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的特点?(浅析中国画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2022-07-15 00:45:0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2

水墨画的特点?(中国水墨画艺术特色分析)

绘画作为中国独立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画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中国画不注重透视,强调自然界中物体的光和色的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性,强调表现作者的主观趣味。中国画强调“以形写神”,追求一种“似与非之美”的感觉:西洋画呢?它强调“形式对形式”。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达。但它非常注重画面的整体性和概括性。有人说西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人真的很喜欢齐白石的花鸟虫画,但总说:“人是我们描写的主要对象。我们应该学习齐白石的创作方法,但不必学习他的花鸟虫画。”他们认为花、鸟、草和昆虫只是小玩意。没有实际意义,不能提倡。自从齐白石获得国际和平奖后,这种说法就逐渐消失了。认为绘画是一种政治形象或对生活的阐释的观点现在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我们可以谈谈中国画的艺术技巧,了解中国画的一些特点,这可能对那些刚刚开始接触传统国画的人有所帮助。

齐白石花鸟图册

从艺术学科的角度来看,中国画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绘画学科,主要是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动物、鞍马、昆虫、水果和蔬菜可以分为这三类。

中国画艺术历史悠久。她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跨越不同的时代空,经历不同的阶段,形成了集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哲学思想于一体的完整艺术体系。她是世界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她所体现的艺术美,揭示了人生的深刻真理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最高境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特征。当然,五四运动后西学东渐,现代中国画借鉴了西方现实主义的理念和技法,试图中西合璧。当代中国画不断创新,形式多样。然而,中国画的主要特征没有改变。笔者将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中第一、二方面尤为典型和重要。

首先,用形式写上帝。畅达驿

“形”是指外在形象,“神”是内在精神。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早在大约一千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据传说,他画人物画了好几年都不注意。当人们问为什么时,他们回答说:“四个身体是华丽的,没有关于美的东西;上帝的画像在街区的中间。”“阿杜”是六朝和唐代的常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个”,这里指的是“眼睛”。这句话指出,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丑,而在于“画龙点睛”,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意境,使之“有情而达,受景而动,受体而物而动”。顾恺之的“气韵生动说”为中国画以形传神、重在气韵生动奠定了基本框架。

二、线条造型,笔精墨妙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也是中国画的基础。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比如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控龙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独特绘画。两幅丝绸画的主题都是引魂上天,都是用毛笔在丝绸材料上作画。以前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为后来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奠定了基础。

在解剖学知识方面,中国画谱和绘画理论对人体结构有过精辟的分析,加上简单的公式,非常好记。山水画谱有“远山无坡,远树无枝,远人无眼”的暗示。花鸟画非常注重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和动物的解剖结构。如果把交替的叶子画成对立面,或者把鸟的爪子画成两趾在前,三趾在前,那就是笑话了。但是我们欣赏花鸟画的时候,关注的是花鸟的表情和姿态,而不是解剖和透视。在这里,我并不是想为一些真正不好的中国画辩护,而是想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不会问那么多原因。

齐白石峡

为了达到“形神兼备”,中国画家在观察生活和运用技法上极其勤奋和认真。五代山水画家谈自己的“写方以得真情”。齐白石从小就画草虫,到了七八十岁还在换画法。有一张虾米的图片,标题是“白石衰年改革”,真的在形式和精神上变得更现实了。画家对每一种形式都有如此高的要求,但他们在生活中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中国画家有专攻一门学科的传统。有的擅长花鸟,有的擅长山水,有的擅长人物,有的擅长几种花鸟,有的甚至只专攻一件事。比如:韩干的马,戴嵩的牛,易元吉的猿。专攻一门课程就是对这门课程有更深的造诣,而不仅仅是学一门课程。如果你只会画马,那么他画的马也不会很聪明。中国画长期以来被分成不同的学科。每个人都发挥所长,专攻一门学科,在中国画的主题和内容上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他们创造了多种风格,成为中国绘画的百家争鸣。比如两者都是花鸟画,齐白石的写意水墨,于非闇的工笔重彩,风格迥异,但各有妙处。唐代,李思训和吴道子画大同寺的墙壁,主题是嘉陵江的风景。李思训画了三个月,吴道子画了一天,也很欣赏。明代的仇十洲和陈老莲都以人物画闻名。他们都画了西楼的插图,复仇的手法柔和而坚定。

