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基诺族的来历

2022-07-30 00:05:2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1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族是一个自称民族。过去汉语音译为“有乐”,意为“跟在舅舅后面”,引申为“一个尊重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被确认为中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人称自己为“基诺族”,意思是“我叔叔的后代”或“尊敬我叔叔的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族乡,其余分布在基诺族乡周边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茶叶。使用基诺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分支。

基诺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基诺族的来历习俗基诺族有哪些风俗习惯?中国基诺族的起源与习俗

京族历史

基诺族中国文学史记载于清代。研究认为,由于基诺山盛产普洱茶,明代和清初汉族商人进入,推广种植制茶技术,对基诺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朝在基诺山司徒寨设砖城,有马步兵500人。但六年后,由于瘴气严重,被废除,基诺族首领被任命为幽若木,管理基诺山地区。清朝以前,傣族土司统治过基诺山。据说傣族的召唤兽曾经拜司徒村的基诺族长老为米歇尔·普拉蒂尼,与一位基诺族美女结婚生下一个儿子,后来成为召唤兽。在基诺村,傣族土司任命基层单位的领导,还在前后山任命了两把金伞,每把金伞一把,一副锣一条链。每年,这两个大呼机在金伞的掩护下,在戴着铁链、大刀、铜锣开路的侍从簇拥下,在基诺族村落巡逻,宣传戴摄导的统治权威。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任命嘉宝为基诺山郡守,嘉宝郡守与戴土司任命的基诺山郡守相结合,主要职责是为地方政府收税。1941年11月至1943年4月,基诺族在曹瑶的领导下,联合瑶族、哈尼族、布朗族、汉族等民族进行反抗,最终迫使云南省地方政府罢免车县令进行调查,三年内未能在基诺山收税。

1949年以前,基诺族社会还处于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阶段过渡的阶段。宗法制度取代了只有300年左右的母系氏族制度。21世纪初,日常生活中仍有许多母系氏族公社的习俗。比如在“去洞房”的盛大仪式中,氏族中年龄最大的女人是第一个拿着火把上楼点燃火坑的人;成语和古代祭祀词中有句古训“母亲是父母”。只有母亲才有权利为生病的孩子杀鸡。虽然村长已经是男性,但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人们仍然使用“左米尤卡”的称谓,即村里的祖母。

宗法公社取代了有300多年历史的母系公社。在20世纪40年代,单个村庄的大竹楼里有100多人住在一起。这个父系大家庭公社虽然生活在一起,但相互分离的小家庭是个体经济,独立生产和消费,呈现出父系大家庭公社末期的过渡状态。这些原始社会的古遗迹可以说是基诺族村落社区的特色之一。

京族饮食习惯

在节假日和喜庆的场合,也要吃“剁生肉”,即把生肉末和盐、辣椒、姜末、薄荷、韭菜等调料混合在一起。,并用手均匀揉搓至肉变白熟。

基诺族习惯把抓到的松鼠肉挂在竹楼的火坑边上,用烟火烤成肉干,让它一年四季都不坏。吃的时候切片煮汤,鲜而不腻。

基诺族人最喜欢的菜是酸鱼。方法是将鲜鱼去鳞洗净,与辣椒、盐、热米饭混合,放入竹筒中,用香蕉叶萌扎在筒口,煮熟后立即食用。这道菜有一种特殊的酸味,味道鲜美,是米饭的美味。

蚂蚁也是基诺族喜欢吹的营养美食。农历三、四、五月,把蚂蚁包剖开,然后,一个大蚂蚁包子就能得到七八斤鸡蛋。蚂蚁的卵一般有筷子头那么大,像蜜蜂一样,营养丰富。它们可以煮、炸、蒸、在火坑里烧,或者放在盐、辣椒和细水里。

