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扭矩(拧螺丝时如何控制螺栓的扭矩)

2022-07-18 09:55: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40

螺栓扭矩(拧螺丝时如何控制螺栓扭矩)

边肖的话:从螺栓连接中扭矩和夹紧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下面讨论螺栓拧紧的控制方法。

如上图所示,在施加扭矩旋转螺栓后,螺钉受到力的拉伸,螺钉的延伸产生夹紧力来夹紧连接器。我们知道施加的扭矩不像夹紧力那么简单。在通式中:

力(F)*扭矩(L)=扭矩m

也就是说,螺栓旋转得越多,获得的扭矩就越大。但90%的扭矩被摩擦消耗,只有10%转化为夹紧力。比如你拧紧一个技术要求为10n·m扭矩的螺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1n·m的轴向扭矩,大部分是摩擦消耗的。

摩擦力和夹紧力是什么关系?通常遵循50-40-10的原则,即螺栓头下摩擦力的50%,螺纹副内摩擦力的40%,夹紧力的10%。但在某些条件下,夹紧力的比例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工人师傅拿起一个螺栓,发现它的螺纹有擦伤或者有杂质,一旦你把它放入螺孔,这个螺栓会产生什么样的夹紧力?一般认为有缺陷(杂质、凸点等)。)在螺旋副中。按装配扭矩装配后,螺栓头下有50%的摩擦力,螺旋副内有45%的摩擦力,我们想要的夹紧力只有5%。此时这个螺栓的装配扭矩已经达到了,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需要的夹紧力。在这里,如果螺栓在飞轮、曲轴等运动部件上脱落,非常容易,造成我们常说的“假拧紧”。

同样,弹性材料的软化会削弱夹紧力,这也被称为软连接的扭矩衰减。比如气缸盖垫片的材料比较软,我们采用二次拧紧的方法来减少夹紧力的衰减,而油底壳螺栓经常会出现夹紧力衰减的情况,只是因为螺栓下面有油底壳垫片(材料软的原因)。

想象一下,我们需要螺钉拉伸来产生夹紧力。扭矩越大,螺钉可以拉伸的时间越长。扭矩大一点是不是更好?我们施加的扭矩越大,螺栓就会发生过度伸长,当螺栓超过屈服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应力断裂,从而失去螺栓的连接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检测到两个连接体之间的压紧力或螺栓上的轴向预紧力,也很难直接控制。因此,人们采用以下方法来间接控制它们。

1.扭矩控制方法

扭矩控制方法是最初也是最简单的控制方法。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当轴向夹紧力F被拧紧时,它与拧紧力矩T成正比,可以用公式T = K F来表示,这个K就是力矩系数。设计一个螺钉时,它的轴向夹紧力f是已知的,拧紧力矩t是由工艺设定的,我们的拧紧力矩也是由工艺部门调节的。但是在装配车间,经常达到拧紧力矩,但是装配好的螺栓仍然不合格。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这个扭矩系数。扭矩系数K的主要波动因素是综合摩擦系数U,也就是说螺栓和螺孔的精度、杂质、颠簸与否都会影响这个综合摩擦系数U,而且这个K值还和温度有关。日本住友实验证明,当环境温度升高1℃时,扭矩系数K降低0.31%。扭矩控制方法是否准确?根据德国工程师学会拧紧实验报告,当拧紧力矩T误差为0(即施加力矩无误差)时,螺栓轴向夹紧力误差可达27.2%。

应用步骤:

或直接或间接加载扭矩。

实际目标扭矩通常为屈服扭矩的50%至85%

用于紧固弹性区域。

90%的负载扭矩用于克服摩擦。

预载精度为25%

扭矩控制法的优点是:成本低,简单的拧紧工具扭矩扳手可以用来检查拧紧质量。

其缺点是:拧紧精度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环境影响大(温度、螺栓螺纹、杂质、磕碰等)。).

2.扭矩-角度控制方法又称超弹性控制方法。

扭矩-转角控制法是将螺栓拧成小扭矩的控制方法,一般为拧紧扭矩的40%-60%(工艺验证后制定),然后从此点拧成规定的转角。

这种方法是基于一定的旋转角度,但螺栓有一定的轴向伸长,连接器被压缩。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螺栓拧到紧密的接触面上,克服表面粗糙度不均匀的一些不均匀因素,而后面需要的轴向夹紧力则是由转角产生的。计算旋转角度后,摩擦阻力对轴向夹紧力的影响不再存在,因此其精度高于简单的扭矩控制方法。扭矩控制方法的关键点是测量旋转角度的起点。一旦确定了旋转角度,我们就可以获得相当高的拧紧精度。

利用这种先进拧紧方法,生产出一种适合于生产率的工具,即电动拧紧工具,它由电机、驱动齿、肘形齿轮、传感器等组成。,并且设置预警扭矩和启动角度相对容易。

应用步骤:

施加固定扭矩(起动(打开)扭矩)

将紧固件旋转至预定角度。

从收益率收紧的初始阶段开始,现在也用在弹性区域。

需要通过实验确定起动(开启)扭矩和转角参数。

预载精度为15%

扭矩-角度控制法(TA)的优点:拧紧精度高,轴向夹紧力大。

缺点:其控制系统复杂,需要测量预紧力矩和转角两个数据。质量部门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检查和跟踪拧紧结果。

3.屈服点控制法

从上面的夹紧图可以看出,在相同角度误差的情况下,弹性区域的螺栓轴向预紧误差δF2要比弹性区域的螺栓轴向预紧误差δF1小得多。屈服点控制法是将螺栓拧紧到屈服点后停止拧紧的方法。它是利用材料屈服现象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精度拧紧方法。这种控制方法通过连续计算和判断拧紧力矩/角度曲线的斜率来确定屈服点。在螺栓拧紧过程中,扭矩/转角的曲线可以在扭矩和扭矩斜率的对比图中找到。在实际收紧开始时,斜率迅速上升,然后在短暂放缓(a_b区间)后保持不变。通过B点后,斜率在短暂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当斜率下降一定值时(一般定义为斜率下降到最大值的一半时),表示已经达到屈服点(即扭矩对比图中的Q点),立即发出停止拧紧的信号。屈服点控制法的拧紧精度很高,预紧力的误差可以控制在4%以内,但其精度主要取决于螺栓本身的屈服强度。

拧紧过程中会监控扭矩和旋转角度。

当一个点的最大值梯度下降时,可以区分最大梯度和屈服点。

使用最大的压力势

摩擦没有减少。

每次拧紧允许的观察扭矩角

螺栓不能再用了。

预紧力精度8%

4.座位点角度控制方法

座椅角度控制方法是近年来在扭矩角度T-A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控制方法。TA法以一定的预扭矩Ts作为转角的起点,而SPA法计算转角的起点,采用扭矩曲线直线段斜率与转角A坐标的交点S(见图)。

图中,F1为TA法最大螺栓轴向预紧误差,F2为SPA法最大螺栓轴向预紧误差。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TA法时,由于预扭矩TS的误差(δ TS = TS2-TS1,对应螺栓轴向预紧力δ FS的误差),转动相同角度A1后,与弹性系数不同的两种拧紧条件相比,螺栓轴向预紧力的误差为F1。即使弹性系数相等,由于δTs的存在,也存在一定的误差(见图中的δF1和δF2)。如果采用SPA法,从落座点s转动A2°角度后,螺栓轴向预紧力误差与弹性系数不同的两种拧紧条件相比为F2,显然F2小于F1,即落座点-角度控制法的拧紧精度高于扭矩-角度控制法。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可以几乎完全消除摩擦系数对螺栓轴向预紧力的影响。下图为拧紧时不同摩擦系数对应的扭矩-角度关系曲线。图中摩擦系数:1 > 2 > 3。虽然不同摩擦系数对应的扭矩-角度曲线斜率不同,但落座点(曲线直线段斜率与水平轴的交点)差别不大。因此,通过从这一点拧入另一个角度Ac,可以基本消除不同摩擦系数对螺栓轴向预紧力的影响。

与TA法相比,SPA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克服Ts中已经出现的扭矩误差,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拧紧精度。

5.螺栓伸长法

QA法是通过测量螺栓的伸长率来确定是否达到屈服点的控制方法。虽然每个螺栓的屈服强度不一致,也会给拧紧带来误差,但误差一般都很小。QA法中测量螺栓伸长率的方法一般是超声波测量,超声波的回波频率随着螺栓伸长率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某个回波频率代表一定的伸长率。图表是质量保证方法的原理。由于超声波仪测得的回波频率随螺栓拧紧(伸长)和松开(伸长减小)的变化曲线不重合,同一螺栓轴向预紧力的增加频率低于减少频率。这样在测量螺栓屈服点时就要注意了。

6.扭矩斜率法

扭矩斜率法是以扭矩-角度曲线中扭矩斜率值的变化为指标来控制初始预紧力的方法。在这种拧紧方法中,螺栓的屈服拧紧轴向力通常作为控制初始预紧力的目标值。这种拧紧方法一般用于螺栓初始预紧力分散较小,且能最大限度利用螺栓强度的场合。然而,由于这种拧紧方法对初始预紧力的控制与塑性区角度法基本相同,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螺栓的屈服点。与塑性区转角法相比,这种拧紧方法在螺栓塑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少,即重复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紧固工具更加复杂和昂贵。

下一篇:答辩决议(博士生答辩决议简易模板)
上一篇:versace怎么读(大牌奢侈品用英语到底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