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物理性质(铝的相关性质)

2022-07-15 20:50: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284

铝的物理特性(铝的相关特性)

上次我们讲了铁和铁化合物的相关性质。今天,我们将讨论铝。首先,宣布最后一个作业的答案:

我举个例子来完成相互转化。欢迎补充。

铝的物理性能:软银白色金属,熔点660.4℃,沸点2467℃,密度2.70g·cm-3,延展性好,是良好的电、热导体。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铝的化学性质:铝原子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室温下,铝与空气体中的氧发生反应,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Al2O3)。

在点火的情况下,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白色固体。

根据金属活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和金。

铝能与非氧化性稀酸反应释放出氢气,通式为:

铝还能与碱溶液反应释放出氢气,通式为:

在室温下,铝用浓硝酸或浓硫酸钝化,因此冷浓硝酸和浓硫酸可以储存在铝容器中。

铝与一些金属化合物反应,铝片侵入硫酸铜溶液。现象:铝片表面覆盖有紫红色物质;溶液逐渐从蓝色变成无色。

铝热反应是利用铝的还原性获得高熔点金属的方法。可以简单地认为是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铬、二氧化锰等)的反应。)在高温下。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金属,是以镁带为点火剂,氯酸钾为助燃剂的放热反应。镁可以在空气体中燃烧,氧气是氧化剂。然而,当一些插入混合物中的镁条燃烧时,氯酸钾是一种氧化剂,以确保镁条的连续燃烧,同时,释放足够的热量来引发金属氧化物和铝粉之间的反应。

以氧化铁为例进行实验。

1.将氧化铁和铝粉按3: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制成铝热剂,放入容器中。

2.取少量氯酸钾充分研磨后撒在铝热剂上面。

3.取一根10厘米的镁条,用砂纸擦干净,插入铝热剂顶部。

4.点燃镁条,戴上太阳镜,防止闪光伤害眼睛。

5.在铝热剂中放入一些废铁,可以被铝热剂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熔化,变成又热又亮的黄色铁水,非常壮观。注意安全。

实验:镁条燃烧剧烈,放出大量热能,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高温下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产生液态铁和氧化铝。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两性氧化物是指遇到强酸时呈碱性,遇到强碱时呈酸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两者都产生盐和水。

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明矾(kal (SO4) 2.12h2o)

它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 (SO4) 2.12h2o,化学式量474.39,密度1.757g/cm3,熔点92.5℃。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制材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明矾水净化是过去人们常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矾可以电离水中的两种金属离子:

然而,Al3+容易水解形成胶体氢氧化铝(OH)3:

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很好的净水剂。

例1。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Fe2O3等杂质。从铝土矿中提纯Al2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以下问题:

(1)在①和②中写下可能的离子方程式:

① ,

② 。

(2)步骤(2)中Fe3+未被氨水沉淀的原因:

答:①Al2O3+6H+=2Al3++3H2O,fe2o 3+6H+= 2fe 3 ++ 3H2O;

②Al3++4OH-=AlO2-+2H2O、Fe3 ++ 3OH-= Fe(OH)3;

(2)Al(OH)3能溶于强碱溶液,但不能溶于氨水,不能将Fe(OH)3与Al(OH)3分离。

(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步骤(1)得到的滤液含有Al3+和Fe3+,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步骤(2)中Fe3+不被氨水沉淀的原因:Al(OH)3能溶于强碱溶液而不溶于氨水,而Fe(OH)3和Al(OH)3不能被氨水分离。

例2

将氢氧化钠、氯化镁和三氯化铝的混合物溶解在足够的水中后,有1.16克白色沉淀。向所得悬浮液中逐滴加入1毫升/升盐酸溶液。盐酸溶液体积V与沉淀物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试着回答:

(1)A点沉淀物的化学分子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原始混合物中氯化镁和三氯化铝的质量分别为______gg _ _ _ g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Q点加入的盐酸溶液量为______毫升。

回答:

1)在水中由固体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在0-A时不产生沉淀,这意味着此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即NaOH、氯化镁、三氯化铝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够的水中后,溶液中的NaOH过量,溶液中的铝离子为偏铝酸盐离子,溶液中的沉淀为Mg(OH)2;在A-B部分,有沉淀,这应该是由盐酸和偏铝酸钠的反应产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

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

答案是:mg(oh)2;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2)氢氧化镁在点a沉淀

根据镁原子守恒,N(氯化镁)=n(氢氧化镁)= 0.02摩尔,M(氯化镁)= N(氯化镁)M = 0.02摩尔× 95克/摩尔= 1.9克;

在A-B部分,盐酸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2O+AlO2-+H+=Al(OH)3↓。根据盐酸的体积,N (AlO2-) = N(盐酸)= 1摩尔/升× (0.03-0.01)升= 0.02摩尔。

所以答案是:1.9;2.67克;

(3)在B-Q过程中,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镁,因此Q点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铝、氯化镁和氯化钠,原始反应物为NaOH、氯化镁、三氯化铝和盐酸。通过对比可知,氯化镁和三氯化铝在反应前后是不变的,实际上相当于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所以Q点可以看作只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N(NaOH)=n(HCl),(1)已分析: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由Na+离子和Cl-离子守恒得到,N(NaOH)= N(NaCl)= N(Cl-)= 2n(MgCl 2)+3n(ALC L3)+N(HCl)在原始混合物中。

所以答案是:130。

下一篇: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画蛇添足”中,讲了哪些大道理)
上一篇:右箭头符号(箭头的符号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