第三,以虚带实,虚与实并存。

中国画审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哲学思想息息相关,并受其支配,其中的“真”、“密”、“白如黑”、“天人合一”等思想都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老子日:“世间万物皆有所生,万物皆无所生”。“存在”是宇宙的实体,是现实,是中国画的笔墨。“无”是宇宙的空空间,是中国画中想象的地方,即空白色的地方,笔墨的轻盈空灵之地。“虚构”和“现实”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没有空就没有现实,没有现实就没有空。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中说:空这幅画很难,但真实的场景是清晰的空场景是存在的。上帝不能被描绘,但真理是被迫的,上帝是天生的。现实与现实并存,没有一幅画是精彩的地方。”中国画既要有实质,也要有不足。画中的空与实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要让虚拟的地方空有灵性,光是从虚拟的地方找就像从树边找鱼一样。老子说:“知白守黑。”也就是说,要让空性发挥作用,就要现实,关注空白的空性,必须以笔墨的现实为基础。以白为黑,知白为黑,是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绘画理论中真与假相结合的辩证原则。

中国画的脊梁是“线”。通过线条的力度、直线度、长度、粗细、明暗、真实、转折等变化,表现物体的形体、纹理、动态趋势等复杂关系,形成完整的形态。人物画中有所谓的“十八笔”,是历代画家创作的线条类型,如游丝、铁线、兰叶、蚯蚓等。这只是指可以和实物对比的部分,线型的变化不止十八个描述。有人说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绘画也是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他们认为线条不应该被视为中国造型的特征,而是一种落后的方式。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欧洲绘画在文艺复兴后很久就放弃了线条,认为线条已经过时落后。从这个逻辑出发,木刻印刷产生的木刻艺术早就应该在这个摄影时代被淘汰,但木刻艺术却在走自己的路。

第四,采取大视野和小视野,分散视角。

西画采用焦点透视法,简单来说就是距离小,距离在某一点消失。然而,中国画采用分散的视角。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视野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落脚点进行观察。他从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东西可以组织成他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法也叫“动视点”。

除了时间因素之外,一门艺术的发展与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它的民族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果去掉这两个因素,那么绘画就只能有一种,油画和国画或者漫画和木刻是没有区别的。

“线”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在历代画家的创作中得到了高度发展。“线”已经脱离了原来只显示图像轮廓的状态。一个完整生动的形象必须是“形、质、动”的有机联系。因此,“线”的作用除了表现出准确的结构外,还在于充分表现图像的纹理和运动。严格来说,中国画的每一条线都要同时表达“形、质、动”的综合效果,没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是不容易达到的。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塑造的人物被称为“吴带党风”,说吴的人物画有随风飘动的感觉,说吴的山水画是“纵写,如风雨骤至,雷雨转来”。可以想象,吴道子的台词真的达到了千变万化、波澜壮阔的境地。

除了“线”法,还有“搓”、“擦”、“点”、“染”等笔画。在山水画中,由于山景、石形、土质的变化,画家们创造了“穿麻”、“乱柴”、“鬼面”、“斧劈”等方法。“抹”和“点”是画块墨或色时的一种笔法。“染色”是使用湿墨或染色的方法。人物画的“开脸”,花鸟画的色彩设置,山水画的阴阳区分,都需要用染色的方法来丰富图像的体量感和色彩感。

郭早春图

中国画的造型手法讲究笔墨,笔法和墨法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用笔的变化上,即在线条、搓、点、染等笔法的运用上,一定要用正确的墨色变化来充分表现形象。笔墨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血肉的关系。笔无墨如瘦子,墨无笔如大胖子,不健康。

一般来说,水墨是山水画的主干,浓墨的色彩很少使用。水墨画纯粹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色彩。在花鸟画中,在写意特别发达的现代,画家们也喜欢单独使用墨色。即使使用了颜色,他们也认为整个绘画的颜色是无色的,只有在需要的地方染出了需要的颜色,才能发挥颜色的效果。齐白石的牡丹,枝叶用墨,花头用色,从而降低了绿叶的色彩感,使得红花格外鲜艳。

