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郑敏的稻束)

2022-07-18 10:20: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7

金黄的稻束(郑敏的稻束)金色米捆(郑敏米捆)

“九叶派”著名诗人郑敏,1920年生于福建闽侯。1943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52年获得布朗大学研究院英语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英美文学。他的诗集有《诗歌1942-1947》(1949)、《搜寻集》(1986)、《心灵影像》(1991)、《我在雨中采花的早晨》(1991)和《郑敏诗选》(1979-1999)。

郑敏的米捆,师父的河流和我们的青山。

王莹

当老诗人郑敏写《金饭碗》时,他还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当时她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读书,路过一片收获的秋田,那一捆捆金黄的米瞬间击中了她的心。她很快写下了《金饭碗》。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爱上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首先是诗中所体现的感同身受,温暖、体贴、善良。

金色的稻梁矗立在

在秋天的田野里,

我想起无数疲惫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到了美丽的皱纹脸。

金灿灿的稻束容易让人想到丰收,但诗人首先想到的是劳动者,劳动的艰辛和无数美丽脸庞被劳动损伤的母亲。从未收割过水稻的人很难理解用镰刀收割和收割水稻有多难。旁观者天生懒惰。青山绿水之间的金色稻田在平原上一望无际,梯田层层叠叠,画面自然优美。但是,对于从小在稻田里长大的人来说,丰收只意味着温饱,与美丽无关。有毛边的稻叶会在手臂上割一个洞,汗会下来,整个手臂会又疼又痒。大米对我们也不友好。每粒米都有刺。晒米收割米时会被皮刺伤。很难让人觉得太酸。金色的稻田,对我来说,是劳动的艰辛,作为一个农民生活并不容易。

我从九岁起就一直在地里干活。从播种到收割水稻,我从来没有觉得工作是一种享受。当然,这就像比别人家多收三五吨小米。劳动是农民和我必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在春天播种,就不会有夏天的收获。每年暑假的双抢(抢夏米、种秋米)更是让人精疲力尽。我的童年和青春就是这样度过的。从我九岁开始,我没有错过一个农场。每一粒谷物和蔬菜都意味着汗水和痛苦。“我想起无数疲惫的母亲/我在黄昏的路上看到了美丽的皱纹脸。”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捆,让诗人看到了无数母亲的倦意,这也是我看到的倦意,看到了美丽母亲黝黑布满皱纹的脸庞,这是我最稚嫩的人生经历。当我们的小身体累得受不了的时候,父亲允许我们在满是泥土、杂草和虫子的田埂上躺上三五分钟。父亲,在我们兄弟姐妹中怕中暑,总是在中午十二点前完成早上的工作,下午四点才下班。尽管如此小心谨慎,实地的工作依然如故。我从小就努力学习,与其说是为了理想,不如说是为了逃避。更直接的,是逃避收割水稻。我不怕挑水、砍柴、拔苗、喂猪、喂牛,只怕收割水稻。汗水在衣服上形成了一层层的盐,被米饭割破的手臂和脸颊又痒又痛,无法抓挠。金米留给我的是艰辛和恐惧,从农家大门跳下是那个时代农村孩子最大的理想。至于跳开之后怎么办,我们从来不去想,跳开之后一切都会好的。到现在,我并没有本能地认为金色的稻田是美丽的。

因此,当郑敏谈到疲惫的母亲和她那张布满皱纹的美丽的脸时,她直接到达了米捆的初衷。田野里,米捆成了象征性的雕塑,母亲的倦意从米捆的寂静中溢出。人类的历史就像一条河,每一次沉默都隐含着无数的疲惫和无尽的疲惫。

“金米捆”的迷人之处空美。

《金饭碗》有三个层次空,从低到高,从近到远,从现实到空虚。第一个是稻捆和田地:在收割的田地里,有一个金色的稻捆。视野开阔,内容具体生动。宽阔的田野,金黄的米捆,容易唤起人们的浪漫冲动,让人深思。然而,诗人把他的思想集中在他母亲的工作和生活上。第二张是放大的山野;这是一个月圆之夜;

丰收日的满月在

在高耸的树顶上,

暮色,远山

围绕着我们的心。

没有什么雕像能比这更寂静了。

一张乡村夜景的小照片。这也是一个我熟悉,无数人熟悉的乡村夜晚。黄昏时分,远山如墨,明月高照,挂在远处的树顶上,米捆如雕像一般寂静。然而,诗人的心被米捆的沉默动摇了,她的思绪飘得更远了。为什么这个沉默的米捆不是人类历史的隐喻?

第三个房间空此时远离米捆、远山、长空空,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浩瀚的宇宙。自从人类起源以来,人们是如何一路穿越狂野的山野水域,而今天,他们来到了金色的稻捆上?

沉默。沉默。历史不过是。

在一条流动的河流脚下,

而你,站在那里,

会成为人类的思想。

我们非常熟悉时间、生命和河流的关系,自从我们永恒的老师站在河边,满怀情感,我们都知道河流的历史意义。河水去了,稻梁无声,车站变成了人的瞬间,一个场景,一个痛苦的部分。这是人类进步的负重部分,是艰辛的部分,是疲惫的部分,是美丽的脸庞失去水分的部分,是母亲默默叹息的部分。当然也有关于衣食住行的部分。

南北朝时期何逊一家在青山之下,每次上山都会感叹:“上不了青山,上了就会失望”。当我们爬山时,我们看到了贺山。我们在找什么?自然是此时此地的山,却不知是哪年哪月。当空在望时,它已经突破了在这里的壁垒。时间,空,生活,世界,各种感觉都来了,胸中只有惆怅。是河边主人的感觉,也是郑敏在《鲁豫》中的金饭碗的思想。

从近到远,从现实到空虚,诗歌的三重空引领我们进入一个神秘的境界,进入诗歌的第三层含义:从空到时间,从现在到历史,从我到浩瀚的宇宙,一瞬间,穿过金色的稻捆,诗人思考了几千年,游历了几千年。

金色的米捆虽然沉默,却充满了语言。不亚于师父的河流,不亚于何逊和我们的青山。无论语言向哪个方向寻求意义,都必须有一张漂亮的母亲皱纹脸。

附:郑敏:金米捆

金色米捆

郑敏

金色的稻梁矗立在

在秋天的田野里,

我想起无数疲惫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到了美丽的皱纹脸,

丰收日的满月在

在高耸的树顶上,

暮色,远山

围绕着我们的心。

没有什么雕像能比这更寂静了。

背负着巨大的疲惫,你

在这遥远的地方。

在秋天的田野里,我低头沉思,

沉默。沉默。历史不过是。

在一条流动的河流脚下,

而你,站在那里,

会成为人类的思想。

下一篇:特此申请格式范文
上一篇:材料力学公式(材料力学公式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