京族婚姻家庭

基诺族青年可以自由恋爱,但青年男女必须举行“成人礼”,才能获得谈恋爱的资格。男青年16岁,女青年14岁。成人礼结束后,将接受父母的祝福,以及父母赠送的全套农具和成人服装——绣有月光花徽的上衣和绣有月光花徽和几何图案的大号。基诺族人的恋爱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用基诺语叫“巴朴”,即秘密约会阶段。在这个阶段,女人互相送礼物,比如槟榔和鲜花,男人回赠草烟和精心雕刻的刀柄。第二个阶段用基诺语叫“八宝”,即爱情从秘密走向公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彼此的礼物更多,此时男人送给女人最尊贵的礼物就是男妈妈送给女人的仪式肉。当一个男人在家里杀鸡、杀猪、杀牛或杀野生动物时,这个男人的母亲应该挑选一块好肉,用新鲜的香蕉叶包在一个正方形里,让她的儿子送给她的爱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点是晚上在“泥高座”(男女社交的公共场所)参加社交活动,期间男人编织竹条,女孩刺绣编织,或互相唱歌。女人可以把沾有梨木烟油脂的铁皮递给男人,而男人则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涂着牙齿。第三阶段,基诺叫“巴里”,即要求同居。如果你认为双方的爱情已经到了同居的程度,可以直接私下告诉女方,在女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同居。即使同居后,男方也可以再去女方家,如果女方家的门没有半开,你也不能随意闯进去。在一起生活时,男人应该在黎明前离开女儿的家。同居一段时间后,当双方都觉得应该组建家庭时,男方立即在早上为女方家挑水扫地,也就是向女方父母表达,向世人肯定自己想娶这个女孩。很快,该男子的父母和目击者前来探望亲友。婚礼当天,新娘必须在婚礼队伍到来之前躲起来。到时候会被你妈妈的叔叔和哥哥找到,交给迎亲队伍。在去新郎家的路上,会有一个倒污水的仪式,就是男青年把污水倒在新娘身上,男青年是和新娘一直是恋人,一起生活过的男青年,包括血亲族中的伴侣(很多基诺族村庄允许血亲族中的恋爱和同居,但禁止正式结婚)。因为想住在老公家,所以和朋友分开,泼污水是她的报复。

当新娘来到新郎家时,新郎的母亲给新娘一个鸡蛋,把一根红线绑在手上,绕三圈。新郎的父亲想给她一只鸡脚,并在她的手上绑一根红线。意思是不仅要绑住女孩的心,还要绑住灵魂。村里的长辈“卓生”“卓八”也来祝贺。人们喝酒,唱歌,跳舞,打太阳鼓,开心地庆祝这对夫妇的婚姻。新婚之夜,新娘不能出门。第二天早上,新娘端着水回家烧了洗面奶,让公婆给她们洗脸,正式称呼她们为“爸爸奶奶”。男人婚后依然可以“逃离”女孩,而女人婚后一般不参加社交活动。离婚很少见。

京族的宗教信仰

过去基诺族人崇拜祖先,认为万物有灵。巫师有两种,一种是“不倒翁”,一种是“魔皮”。如遇灾难,请请巫师杀牛、猪、鸡、狗祭祀鬼神。巫师可以做简单的占卜,他们也是草药医生。当“卓巴”和“卓生”(村长的长辈)主持重大祭祀活动时,他们经常举行摇牛仪式。基诺族有很多节日,包括“祭龙”、“火把节”和“新米节”。过年的时间不固定,一般由卓巴和卓生决定。当卓巴敲鼓时,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涌向卓巴和卓生的家,庆祝新年的到来。

基诺族现人口1.8万余人,主要生活在景洪市基诺山区,其余散居在景洪、勐海部分地方。

基诺族人尊敬长辈,每个村都有一个“卓巴”(村中之父)和一个“卓生”(村中之母)管理村务。

基诺族崇拜太阳,基诺族的马甲上绣有太阳的图案,可以分辨出村子的主要点缀,背包上也绣有太阳的图案。太阳鼓是基诺族的重要乐器,太阳灵感是基诺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太阳鼓的正面像一轮太阳。鼓体内插有17根木管,象征着太阳的光芒。基诺族人在除夕敲它,据说能带来好运。人们对太阳的虔诚和崇拜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京族节日

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大约在春节前后。

领带节

基诺族的语言叫“特莫奇”,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它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举行,持续三天。在节日的第一天早上,会有一个摇牛仪式。下午寨子里的长辈们会敲响牛皮大鼓,人们忍不住随着鼓声在大鼓周围狂舞。这是基诺族庆祝丰收的“太阳鼓”舞蹈。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仪式和乐器。每个村子一般都有两面,即男鼓和女鼓。他们把太阳鼓视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庄的象征。祭祀太阳鼓的目的是祈祷它能保佑全村繁荣昌盛,五谷丰登。

