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吃什么 大寒养生饮食宜减咸增苦

2022-07-28 09:06:0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5

其实在我国北方,历来气象记录中大寒并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

事实上,在我国北方地区,大寒并不像气象记录中的大雪到冬至和小寒那样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少数沿海地区,年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大寒节气。

按照我国的习俗,尤其是农村地区,每到“大寒”,人们就开始忙着赶旧迎新。这时,人的身心状态也要随着节气的变化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精神方面,要掌握“先暖身,后暖心,暖心必暖身”的要义。也就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流顺畅和谐,全身四肢的骨骼都能得到温暖,从而抵御严冬严寒。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和娱乐来保持舒适的心情,使体内气血顺畅,“正气存内,邪不可行”。

日常生活方面,在“大寒”季节,要顺应冬季封闭躲藏的特点,早睡晚起。早睡是养人体的阳,晚起是养阴。在严寒季节,除了防寒,还需要防风。俗话说“寒从脚起,寒从腿起”,腿脚冷了,全身就凉了。因此,睡前用热水洗脚可以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轻肌肉紧张,提高睡眠质量,尤其是晚上爱看书爱写字,长时间坐着到深夜的人。睡觉前,他们应该用热水泡脚。

运动方面,寒冷季节可以进行慢跑、太极拳、篮球等体育锻炼,但要注意适当性和适度性,户外活动不宜过早,最好等日出后再进行。

饮食方面,大寒节气应遵守护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咸宜苦,以养心强肾,忌黏寒食物。适合热食,但热的东西不宜暴饮暴食;食物的味道可以适中,但要有一定的脂类和一定的热量。此外,你应该多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

严寒一过,新年就来了,新的节气一次又一次地开始。读者只要掌握好与节气特点相对应的正确养生方法,就能拥有健康的一年。

24节气要做好预防“五寒”

严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因为“极寒,故称大寒”,所以大寒是指天气极寒,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有句谚语“大寒大寒,抱团在一起”,说明了节气的寒冷。

寒冷来了,也是最冷的时候。很多人感觉不舒服,不小心可能会生病。专家提醒,此时预防“五寒”尤为必要。

1.预防颈部感冒:戴围巾,立领。

冬季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据骨科医生介绍,颈部是人体的“堡垒”,不仅血管密布,还有许多重要的穴位,如大椎穴、风池穴、肩井穴等一直延伸到肩部。

穿立领西装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既能阻挡寒风,保持颈部温暖,又能避免头部和颈部血管因寒冷而收缩,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失眠等。此外,一条合适的围巾,围巾或披肩也可以帮助保暖。

2.预防感冒鼻子:早上用冷水揉鼻子。

感冒后,干燥更加明显,鼻炎成为很多人的大问题。这时,“不妨用冷来制造冷!每天早上或出门前用冷水揉揉鼻子。

耳鼻喉科医生说,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粘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好方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揉鼻翼,可以改善鼻粘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3.预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流鼻涕、咳嗽、头痛...寒冷是冬天最常见的问题。

呼吸科医生指出,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选择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芝堂经验方的仙粥不错。有一首歌说:“将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七片姜,煮开后加半杯醋,可保你不感冒不感冒”。穿上暖和的衣服后,上床盖好被子,微热就会冒出汗来。每天早晚各一次,持续2天。

4、抗腰寒:双手搓腰以温肾阳。

据针灸师介绍,双手揉腰有助于疏通血脉,壮腰强肾。腰部是“脉”(腰部周围的经络)的作用,尤其是脊柱两侧的下背部是肾脏所在的地方。

肾性温凉,经常按摩可温肾阳,达气血。具体方法是:发热后双手相互摩擦,紧压腰眼,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尾椎(长强穴)。每次做50-100次,早晚各一次。

5、防脚冷:经常做足浴。

跟用热水洗脚不一样。据柯老中医介绍,足浴要注意三点。

首先是温度,水温最好在40℃左右,水会淹没踝关节。

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加热水保持水温,浸泡后最好能让皮肤泛红。

第三是按摩。泡脚后擦干,按摩脚趾和脚底2-3分钟。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最好在以上三点完成后半小时内睡觉,以保证足浴效果。

此外,饭后不宜立即进行足浴,糖尿病患者的泡水温度不宜过高。所有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和足部外伤都不适合泡脚。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保持脚部温暖。泡脚时如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及时就医。

下一篇:最强冷空气来袭 教你冬季养生御寒保暖窍门
上一篇:麦考利 卡尔金(卡尔金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