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代皇帝圣旨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怎么来的,以及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

2022-07-28 06:13:0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09

一、读法

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应当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在书写圣旨时由于皇帝是“天子”,“天”与“皇帝”写一起时,要平齐。所以一般写完“奉天承运”之后,需要换行书写“皇帝诏曰”(例如下图的写法),以保证“皇”字和“天”字平齐,于是很多时候被误读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现在普遍认为这八个字应用于圣旨是从明朝开始的,而前朝圣旨则不同,例如:唐朝圣旨一般由门下省颁发,所以开头一般是“门下”两字;而元朝诏书开头一般是“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蒙文诏书则使用“长生天的气力里,大福荫的祐助里皇帝圣旨”。

二、起源

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制式开头的圣旨虽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但这几个字却并非起源于明朝,而是起源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

因此,“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一直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不过,“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

三、含义

至于这八个字的意思也比较好理解,“奉天承运”:奉天指的是皇帝受命于天,承运则指的是继承新生的气运,也可以理解为德运(五德)。总之,“奉天承运皇帝”指的便是君权神授,代表了正统。“诏曰”则是圣旨的其中一种形式。

四、圣旨类型

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主要有谕、旨、策、制、诏、戒等。谕和旨一般指是皇帝口头下达的命令,例如我们在电视剧或小说中经常见到官员口中的“上谕”、“口谕”等,这里的“旨”应该不是指圣旨,而是类似于“手谕”之类的东西,以圣旨下达的则主要有“诏、制、赦”三类。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例如新帝登基、册封皇后、册封太子等,这种诏书是要传抄天下予以公告的。按理来说这种圣旨也比较少,一年也下不了几道,毕竟一年到头哪里有那么多的大事,不像电视剧和小说里,动不动就是一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也就是说这类圣旨老百姓是看不到的。“敕曰”有告诫的意思。一般是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当然,这类圣旨普通老百姓也是看不到的。

所以,百姓们口口相传以为所有圣旨都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也就不难理解了,或许因为普通百姓所能见到的只有“诏”,而见不到另外两种圣旨吧。

相关关键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下一篇:外国人一直说的sick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苏州园林的特点(苏州园林的七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