潭南田春风地图

动词 (verb的缩写)诗歌、书画印刷、综合艺术

诗书画印相结合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相互辉映,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和深度,使中国画成为西方绘画所不具备的综合艺术。

但也有以色彩为骨干的作品,如唐代李思训的金碧山水,清代云南天(云寿平)的“无骨”花,那里几乎没有墨迹。第二届全国展览中的一些花鸟画,如王个簃的“花瓶”和田世光的“牡丹”,在色彩效果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山水画家为了表现祖国的自然美,刻意强调色彩的感觉,以色彩为主调的作品很多,如吴敬亭的《略阳山城》、何的《七里龙秋色》。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的情感,也说明了中国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贺七里龙秋色(地段)

色彩的丰富或轻盈主要是个人风格的表达。牡丹既可以画得五彩缤纷,鲜艳夺目,也可以画得墨色多变,飘逸怡人。如果你不喜欢浓墨或者淡墨,那是你的个人爱好。不能把浓墨贬低为“媚俗”,也不能贬低为“扭曲”。只有做到题材百花齐放,风格百家争鸣,才能符合今天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中国画的长度和风格有很多变化。最常见的是“纵轴”和“横垂帘”,少数是“相册页”和“手卷”。此外,还有其他样式,如“普通视图”、“屏幕栏”、“镜像中心”和“扇形”。古代大型作品不仅画在寺庙和宫殿的墙上,也画在可移动的围栏上。中国画家不仅可以在指定的空间中管理指定的主题,还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中安排相同的主题。中国画家在“商业立场”,即构图上有很强的适应性。

费新我刺绣卷(批次)

中国画的构图方法在运用“透视”物理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果只应用固定视界的摄影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表达山水画中不同的远近方法,如平、远、远。因为人的身高只有一米多一点,所以表观视界很低。只要你面前有东西,你就不能对任何前景有一个全面的看法。然而,美丽的风景往往是“无路可走,黑暗中有另一个村庄”。只有当人们走进它或从高处观看它时,他们才能欣赏它的美丽。因此,中国画家创造了运动透视(或散透视)和“大观小观”(或鸟瞰)的构图来处理这类题材。画中人物用艺术手法完美地展现了真实的风景,如果不能突破摄影处理,就不会令人满意。

敦煌经典壁画的构图和一般长卷的构图,将不同空房间、不同时间的事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画面中,满足了人们在自己的视觉欲望中“求全”的要求。这是一个惊人的创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有两幅作品: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描绘了1954年武汉人民与长江抗争的大场面,犹如一个惊心动魄的史诗故事;另一张是费新我的《刺绣图》,描述的是苏州女子刺绣厂的情况,却像一首清脆悠扬的民歌。这两部引人入胜、有始有终的作品的成功,是传统作曲技法得以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南宋马援韩江独钓图

空白色的运用是中国画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知道画家的“业务立场”主要是根据对题材内容的要求,来确定题材之间的关系,呼应、距离、对比等等。但要表达这些关系,就在于构图的复杂,现实与现实的结合,黑白的对比。用空白色就是调整这些关系,让画面有节奏,有变化,有装饰。空如果白色用得好,欣赏者可以发挥想象力。马援的《独钓汉江》只画了一条船和一个穿着/虽然画面上没有明显的水线,但在我们的视野中似乎有一条浩瀚的河流,我们感到寒冷,充满了纸张。这就是所谓的“意达不到笔”的效果。花鸟画中的空白色使色彩特别鲜艳,形象特别突出。山脚下有一朵白云,显示了山脚下的树梢,也显示了前后两级。在构图中巧妙运用空白色是中国画家的杰出成就。

从造型、笔墨、构图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画的表现技巧,这是个人在创作实践中的粗浅认识,提出供欣赏中国画时参考。

收集0条评论

下一篇:骡子分公母吗(骡子有雌雄之分吗)
上一篇:蒜苔的腌制方法(蒜苔怎么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