新稻米节

也被称为“新大米”。每年农历七八月,谷物即将成熟时,基诺族人会从地里收集一些新的小米、蔬菜和瓜豆,然后杀几只鸡,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一起品尝新米、陈年酒、鲜肉和青菜,同时举行一些仪式。人们边吃边唱,快乐的歌经常通宵达旦。

特克节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是从2月6日到8日。除了杀猪宰羊,尽情饮酒外,人们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打太阳鼓,通宵歌舞。

火把节

基诺族传统的中国新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举行。节前,卓巴(村中之父)、卓胜(村中之母)派人上山砍松柏,并在村内广场支起高大火炬。这一天,全宅百姓停止收税,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主妇们忙着准备节日大餐,亲朋好友相互串门。晚上,人们在长城外点燃火炬后聚集在火炬周围。卓巴为火把祈祷后,人们纵情歌舞,老人畅饮。青年男女打锣鼓、象脚鼓、三弦,通宵鼓励。

犹太男孩成人仪式

基诺族的传统友谊节。基诺族认为青年男女在十五六岁之前心智和生理都不成熟,不能承担和享受公社社员的义务和权利。他们晚上不准出门,也不准谈恋爱。在田间劳动只能算是半工半读。只有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成人礼举行后,他们才成为村里的正式成员,然后才能谈恋爱。在这个村子里,成人礼通常在获得新房子的仪式上举行。在一些村庄里,想举行成人礼的年轻人会大吃一惊。去新房的那天,青年男子组织安排了一些青年男子在上班的路上或房前屋后埋伏,趁其不备突然袭击,然后把他挟持到新房的竹楼,和大家一起吃喝,祝贺新房的人向他敬酒,新房的主人给他三块用芭蕉叶包着的牛肉。他接受了肉,表示愿意参加“轮考”(基诺)。突袭的目的是让他在的那一刻心生恐惧,增加接受“成人礼”的神秘感,让仪式风格在他的生活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参加“绕考”组织后的第二天,他的父母会给他全套农具、一个装槟榔的铜盒子、一个装石灰的盒子、背上绣有月亮图案的新衣服和新裤子、一条绣有几何图案的头巾、一块脚布等等。在前往新居的仪式上,长辈们带领大家唱着史诗,唱着关于传统社会生活、生产工艺和古代生活的习俗和规定,还对接受成人礼的人进行了传统民族教育的教育。

一般年轻女性举办的“成人礼”不需要突然拍,只要得到年轻女性组织的认可就可以了(基诺语“Mikao”),但父母也需要给农具和衣服。这时候女生的衣服就更丰富多彩了,有的围裙有两层,发型也改成了单辫子。

参加“成人礼”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此后,他们成为村里的正式成员,不得不承担各种社会义务。他们应该参加青年男女交朋友的社会组织,即“统一考试”和“米考”。青年男子要巡逻看守,维护村舍规章和寨子安全,调解纠纷,教育惩罚违法人员,同时可以享受村舍成员的一切权利,获得谈恋爱的资格。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庄一家

·

满族人

·

回族

·

苗族

·

维吾尔族

·

土家族

·

彝族

·

蒙古民族

·

·

布依(BY)

·

·

瑶族人

·

朝鲜国籍

·

白(文学士)

·

哈尼族

·

哈萨克人

·

·

·

畲族

·

傈僳族

·

仡佬族

·

东乡

·

高山

·

拉祜族人

·

隋朝

·

弗吉尼亚

·

纳西语

·

·

屠(屠)

·

仫佬族

·

锡伯族或锡伯族

·

吉尔吉斯的

·

达斡尔族

·

景颇族(日本)

·

毛南族

·

撒拉族

·

布朗

·

塔吉克语

·

阿昌

·

普米族

·

鄂温克族

·

怒族

·

(地理信息)

·基诺族·

德昂(德)

·

博南

·

俄语

·

裕固族(YG)

·

乌兹别克国籍

·

蒙巴(百万)

·

鄂伦春族

·

德隆(灾难恢复)

·

鞑靼语(TT)

·

赫哲族

·

洛巴语

·汉族
下一篇:傣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傣族的风俗习惯
上一篇:灵敏的近义词(灵敏的近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