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妙在何处)

2022-07-20 22:48:0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20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自李白《把酒问月》。这句诗,是诗人面对宇宙遐想引起的人生哲理的思考。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深受黄老列庄思想的影响,诗作瑰丽多姿,空灵出尘,气势磅礴,神奇浪漫。他喜欢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月亮就是知音、挚友、故人,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情都诉之于月。

在太白诗集中,咏月多达三百多处,给女儿取名“明月奴”,足见他对月亮的酷爱,以至于死后留下醉后入江捉月而溺亡的传说。月亮既是他美好理想的寄托,也是他孤傲高洁的写照。他对月亮的感悟,全化成对理想和落寞,牵挂和思念,永恒和短暂的感悟。

《把酒问月》全诗如下:

青天有月未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皎如飞镜临丹阏,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首诗的确切写作年代难定,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应当是诗人应友人之请而作,友人不自问而请他问之,难道是友人认为李白和月亮关系比较特殊,故嘱他问之?诗题是诗人绝妙的自我造象,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根据此诗所流露的情绪,人们推测应该是写于唐天宝三载,即公元744年。当时李白过得很不如意,年少时曾梦想做帝师的理想破灭,人到中年被唐玄宗撵出长安,在踏出长安那一刻,他对仕途心灰意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替。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这两句诗有互文之秒,今人古人如逝水,只有明月亘古不变。

古人今人如流水般传承,抬头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皎洁的月亮没有亏待古人,也没有青睐今人。初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有过同样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诗句表达的是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作为人类的存在是绵绵久长,无穷无尽的。永恒的人类和永恒的江月始终共存相伴。

李白的诗歌,除了月亮之外,还离不开酒。“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人对人生短暂发出过感慨后,过渡到及时行乐,月光伴着美酒,一醉解万愁。这句诗化自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首诗表达出人生短暂的感慨,孤高自傲的寂寞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形象地展露出人生失意时的心绪。诗歌以停杯问月开始,至当歌对酒结束,中间是诗人对着月亮的发问,诉说着人生苦短和孤寂情怀,感叹世事无常,唯有喝酒行乐。这样的消极心绪,也反衬出李白对人生前途的担忧彷徨,对仕途失意的一种慨叹无奈。

END.


作者:江雪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相关关键词:今月曾经照古人
下一篇:眼睛红血丝是怎么回事(眼睛红血丝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中特最本质的特征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