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哪些地区属于严寒地区)

2022-07-13 04:30: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3

严寒地区(哪些地区属于严寒地区)

【能源人在看,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

点击蓝色单词跟随我们。

沙漠里能长出绿洲吗?这在地处严寒地区,被称为沙海的内蒙古乌海市还是很少见的。4月初,当记者走进乌海市乌达区零碳高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农业大棚时,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西红柿晶莹如宝石,红如玛瑙,绿如翡翠。这与公园外广阔的黄沙和稀少的干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沙地绿洲背后的经济数据更加耀眼——一个大棚一亩地,西红柿产量增加到3万公斤,错季产值增长10倍以上,达到30万元左右。

与传统农业完全不同的创新能源供应体系成为园区可持续经营的支柱。“园区采用的自然能源智能系统(GEIS,绿色能源智能系统)提供了保障农作物茁壮成长所需的采暖、制冷、热水和电力,真正实现了园区的零污染、零排放、零能源成本的绿化。”内蒙古润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泰新能源”)董事长胡泽峰向记者介绍。

对此,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主任朱力评论称,上述创新能源供应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设施农业依赖化石能源的现状,引领中国设施农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字|记者张圣杰)

寒冷地区设施农业的创建

四季种植是第一。

乌海市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南北紧邻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严重的沙漠化和沙漠化导致该地区极端干旱,沙尘天气频发,季节温差和昼夜温差巨大,尤其是沙漠化地区,几乎寸草不生。

由于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较高的能源成本,大量设施农业闲置甚至废弃,当地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足1%。

2018年,在乌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润泰新能源与乌达区政府开始携手共建全国首个零碳高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同年10月,自然能源智慧农业研究示范基地一期建成。

乌海市乌达区零碳高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俯视图

项目占地近1300亩,总投资3.9亿元。它分为三个阶段。致力于通过“自然能源+设施农业”的方式,实现园区零碳排放、四季种植的目标,力争成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园。

“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政府免费提供了10个传统大棚。我们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特别适用于严寒地区的太阳能采暖、泰泰空能源制冷技术——GEIS技术,对能源供应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为温室内空气体、灌溉水、土壤的温度提供免费充足的自然能源,让温室一年四季都能种植。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晗向记者回忆道。

陈晗进一步介绍,由于GEIS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能量,在冬季可以将灌溉水加热到18-20℃,进一步补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强果蔬的光合作用。同时,它也可以物理释放,以保持植物在44-55%的最佳湿度。此外,冬季可提前打开棉帘,比普通大棚的光照时间增加一倍。还能增加昼夜温差,使水果含糖量达到11-16%。

“试验田的成功,彻底改写了我国北方日光温室难以过冬的历史,开创了我国北方设施农业可常年种植的先例,为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胡泽峰说。

零碳到负碳

四季农业的“乌海模式”越来越近。

不仅效益提高了10倍以上,而且环保效益明显。统计显示,该示范园区每个温室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吨,相当于种植5750棵树。

在陈晗的带领下,记者在温室入口处看到了这个被评为“国际领先技术、系统运行稳定”的GEIS系统。

温室入口处的一套能源装置

这是一套由能源系统、终端系统、储能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能量转换系统五大部分组成的能源装置,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地面上整齐排列着一排稀土超导能源板,可以集热、制冷、发电。看不见的地下,有一套储能装置埋藏着。

谈及其工作原理,公司运营经理尚建平介绍,在春夏秋三季,能源板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热能,由跨季节储能系统储存,再在冬季提取储存热能,用于冬季取暖和全年热水。相反,在冬天,能量板利用太阳能空辐射来收集冷能并储存起来,以便在夏天冷却。

GEIS系统组成图

“说白了,我们是自然能源的‘搬运工’。”尚建平形象地说:“通过GEIS系统,可以实现科学运行和智能调控。建筑所需的能源自然取用,流经建筑内部,回归自然,实现真正的绿色能源供应、零污染、零排放、零运营成本。”

如果把一期工程比作“火种”,那么二期、三期的火焰也在增长。据介绍,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占地43亩,总投资约8000万元。致力于“科研、科普、共创、共享”的功能定位,规划建设零碳能源岛、零碳科研创新院、零碳生活体验中心、联建智能温室、农产品供应链中心等项目。其中,零碳能源岛将在园区内实现零排放甚至负碳排放。同时新建两座零碳日光温室进行实验对比,为下一个三期零碳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做初步实践。

项目三期占地1200亩,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规划。主要规划建设零碳生活体验区(零碳医疗)、零碳农业旅游区、零碳生产区、零碳会展中心。其中,零碳产区将是零碳葡萄的种植、种植和深加工区。最后,希望以一产带动二产、三产,开辟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振兴乌海农业产业。

自然能源智能系统中使用的稀土能源板不仅可以集热和制冷,还可以发电。

胡泽峰表示,该项目将以此为延伸,成立以“自然能源+设施农业”为核心的跨境产业化联合体,设立产业化发展基金,成立零碳农业研究院,为中国设施农业提供一整套可再生的绿色解决方案——“零碳四季农业模式”。

探索世界第一

“亚太经合组织零碳示范村”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探索农业农村零碳绿色发展模式,助力农村“生态宜居”建设,在一期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1月,乌海市政府、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润泰新能源公司联合发力,通过整合政策、技术、标准、资金等优势资源,在乌达区乌兰诺尔镇共同打造“APEC零碳示范村”。

“项目以零碳能源为基础,从零碳规划、零碳产业、零碳建筑、零碳交通、零碳能源、资源再生六个方面展开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总体规划的前期工作。”胡泽峰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APEC零碳示范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范例。

零碳农业产业基地未来规划

乌海市能源局副局长胡英龙进一步表示:“零碳高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APEC零碳示范村项目的成功,将引领中国设施农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乌海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乌海模式’,成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典型范例。"

编辑|张圣杰

本文为《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原创推出,授权后方可转载。联系010-65369491或直接在后台留言。

我猜你想看

建筑可以发电,道路可以充电!走近融合前沿科技的新能源小镇|寻找最美低碳城市“名片”①

绿色低碳引领国内市场,抗衡国际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加强这一点!

两会观察|城市面临低碳考试。代表们怎么想?

关于我们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由《中国能源报》主管主办,由《中国能源报》和国家电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联合出品。2019年3月4日,正式上线,全彩双周刊,周一与《中国能源报》一同发布。

我们正在逐步打造集报纸、网站、微信于一体的媒体新闻载体。致力于做城市能源转型发展的忠实记录者,打造城市能源领域权威专业的舆论高地,引领城市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走品牌化之路。

微信官方账号:中国城市能源周刊

长按二维码跟着我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发布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国家能源信息平台电话:010-65367702,电子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

收集1条评论

下一篇:罗志祥在台湾什么咖位(罗志祥出道经历)
上一篇:稽核制度(稽核工作内容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