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有效和家长沟通)

2022-07-23 22:00: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2

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除了每天和学生打交道,

你必须和你的父母保持联系。

和家长打交道是一门艺术,常常让很多老师,尤其是新手老师感到无所适从。

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和父母保持有效的沟通?

让我们来看看北京第十一学校。

钱伟小姐是怎么做到的?

明确与家长沟通的目的。

老师和家长的时间空差异使得双方的沟通没有那么容易和高效,这就决定了老师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很容易误解为老师在抱怨,效果会适得其反。那么,与父母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呢?

01

全面了解学生,多途径评价学生。

每个人都是多面立体的,但我们只能看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却不知道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的联系不仅仅是为了反映学生的问题,更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这样,我们对学生的理解和评价就多元化了,在教学和教育上就能更有针对性。当我们所说的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切身利益相关时,我们的观点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至少可以从教师家长那里获得以下信息:

1.孩子眼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孩子眼中的阶级是什么?

3.孩子的喜好是什么?

4.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5.孩子什么时候有成就感,什么时候会有挫败感?

6.孩子们的朋友。

7.对孩子有很大影响的人。

8.孩子们在校外的活动。

02

交流学习进展,促进多方合作。

我们不提倡通过家长给学生发信息,也不提倡把这门学科的教学进度告诉所有家长,因为这样会大大增加老师和家长的负担。

但是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所以老师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一下最近的教学进度和作业布置,让家长心中有数,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督促学生。

03

交流学生现状,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一直在变化,所以我们不能用同样的眼光看他们。因此,与家长沟通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交流学生的现状:

"

有进步还是退步?日程安排合理吗?效率如何?你感觉如何?你有什么好习惯吗?

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切入点。

与父母沟通的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集体交流和个人交流

互联网时代,很多老师都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与家长实时沟通。这是一种典型的集体交流方式。与个人交流相比,集体交流包含更多的知识。

曾国藩曾说:“杨擅朝堂,规矩太私。”

在家长群中,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绩,而不是批评孩子不努力。因为对于犯错的人来说,当众被批评激励不大,危害很大。所以在家长中,要多表扬,谨慎批评。

例如,一位老师在家长中发送了以下通知。

家长们好,这周要求我背诵《岳阳楼传》。目前,赵、钱、孙、...已经成功背诵了。我在此推荐他们。还没背完的同学也请家长督促。语文重积累,请注意。谢谢大家。周末愉快!

果不其然,被表扬的学生家长在群里开心地回应,而没有被表扬的学生家长则默默督促孩子背诵。

对于那些努力的学生,这种方式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那些不够努力的学生,这种方法也达到了“虽然没有批评,但总比批评好”的效果。

教学进度也可以在家长之间分享。很多家长向笔者抱怨,听不到孩子的“真心话”,不知道教学进度和学习任务。

因此,教师可以在家长之间分享教学进度和学习任务,无形中延长了教师的手,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更加亲密。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1.适当的态度

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家长首先会注意到老师的态度。在家长眼里,老师应该是专业的,有计划的,容易沟通的。在家长面前,老师不仅要注意规划和组织,还要注意礼仪。

联系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一定是让家长引导孩子进步成长。老师用这种态度和家长沟通,就不会出现态度不好,用词不当的问题。请看以下两种方式。

你好,最近你家孩子上课经常和别人说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扰乱了我上课的兴趣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请多给我一些教育,非常感谢。

你好,你的孩子最近上课经常和别人说笑,可能会影响他上课的效率和课后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引起别人对孩子有意见,影响他和其他同学的相处,对他以后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我建议我们和孩子分开谈,希望他们能有所提高。

第二种方式显然是基于学生成长所做的演讲,这样更容易让家长和学生信服。

2.与父母的口径一致

随时与家长沟通,目的是与家长达成共识。这样,老师和家长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是一致的,学生更容易信任老师和家长。

3.不要刻意回避学生

教师在联系或采访家长时,更有效的方式不是回避学生,而是在学生面前分析他们的优缺点,避免给学生造成“老师和家长在背后说坏话”的错觉。

另外,如果方式得当,学生可以觉得老师对家长的采访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衡量,而不是对自己的惩罚。

4.不加评论地描述行为。

你认为以下两种沟通方式哪一种更有效?

①你家孩子最近特别浮躁,班级状态和作业执行情况都不是很好。请多在家教育监督。

②你的孩子最近上课和别人说话有点多,作业没有很好的落实。比如今天上课,孩子四下张望,我的教育多次失败,他不愿意帮他换座位。如果孩子有疙瘩,我们最好早点给他解开。

当学生犯错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直接用“懒”、“不礼貌”、“自制力差”等词语来评价甚至贬低学生。

上面的第一种方式是提出一般性的问题,而第二种方式是由具体的例子支持的。这样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也有了证据可以依靠,否则孩子很容易产生老师故意“针对自己”、“贬低自己”的错觉。

5.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提问。

你认为以下哪种沟通方式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你的孩子最近作业执行的不是很好。我和孩子谈过了。他说他最近经常做作业到晚上十二点。我想一定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效率比较低,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孩子的学习效率。

②你孩子最近作业执行的不是很好。我和孩子谈过了。他说最近经常做作业到晚上12点,所以想通过你了解一下他在家做作业的情况:是不是限制他用手机?建议和孩子制定一个“手机使用约定”,比如安心做作业45分钟,然后放松10分钟,用手机处理相关事宜。

第一种方式是提问,与其说是和家长沟通,不如说是向家长抱怨。可能父母已经发现孩子有这个问题,只是不知道怎么解决。除了加重家长的后顾之忧,老师们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

第二种方式是在问题解决层面,就是帮助学生和家长处理问题,这种沟通是有效的。

与父母沟通的误区

1.在父母面前比较孩子

入职之初,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向我强调教学岗位的神圣性——“你手中的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整个世界”。

作为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每一个家庭。

一个老师的班级学生多,难免会有横向对比。但是,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禁止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如:

"

“看看班上的刘同学。班级状况良好,作业质量高。”“这个要求普通学生都能达到。为什么你的孩子做不到?”

"

老师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家长一点压力和动力,但事与愿违,家长和学生都会产生负面情绪。

如前所述,对于具体的问题,老师可以给出具体的建议,避免利用别人的孩子打压学生和家长。

盲目批评

对于宽容性强的学生和家长,适当的批评可以促进他们的进步。但是,如果在交流中只有批评,没有表扬,甚至没有改进的建议,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失去进步的信心和动力,不管他们的包容力有多强。

因此,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建立在积极的态度上,同时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流行的谈话方式:

①在学习方面,你的孩子值得表扬;但在某些方面,他(她)还需要改进。例如...

②你的孩子有很多优点,他(她)...但是也有一些小缺点,例如...如果你能改掉这些小缺点,你会更好。

③你的孩子的优势在于...缺点在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通过家长给学生发信息

您可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老师,你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吗?我必须对他发誓。”“老师,今天的作业是什么?我会告诉孩子的。”“老师,做这种题有什么方法?我要回家和我的孩子谈谈。”

这种沟通方式反映了一个问题:父母把自己当成了信息的中介。

事实上,家长提出的几个问题可以也必须由老师传达给学生。因为老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见面,所以学生必须清楚地知道所有这些教学信息,而不是被家长提醒,否则会给老师和家长都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

家长需要的是老师更多的关于孩子的个性化信息,而不是这种通用的教学信息。当然,自制力差的个别学生的家长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教学信息来监督孩子。

下一篇:憨豆先生的假期(憨豆电影有几部)
上一篇:怎么安装摄像头(自己安装监控详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