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什么习俗(中秋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2022-07-14 23:35: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1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月亮中秋节是明亮的。天很亮,你知道他有多厉害,风雨无阻。

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是人们的好季节。好时节,每年五月,常见中秋明月。

——徐明游真的《中秋月圆》

在中秋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在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礼记》中有“秋暮月”的记载,即拜月神。到了周朝,每逢中秋之夜,都要迎寒祭月,在院中摆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西瓜绝对不可少,西瓜要切成莲花形状。

类似于《礼记》中的描述,在中秋节,人们用水果和蛋糕来祭拜月神。

在唐朝,中秋节看月亮和玩月亮是相当流行的。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根据《中国东京梦》,“在中秋节晚上,你的家人装饰了亭子,人们争夺餐馆赏月。”这一天,北京所有的商店和餐馆都要重新装修门面,布置装饰品,卖时令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也很热闹。人们经常在高台上赏月,一些富裕的家庭在亭子上赏月,摆上月饼和水果,或者安排家庭聚餐。全家人坐在一起赏月聊天。

东京梦中国记录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反复描绘了大观园里热闹的中秋之夜。晚宴结束,在月柳梢上,贾母带领大家赏月。书中写道:“现在花园的正门已经打开,羊角灯正在悬挂。在嘉荫堂的平台上,有一桶香在燃烧,举着风烛,陈赠送了瓜饼和各种水果。邢夫人等女客人在里面等了很久。这是一个元宵节,一种流行的香烟,充满了灿烂的色彩,无法塑造。地面铺着地毯和锦缎床垫。贾妈妈洗手敬香,大家都敬。”

中秋节又满又亮,和家人团聚一起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那么,除了广大市民最熟悉的中秋习俗——赏月、吃月饼之外,还有哪些别具特色的中秋习俗呢?

“中秋的月饼倒映在A厅的镜子里,大街小巷都在庆祝月饼,厨房里喊着大嗓门,孙小心翼翼地指给韩波看,博姐不让大哥哥赢,安公在庆祝冠军蛋糕。”这是闽南流行的童谣。孩子们的童谣是用闽南方言唱的。朋友们可能听不懂,也可能看不懂,但童谣第一句中的“中秋”“月饼”这几个字,让我们知道,现在是中秋节。没错。这首童谣描绘了闽南的中秋景象。而童谣中出现的“薄饼”(Bo cake)是什么活动?“一秀”“对堂”“冠军饼”是什么意思?

中秋节的蛋糕,起源于泉州,是郑成功发明的。相传,300多年前,郑成功在厦门驻扎军队。每年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情的战士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家、想家。为了缓解和安慰士兵们在节日期间思念家乡亲人的痛苦,郑成功的下属徐宏发明了一种制作馅饼的游戏,让士兵们享受制作月饼的乐趣。博饼使用六个骰子和一个大瓷碗作为工具,同时将六个骰子握在手里,同时掷出六个骰子。骰子打在瓷碗上发出清脆的“咔嚓”声,月饼的大小根据投掷点数排列。传统的奖品是大小不一的月饼,会举办一段时间。将有一个冠军,两个对手,四个赢家,八个赢家,16个赢家,32个赢家。其中,金花冠军(四个四分,两个三分)最大,一秀(一个四分就够了)最小。这种独特的游戏逐渐在民间传播和完善,成为一种有趣的民间活动。

庄媛咋金花

薄饼规则参考图

198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民俗志》记载,在厦门、泉州、漳州,中秋节有“取状元饼”的习俗。在台湾省中东部的一些城乡和台湾省的一个离岛金门县,中秋节的薄饼仍然很受欢迎。在金门,金城镇五绰社区发展协会每年都要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还有一个博饼大赛。闽南人盛产糕点,讲究开心,这是个好兆头。尤其是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孩子得到各种月饼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众状元一年总会有特别好的运气,这当然是因为人们的情感寄托都倾注在了做蛋糕的活动中。所以闽南人总是特别重视中秋节,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节”的说法。

根据《论闽南文化》,闽南地区中秋节一定要吃芋头。中秋节前后,红薯、芋头熟了,古代泉州人把它作为中秋节的必备食品。原来红薯是金黄色的,而芋头是白色的,被闽台视为“金银”。此外,“芋头”与闽南语中的“路”和“护”谐音,方言谚语中有“吃米粉芋头,有好活法”的说法。此外,芋头往往是“芋头妈妈”可以种植的“芋头”。人们常说“芋头芋头孙子”,方言是“保护儿孙”。所以,在中秋团圆时吃芋头,也有祝福儿孙兴旺幸福的美好寓意。

论闽南文化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花,闻螃蟹。每年的9月到10月是螃蟹发黄发油的时候,所以在中秋节的时候,螃蟹会变肥,是家庭宴请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人们把吃螃蟹作为中秋节的一大乐趣。林语堂的《北京的云》生动地描绘了“付瑶蟹宴庆中秋”的场景。主人和客人坐下后,一个装满螃蟹的绿色大盘子被端上桌。餐桌上的每个人都惊呼“啊”,然后挽起袖子吃饭。林语堂说,吃螃蟹不同于吃其他的饭,其他的饭都是仆人端上来,仆人送过去。相反,每个人都要忙着自己搬家。一阵乱舞之后,每一口螃蟹都变得越来越好吃。有些人吃得快,有些人吃得慢。有人爱吃蟹黄,有人爱吃蟹肉,有人爱吃蟹腿慢而不劳神,就像打牌一样——每个人的脾气都是经过考验的,有人把肉吃得很干净,也有人狼吞虎咽。莫愁嘲笑木兰吃螃蟹像吃白菜豆腐。虽然夸张,但非常生动。吃螃蟹的时候,桌子上摆着温酒,大家面前放着一小碟拌着姜醋酱油的调料。这些热的食材正好可以抵消螃蟹的寒冷。

在丰子恺先生的《童年回忆》中,一篇名为《父亲吃螃蟹》的小文章也透露了中秋节吃螃蟹的民俗。文章写道:“第二件不能忘记的事,是我爸爸在中秋节赏月,赏月的中心在于吃螃蟹。父亲说:中秋节吃螃蟹是一件优雅的事情,你必须是一个专家才能知道如何吃螃蟹。先把蟹脚折好,再打开蟹桶...脚上拳头里的肉(也就是关节)怎么吃干净,肚脐里的肉怎么挑出来...爪子可以用作挑肉的针...螃蟹的骨头可以做成一只好蝴蝶...爸爸真的很会吃螃蟹,吃得很干净。”

中秋节恰逢桂花飘香,所以中秋节也离不开赏桂花、品桂花浆。桂花花在江南地区开得很好。比如南京人中秋节一定要吃著名的金陵桂花鸭。“桂花鸭”在肉桂香的时候遇到市场。它肥而不腻,很好吃。喝完一定要吃少量的糖芋头,倒上肉桂浆,美不言而喻。“桂江”,以屈原的《楚辞·韶思铭》命名,“助北闭饮桂江”。桂浆是一种桂花,在中秋节前后采摘,用糖和酸梅腌制。江南女子善将诗中吟诵化为佳肴。南京一家人赏月叫“庆团圆”,团坐喝酒叫“满月”,旅游市场叫“走月亮”。

桂花酒

中国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在中秋节期间,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习俗,无法在这里一一呈现。传统的中秋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各地的中秋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你家乡有哪些独特的中秋习俗?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下一篇:丝巾的系法图解(小丝巾的系法)
上一篇:人民币贬值了吗(人民币持续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