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的意思(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思作舟)

2022-07-15 16:40: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8

书山有路(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思作舟)

小时候常听人说“蜀山有路勤,海学无止境,难成舟”。字面意思是,一个人要想学习,就必须攀登学习之山,跨越学习之海。然而,只有努力才能成为爬山的路,只有努力才能成为穿越无垠的学习之海的船。比喻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捷径,你要努力,吃苦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成就大事。

《信息流通指数报告》公布了2011年的一项调查结果:2009年的信息流通量约为7.6ZB(相当于每天2.9亿张DVD)。从2001年到2006年的6年间,信息量增加了约4,400万张DVD,而2007年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约3,700万张,2008年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约4,500万张,2009年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约1,800万张。简而言之,2008年的增长超过了2001年至2006年六年的总增长。如今,已经八年了。在这八年里,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结果更加未知。

不难看出,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只是多读书,努力学习,就会被信息洪流淹没,最后被时代的浪潮甩在后面。因此,除了学习如何高效地获取信息,我们还应该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为自己使用这些信息。这是成功的唯一法则。

最近看了一本叫《高效阅读》的书。其作者kāo Junichi在古龙大学研究所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是日本古龙大学经济系的客座教授,并在一家知名企业担任培训讲师。在阅读了100多本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后,他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总结了许多阅读技巧,帮助读者整体提高阅读质量。

《高效阅读》一书详细描述了阅读的三个阶段:如何变得喜欢阅读(初级)、如何快速阅读(中级)以及如何利用读过的书达到输出(高级),强调以写读能满足时代要求。

1.如何变得喜欢读书?

首先,你要养成阅读体质。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读者权利十条》:

不读书的第一权利

第二条跳过阅读的权利

第三条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选择阅读任何书籍的权利。

第六条包法利病(容易被新奇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不受歧视地阅读的权利

第八条自由选择权

第九条大声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默读权

不擅长阅读的人,往往被“从头到尾都得读书”的强迫性观念所束缚。这种想法会让阅读变得痛苦、麻烦,最后让人讨厌,“读者十权”会斩断这种恶性循环。试想一下,当我们拿起一本书,不再感受到“不得不读完”的压力时,读书难道不是一件让人放松的事情吗?

其次,尽量降低阅读门槛。

读书的时候,很多人会立下“今天一定要读完这本书”之类的旗帜。这个目标太大了,时间线会画很久。最终,当我们完成不了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沮丧,半途而废。其实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只看两页”,或者今天只看某一段。当每天阅读给你带来一定的满足感时,你就会有继续阅读的动力。另一些人看到厚厚的一本书就气馁,直接放弃阅读。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尽量从一本薄薄的书开始,等到把一本书读透理解了,再逐步提高水平和难度,这样才能保持阅读的热情,成为开始读下一本书的动力。

最后,要善于营造阅读环境。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学习,没有朋友,就是无知和无知。”也就是说,如果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缺乏交流和讨论,必然会导致知识面窄、知识面短。所以,如果你一个人在家读不了书,不妨出去看看。例如,去家附近的咖啡店,在公共环境中可以帮助加强你的注意力。另一个选择是参加读书会。读书会上,你会听到不同的意见,你可以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一本书。如果你想进一步参与讨论,你必须先了解要讨论的书,这无形中迫使你学习。

2.如何快速阅读?

作者在书中提到,速度的关键在于快速“关键词发现”和“假设验证阅读”。速度的灵魂在于快速反复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获得新的视角和想法。

快速阅读的重点在于“发现关键词”。

这要求我们仔细阅读目录。通过目录寻找关键词可以预测你应该重点阅读哪些部分。这让我想起以前看书不看目录。我总是从第一章开始认真读每一个字,直到读完整本书。这个过程只能用“痛苦”来形容,所以后来直接导致我不愿意再读什么书了。谁能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过程?其实读书一开始并不痛苦。是我们错误的方法让它变成了一件苦差事。

一本书的精华其实只有20%。比如这本书有200页,那么它的精华就只有40页左右,而在这40页当中,最精华的也只有8页。如何掌握这些必不可少的部分?这就引出了快速阅读的第二步:“根据目录跳过”具体章节。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便利贴放在我们认为必须阅读和感兴趣的地方作为标记。这些标记是我们以后需要仔细阅读的地方。

最后一步是仔细阅读便利贴的正反面部分。把你看完目录后想象的假设和作者的文字进行对比,在页面的空空白处认真写下你看完之后的看法和感受。这就相当于先在坑里打一些木桩,有了落脚点,然后一口气填砂埋坑。快速阅读其实就是这三个步骤的快速推进。

3.如何利用读过的书实现输出?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概念:“通才”和“专业户”。

所谓“多面手”,是指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广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

所谓“专业人士”,是指在业务上与他人明显不同,在某一特定领域有深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致力于这一领域的工作者。

由此可见,想要成为通才,需要横向阅读所有专业领域的书籍,无遗漏地掌握所有领域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实践和应用。作者在书中称之为“横向阅读”;相反,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人士”,纵向深化特定领域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我们想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在这个领域继续培养,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垂直阅读。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对拜访过他的莫泊桑说:“我每天早上花四个小时读书写字,下午花四个小时读书写字,晚上花四个小时读书写字。我的专长是写作。”在福楼拜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写作上的不断修炼,这恰恰是时代所缺乏的工匠精神。

因此,我们应该把阅读的70%投入到纵向阅读中,建立自己的“思维之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阅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家知识的掌握。这是产出的基础。

有了自己的“思维之家”,就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进行输出,也就是素材数据库。这是输出的准备。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几个技巧:

首先,建立自己的知识卡片,将信息进行卡片化,整理后进行排序和整理,形成能够创造新价值的结构;

第二,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给自己的素材贴标签,可以大大提高搜索效率。

第三,需要在每个输出中使用的相关材料在文件夹中进行管理。

最后,设置早上的输出时间。一天的计划在早上。当我们早上醒来时,我们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这段时间应该用来实现创造性的生活。这也是才子的习惯技能。

《高效阅读》的作者在书中提到,21世纪受欢迎的人一定是开拓者。庄子曾说:“我的生命有极限,我的知识也没有极限。没有极限,就没有极限。”罗振宇在新年致辞《2018年的朋友》中也提到:“知识太多,人生苦短,追着学,就挂了。”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只有那些掌握了学习技巧,懂得如何高效获取信息的人,才能登不到山顶。只有把读过的书拿来创作输出的人才不会在学习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莎士比亚说:“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都是流氓行为。”同样,所有不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都是流氓行为。

下一篇:上海宠物市场(上海哪里有的几个宠物市场?分别在哪里?具体地址)
上一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语文小常识:联想和想象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