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背景及原因)

2022-07-14 19:45:0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02

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5年,在日本下关,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下关条约》。其中,对日本军费的赔偿是2亿两白银,原本是3亿两。只是因为李鸿章回国时被当时日本的一个民族主义者刺杀,身受重伤,缝了100多针,最终获救。日本政府为了赔礼道歉,怕清政府走投无路,所以减少了1亿元的赔偿。当时,李鸿章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为了减少清政府的损失,他想尽办法争辩,但是没有办法。清政府太弱了,别人就是想欺负你。如果你软弱,落后就要挨打。

《马关条约》签订后,出现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瓜分下的清政府

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方式的变化

(1)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A.铁路建设:控制中国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为侵略中国提供便利。不仅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还将经济和军事力量渗透到内陆。

B.开矿建厂:把中国变成他们制成品的独家市场,严重阻碍了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资源的掠夺使中国的重工业无法发展。

C.开银行:控制中国的贸易和金融。通过垄断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和国家危机的控制。

2.抢占租赁土地,划分“势力范围”

A.租界: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定期租赁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强行取得的供其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赁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到期返还。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7年回归祖国,这是以本文为依据的。

b .势力范围:大国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声称自己拥有专属权利,不允许其他国家介入。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A.不干涉任何条约、港口或任何既得利益。

b .来自所有国家的货物应按照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C.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各国不得向其他国家的船只收取高于本国的运费。

“门户开放”政策的本质:分享中国其他大国的侵略性权益。也就是机会和利益平等。

“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美国在中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大国联合割据中国的局面,中国的民族危机在空之前是严峻的。

(二)清政府的执政危机

1.执政危机的原因:列强的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狂潮;自然灾害等。,引发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其中,从1877年到1878年,有1000多万人饿死,直接导致社会动荡。

2.清政府挽救金融危机的措施和成效

开源:增加税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管理,增加贷款,扩大收官(即卖官)等。

减少开支:减少官员的工资,减少军队。

结果: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执政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初发展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实业救国”的倡导下,清政府放宽了对民营工厂的限制。

1898年,中国商人在上海建立了六家丝绸厂,总资本为120万元。与此同时,法国商人在上海建立的常宝丝绸厂有110万元的资本,接近上海6家中国丝绸厂的总和。

常发机械厂制造小型消防船时,虽然都使用中文,但自身的技术实力仍然很弱。“发动机是英国制造的”,被外国企业排除在外。常发机械厂逐渐衰落。后来被英国商人在上海经营的叶松造船厂吞并。

2.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资本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弱。

3.民族资本主义面临的问题:民族企业被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排挤,被国内封建势力压迫,发展困难。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它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并在19世纪末作为一股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改革思想的兴起

1.早期改革思想,其代表人物:王韬、郑、薛福成

时间:19世纪70年代

背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经济阶段)

B.学习西方思想的影响。(意识形态方面)

C.洋务运动的弊端。

早期新思想的主张:

A.倡导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

B.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和外国人搞“商战”。

C.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建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早期新思想的核心)

角色:

正面: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做理论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康有为也叫康圣人,康南海。

(1)主要工作和想法

康有为认为变革是“天道”,主张“古改制”。他将“第三世界:所见所闻所闻”的理论与“礼运”“大同”的思想相结合,演绎为“依乱世,造太平,(小康)和平时代(大同)”,认为只有变。

一、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历:

根据乱世——君主专制的时代

促进和平——君主立宪时代

太平天国——民主共和制(每个人都可以按需分配)

B.倡导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救亡图存代表作:《孔子变法考》《新学伪经考》《大同书》

康有为的代表作

《孔子变法》一书认为,《春秋诗书礼乐》等儒家六经,都是孔子假借古圣先王之名而作,把孔子变成了古代变法的“王素”,颠覆了中国礼仪的根基,得罪了整个儒家士大夫。

康有为的代表作

根据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记载,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的“文言经典”是西汉末年刘宽等人为帮助王莽篡夺西汉政权而伪造的,是“伪经”。因此,它们被辛莽学过一次,只能称为“新学”。

康有为的代表作

《大同书》,观点过于理想化,基本上不可行。

康有为与早期思想家的相似之处是:设立众议院,实行军政共同体。

康有为与早期思想家的区别:康有为还提倡宪法和三权分立理论。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梁启超与时代

眉清目秀的才子梁启超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所以也叫梁欣慧。才华横溢,笔锋辉煌,一笔在手,抵得上千军万马,又被称为梁任公。在麦的推荐下,我认识了康有为,拜康有为为师,师生之间产生了浓厚的友谊。后来和张之洞的经纪人王一起主持了《泰晤士报》,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办报过程中,两人的观点出现了分歧,这才真正显示出维新派与洋务派的矛盾。

梁启超提出一句千古名言:法家是天下公器;“变,天下公理也。改变,改变,改变。”

“变法的基础是教育人才、发展人才和开办学校;学校的建立正在改变科举考试;一切都将取得成功,这正在改变官方制度。”

