络绎不绝。很多好男人好女人纷纷把哈达献给天目。大昭寺的僧人举行盛大的常规年节和常规节日来供奉曼陀罗,白腊赞的天目塑像面向拉萨河南岸的赤帕达,赤帕达也面向北面的宗赞塑像,表示会相见。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庄一家

·

满族人

·

回族

·

苗族

·

维吾尔族

·

土家族

·

彝族

·

蒙古民族

·藏族·

布依(BY)

·

·

瑶族人

·

朝鲜国籍

·

白(文学士)

·

哈尼族

·

哈萨克人

·

·

·

畲族

·

傈僳族

·

仡佬族

·

东乡

·

高山

·

拉祜族人

·

隋朝

·

弗吉尼亚

·

纳西语

·

·

屠(屠)

·

仫佬族

·

锡伯族或锡伯族

·

吉尔吉斯的

·

达斡尔族

·

景颇族(日本)

·

毛南族

·

撒拉族

·

布朗

·

塔吉克语

·

阿昌

·

普米族

·

鄂温克族

·

怒族

·

(地理信息)

·

基诺族

·

德昂(德)

·

博南

·

俄语

·

裕固族(YG)

·

乌兹别克国籍

·

蒙巴(百万)

·

鄂伦春族

·

德隆(灾难恢复)

·

鞑靼语(TT)

·

赫哲族

·

洛巴语

·汉族
下一篇:阿凡提智答三位商人
上一篇:万象更新的意思(什么样的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