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简介 短命皇帝朱高炽死亡之谜

2022-07-24 16:30:1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4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徐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

明仁宗是明太祖的长子,生母许,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继位,次年改称“弘熙”。他生性安静,知书达理,喜欢读书。因为他的优雅和善良,赢得了朱元璋皇帝的青睐。在位期间,他发展生产,与民同享,为“仁政”奠定了基础。洪熙于元年五月突然去世,仅十月,享年47岁。

很多人认为朱高炽上任还不到一年,真的不能叫任军。笔者认为不应该有这样的偏见。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在位只有十个月,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是君主。

首先,成祖从困难中崛起,命令朱高炽留在北京。当时,文健皇帝派李景隆将军率领50万军队进攻北京。当时,留在北京的朱高炽联队以一万人成功挡住了50万人的大军,挽救了北京城。这场战役对整个靖难都有重大意义,也清楚地体现了朱高炽极高的军事指挥能力。虽然朱高炽因为肥胖没有在前线指挥战斗,但也不能忽视他的军事才能。

其次,明太祖朱迪虽然在明初开创了盛世,其实也有朱高炽的功劳。朱迪北征期间,朱高炽始终在京城,发展生产,为明成祖北征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最后,朱高炽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了古代的阉割,阻止宝船去西洋,停止皇家采购珠宝;他处处以唐太宗为榜样,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税收,对受灾地区给予免费救济,开放一些山川供农民捕鱼狩猎,改变了通常对难民的惩罚,采取了妥善安置。这些都使晁红喜人民得以充分休养生息,生产力在空之前得到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繁荣的时期,这在历史上也是众所周知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朱高炽不愧为仁者君子。至于这样的一代明君,在位不到一年就死在了西方,留下了一个死亡之谜。

“三大理论”是后世对朱高炽之死最重要的理论。“三大理论”指的是放纵、谋杀和暴力理论。而这些说法只是历史学家的推测。只有少数有记载的史书能找到一些线索,所以我们不能全部相信。在这里,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暴力虐待论”。

在前一篇文章中,作者指出,由于肥胖,朱高炽无法在前线指挥战斗。他有多胖?据说他太胖了,不能正常行走,他必须由两个服务员支撑才能移动。即使有,他也不顺利,总是磕磕绊绊。有传言说,明成祖甚至一度因为肥胖而不喜欢朱高炽,甚至想过把皇位传给朱的次子。虽然这无法证实,但我们可以看到朱高炽有多肥胖。肥胖会引发哪些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糖尿病、肾病、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痛风、关节炎、恶性肿瘤等。同时,《明史》载有对朱的话“太子多病,自勉”。因此,朱高炽既肥胖又虚弱。

其次,明初皇帝工作量大,也可能是朱高炽猝死的原因。因为是君主专制,为了中央集权,没有一个宰相,皇帝每天要处理很多事务,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据历史学家吴晗介绍,朱元璋每天要处理100多件地方政务。这也说明了朱高炽每天的工作量之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明朝内阁真正掌权、司仪分为“投票”和“批红”的时期是宣德时期。看来一个已经又肥又弱的皇帝,每天都要应付繁重的工作,不知道挤出了多少精力。据说他去世前三天还在处理国家大事。可以想象,他在工作中压力很大。

当然,猝死论是作者最有可能的观点。当后人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史实,笔者相信朱高炽的死因会以最有利的方式得到证实。

下一篇: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最好的答案)
上一篇:康有为死于“壮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