4.严复与自然进化论

严复是来自福建的神童。早年留学英国,后任教北洋学堂。将英国作家赫胥黎的著作《进化与伦理》翻译成《自然进化论》。表达他们的观点:

一、通过进化论,阐述改革和改造的思想。

民主的君主和仆人,主权在于人民。

C.自我权利团体进一步解释了对民主的理解,少数人不可能以民主的名义实行多数人的暴政。

当时影响深远,被称为“思想界的大飓风”和“火山爆发”。

(2)改革和改革运动

1.《在公交车上》爱国救亡

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被送回北京。当时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绝签合同。康有为自告奋勇代表省举人签署了一份普及书,这就是《公车上书》。

2.中外编年史:舆论宣传

3.强社:以学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宗旨的政治团体。

1895年,强社成立。当时的著名官员,翁同龢、李鸿藻等人都列出了名字。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表示感谢,自愿捐出3000两银子加入俱乐部,但康有为拒绝了。康有为认为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是汉奸。你怎么敢加入我们强大的社会?

维新变法的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许多阶级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4.创办时事学校

影响: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一股潮流;为戊戌变法积蓄力量,制造舆论。

5.改革与改革的高潮:百日改革

(1)背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特别是1898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

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C.康梁等人改革,试图挽救一个强大国家的宣传。

知识分子和爱国官员,光绪皇帝渴望改革和加强国家生存。

(2)前奏:康有为《清皇五书》,其中一条是:恐怕从今以后,皇帝和大臣们都要长安布,却得不到,这令光绪皇帝深感震惊。

内容:从国家面临的危机来看,我们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影响:实际上,它成了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政治纲领。

(3)百日维新高潮

A.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圣旨,始于9月21日,终于9月21日。1898年的政变持续了103天,也被称为“百日维新”。

B.“百日改革”的内容

政治:允许官民写信谈事,推荐人才,取消旗手(八旗子弟)特权,裁掉冗员,精简机构。在这些方面,有利于让具有改良主义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破封建统治思想,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打击封建官僚主义。

经济:成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农工商发展,鼓励民营企业设厂;建立铁路矿山总局;建立国家银行;建立邮政服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军事方面:建立新的军队,按照新的法律训练军队,建造更多的军舰。有利于加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文化与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首都(后来的北京大学)设立大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并设立专门学校;选择国际学生;允许人们创办报纸和学习;成立一个翻译办公室。

这些措施改变了官僚机构的构成,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西学的传播。

C.“百日改革”评析

进步:基本反映了改革派的意愿和要求,在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在文化上,采取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科学文化的传播,为民族资产阶级参政提供了可能,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限制:

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立宪立国”和设置机构局的主张没有被采纳。

经济改革:不涉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理论宣传: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

自然:是资产阶级改革。

作用:在意识形态上起启发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新旧势力对抗:

新生力量由光绪皇帝领导。

两名大臣和四名助手去了皮革礼部(礼部六堂官员事件)

谭嗣同等人被任命为“军机四将”(四架小型军机)

提拔袁世凯,却不知道袁世凯的真面目。

游说列强支持/

旧势力由慈禧太后领导。

辞退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

任命心腹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

大多数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荣禄等人暗中合谋教训慈禧太后。

1898年的政变:

1.保险丝:

(1)谭嗣同当晚带光绪皇帝去见袁世凯,袁世凯也见到了谭嗣同。当谭嗣同要求袁世凯出兵包围颐和园,杀掉慈禧,把权力还给光绪皇帝时,袁世凯拒绝了。

(2)光绪皇帝会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是慈禧太后最讨厌的人。

2.流程: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听朝政”,发动1898年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事件发生后,康有为逃往香港。当有报纸来采访他时,他撒了一个谎,说他有光绪皇帝要杀慈禧太后的圣旨。这篇文章见报后,慈禧太后看到了。她震惊了,并有废除光绪皇帝的意图。但是朝臣反对,把光绪皇帝软禁起来。

(二)下令逮捕死于顽固派屠刀之下的维新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同志本来可以跑,但是他没有跑。他说:“各国所有的政治改革都是流血造成的。今天,中国没有人听说过政治改革导致的流血事件。这项改革之所以不繁荣,是因为如果有,请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和同事。”写了一句豪爽的名句:“我以刀笑苍穹,待在肝胆两昆仑山”“我有杀贼之心,却回不了天庭,死得公道,且快且快”

谭嗣同英勇就义。

3.政治改革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改革派太弱,封建顽固派太强。

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改革派改革策略不当。

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只寄希望于无能为力的光绪皇帝和少数官僚。

C.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D.政治改革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措施不可行。

4.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1)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启蒙思想。

(2)意义:

爱国主义: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进步:是资产阶级改变社会制度的尝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启示:这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一种趋势。

(3)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方法;并且幻想封建反动势力和大国;远离人民,但也害怕人民,他们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变法,所以他们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后失败。

戊戌变法的教训: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不可能的,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是走革命道路。

(2)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现代化。

下一篇:遥望洞庭山水色(望洞庭原文是翠还是色)
上一篇:吉娃娃多少钱(吉娃娃多少钱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