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注意防范干热风

2022-07-26 08:20:5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1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这时我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

萧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被认为太阳达到黄道60度为小月亮。此时我国北方小麦等夏粮的籽粒已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处于乳熟后期,故称小满。此时要抓紧做好麦田害虫的防治工作,防止干热风和突发性雷暴大风的侵袭。

要保证小麦丰收,什么是干热风,农业上如何预防?

初夏,我国部分地区经常出现一种高热低湿风,即干热风,又称“热风”、“火风”、“干风”。它是一种持续时间短(通常为3天左右)的特定天气现象。

由于不同地方的自然特征不同,造成干热风的原因也不同。每年初夏,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降雨稀少,气温上升强烈,气压迅速下降,形成强烈的大陆热低压。在这个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于是干热气流绕着热低压旋转,形成一股干热风,这就是干热风。强烈的干热风会对当地的小麦、棉花、瓜果造成危害。

气候干燥的蒙古、中国河套以西、新疆和甘肃是大陆热低压经常发生的地区。热低压离开源头后,在经过干热戈壁沙漠的途中会变得越来越干燥,干热风会变得更强。地处欧亚大陆中心的塔里木盆地,气候极其干燥,一股强冷锋穿越天山、帕米尔高原产生的“灼风”往往会在当地造成大范围的干热风。

在黄淮平原,干热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基于该地区的大气干旱。春末夏初,是北半球太阳直射角最大的季节,也是我国北方雨季前的一段晴好天气和少雨时期。在干燥气团的控制下,这里天气晴朗、干燥、多风,地面温度迅速上升(平均最高气温可达25℃-30℃),凝结云导致降雨的机会很小,容易形成干热风。这种干热风不利于该地区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

江淮盆地的干热风是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西南气流的影响下产生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高压系统,由地面到高空的暖空空气组成空。春季和夏季,这种高压停留在江淮流域空,然后逐渐向北移动。由于高压区风向为顺时针,西南风在副热带高压以西吹。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部和西部,受此西南风影响,产生干热风天气。初夏,北方冷高压继续南下,其动力减弱,发生变性。当它与副热带高压汇合时,其动力再次加强,使晴好天气得以维持,干热风变得更加明显。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过后,天气晴朗干燥,偏南的干热风往往同时伴有“夏旱”,不利于双季早稻(或中稻)抽穗开花。

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高温、干旱、大风等迫使空空气和土壤的蒸发量增大,作物内部水分消耗过快,破坏了叶绿素等色素,阻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合成过程,使植物自下而上迅速变干。特别是干热风,经常和干旱一起危害农作物。农作物的根部吸收不到应有的水分,但干热的风从茎叶中攫取了大量的水分,从而使农作物更快地枯萎死亡。

干热风常发生在初夏时节,正是我国北方小麦灌浆期。遇到干热风时,小麦的麦穗会烤得不饱满,提前“干熟”,籽粒干枯,粒重下降,导致严重减产。

干热风的危害程度也与干热风出现前几天的天气情况有关。如果雨后突然放晴,接着是高温低湿的干热天气,危害更重。如果在干热风发生前有一点降水,有利于减少干热风的危害。从播种时间来看,晚麦易受害。因此,农民的谚语说:“早收粮晚收麦,十年九坏事”。从农时来看,小满和莽是一样的,农谚里有句话“小满不满足,小麦危”。也就是说,小麦饱满的时候还没有成熟,所以容易受到干热风的影响。

为防止干热风,应尽量使用早熟品种。遇到热风时,应迅速浇水,以每亩1公斤草木灰、5公斤水、40-50公斤的比例喷洒草木灰水。还有喷油助燃剂:助燃剂1-2,100公斤水。喷施后可增加叶片含水量,增强持水能力,加强光合作用,减弱呼吸强度,防御干热风。此外,提前施氮肥,在灌浆过程中控制氮肥的使用,在基肥中增加磷肥,都有利于小麦灌浆,对防止干热风有一定的好处。另外,现在已经进入雷暴大风频发期,各地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上述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

下一篇:立夏节气里推荐清淡养生食谱
上一篇:买椟还珠的故事(买椟还珠寓言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