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养生篇

2022-07-27 08:52:2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8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阴阳相半也。因此,白天和黑夜都是忽冷忽热的。”“分”字诉说着昼夜、寒暑的界限。此时太阳的经度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之上。根据阴历书上的记载,“斗智仁是春分,大约是周日,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也是春天的一半,所以叫春分。”春分是春天90天的中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也相应改变。北半球的白天更长,夜晚更短,而南半球正好相反。春分一到,降雨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面温度已经稳步超过10度,这是气候学定义的春季温度。春分过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也是早稻播种的时间。各地农民谚语对春分有不同的看法:山东有句话“春分种树,天晴,则无事”;湖北有句话“春分下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再插秧”;广东有句话叫“春分第一,钱比饭先来”。

欧阳修对春分也有过精彩的描述:“南园春色半绿,风闻马嘶香,青梅如豆柳眉,日长如蝶。”无论南北,春分节气都是春天的好时节,尤其是中国台湾省兰花盛开的时候。

由于春分节气不分昼夜,夏冬平分秋色,人们在养生保健中要注意保持阴阳平衡。斯大林说:“物体相对静止和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为了获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根本状态”,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成为养生的重要法则,不仅在精神、饮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调节,在生活自理和药物使用方面都至关重要。如何在保健中运用阴阳平衡的规律,协调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体内外的平衡状态,使人体的有机整体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是保健的基础。《苏文至真大论》:“只要观察阴阳的位置,调整一段时间就可以了”。意思是人体要使“内动”,即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动”,即脑力、体力、运动相协调,保持供销平衡。避免发生不适当的运动来破坏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加速人体某些器官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失衡,进而引发疾病,缩短人的寿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新陈代谢的不协调会导致体内某些元素的失衡,即某些元素的过度积累和某些元素的含量不足导致人体过早衰老和疾病。一些非传染性疾病与人体内元素失衡有关。比如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都与体内物质交换的不平衡密切相关,其原因都是由于阴阳失衡。根据保健理论的研究,在生活的不同年龄段,调整相应的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将有利于我们人体的健康。《古空论》:“调其阴阳,补其虚,泻其实”。传统饮食和中医治疗可以概括为补虚泻实两个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壮阳、填精生津。解表、清热、利湿、泻火、散寒、祛风、燥湿等。可视为腹泻。中医实践证明,无论进补还是腹泻,都要坚持阴阳调和、长期平衡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许多非传染性疾病。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空气,是植被生长的萌芽期,人体血液也处于旺盛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这时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和过敏性疾病等。在这个节气,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能让身体机能保持和谐平衡的饮食,避免吃得太热、太冷、太高、太低的误区。比如在烹饪鱼、虾、蟹等凉性食物时,其原理一定要配以葱、姜、酒、醋等温热的调味料,以免菜凉了、太凉,吃了会损伤脾胃,引起腹部不适。又如,在吃韭菜、大蒜、木瓜等壮阳菜时,经常用鸡蛋滋阴,从而达到阴阳互补的目的。保持轻松、快乐、乐观的精神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适当的运动,规律的睡眠,定量的膳食,有目的的调养,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下一篇:秋季养肺最“便宜”运动——笑
上一篇:惊蛰食疗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