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清明节与“三月三”风俗

2022-07-25 09:15: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227

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

清明节是春天祭祖最隆重的节日,过去被称为“鬼节”。

山西老歌“细雨清淅使人哀恸,大漠野花开(图凡),祭品扛在肩上,皆先自坟起”,生动地概括了人们的心情和扫墓的特点。

春天,人们经常修理房子,以防止夏天雨水渗漏。从生者到死者,田里的坟墓经常在风雨后坍塌倒下。清明上坟最大的特点是铲除坟中杂草,用新土加高加固土堆,习惯上称之为阴屋翻新,表现儿孙对祖先的哀思。

在山西南部,无论人们多么富有或贫穷,无论男女,都会来到坟墓前,这意味着所有的后代都在怀念他们的祖先。在北方,上坟大多是男人的事,女人一般不上坟。在大同、平遥等地,当天傍晚,老风俗的妇女在大门外放声大哭。“全村的凄恻是一片,入耳的全是悲伤”。

在清明节的坟墓里,山西南部的大多数地方都不烧香不烧纸,像钱这样的东西应该挂在坟墓上。有句话说“清明上河图白”。原因是寒食节是用来禁火的,清明节是在寒食节。山西北部大部分地方都要烧钱等东西。原因是如果不烧,就不会传给我们的祖先。大同等地习惯了白天上坟,晚上在家烧钱烧帛。

在河曲和晋西北其他地方,旧时的习俗是带酒和食物入土为安。祭祀祖先后,他们在墓地吃喝,意思是与祖先分享饮料和食物。在闻喜等晋南地方,上坟都要在坟前滚来滚去,上面嵌着枣糕,据说是给死去的老人挠的。在介休、晋中等地,上坟时祭品是形似蛇的面饼。回家后,把面包放在院子里,吹干再吃。老年人注重治病,病源是因为寒食禁火。

去晋南扫墓后,回家时要拔一些麦苗,在门上插上松枝、柏叶或柳条,辟邪。山西北部有许多柳树插条。有些地方,坟墓上插着一些柳条。

在清明节和山西南部,人们想蒸核桃、红枣、豆子等大馒头,这被称为子福。就拿我儿子孙多福来说,都是拜祖先所赐。家家户户都要做黑凉粉,切成薄片,喝汤。铲下萎蔫的草,搓在炕垫上,这叫赶蝎子。在山西东南部,人们的头上种着柳枝和枯叶。女人应该在太阳穴上贴上金色的饰物(头饰)。在山西北部,习惯生产黑豆芽,和玉米面包、黑豆芽馅一起吃。晋西北讲究用小米面做蛋糕,俗称“晒黄儿”。吕梁地区清明节后的第二天,遇到一位女丈夫,被称为“鲜火”。

“荡秋千”在清明节盛行。注意前三天和后四天。当太阳升起时,女孩和儿媳妇应该展示自己的魅力。太阳下山后,你必须停止移动。据说清明前后,晚上所有的鬼都会出来荡秋千,人们不敢和鬼打架。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传统的尊重死者、希望死者亲属能与生者同乐的心理。

清明节放风筝仍然很受欢迎。在街上,快乐的孩子随处可见,手拉手跑着去比赛。

清明节,乡亲们不想要针,不想要洗衣,大部分地区的妇女都不想走路。晚上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是为了防止鬼进屋。悲与喜并存,敬与畏并存,这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

清明节前后,会有“三月三”。三月初三,古代称之为上巳节。在古代,三月初十的第三天被称为“第三天”,也称为“第三天”。三国以后,这个节日定在三月初三,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后汉书·礼记》记载“正月初三,官民皆在东流水中清净,每日洗洗除净,以污痰治之,大清净”。后来,每年的三月三日,大家都到水边游玩、过节,成为了一种习俗。山西有句老话,“三月三日天气清新,汾河两岸美”。

3月3日,民间经常有郊游活动。晋南妇女用柳条抽打卧室墙壁,这叫“砸蝎子”。战斗结束后,放一个“观音杨柳府”来禁蝎子。山西北部禁止蝎子,庆祝谷雨节是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在墙上贴上“谷雨禁蝎贴”,灶神上贴一张公鸡吃蝎子的图片,取名“谷雨鸡”。图片上还附有一句关于禁止蝎子的谚语(也叫诅咒):“我是天上的神,我会保护所有下层世界的人。每一个谷雨日,我都会一直服用蝎子精。斗六郎,北斗,太上老君,赶时间!”等一下。

3月3日,民间也演变成了祭神活动。在北方,供奉“真武神”和“西王母”有两种,被称为“桃花社”。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供奉“华佗”。襄汾习俗去华佗庙烧香,每个人都要献一只公鸡,用针刺在鸡冠上放血作为祭品,俗称“千鸡社”。

3月3日,晋东南妇女习惯在野外采挖野菜,加工后食用,这叫斩断百病。晋西北谷雨节前后采摘野菜吃。它还以榆树菜和米粉为诱饵,将面条蒸成碎片,被称为“榆树钱木偶”。尝起来又软又好吃。

3月3日,山西北部的人们习惯做醋。

下一篇:初秋排毒最有效的13种排毒养颜食品
上一篇:立春过后要养肝 初春如何健康“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