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走踏清秋的上一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表面上是说什么?实际上是表达什么)

2022-07-11 15:43: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44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千秋。这是唐代诗人李贺《马诗》其五的后两句。谁都知道这表面上就是写马的,但要深刻领悟诗人背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结合诗人的际遇、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托物言志,借马写怀

李贺酷爱写马,单单《马诗》这一组诗,就一共写了23首。李贺爱写马,是把人生的理想追求和境况际遇都寄托在马的身上,融入到对马的意念中。也许李贺是受了伯乐识马的影响,而自己又迫切希望遇到人生中的伯乐。马,就是渴望一展雄才大略的李贺的化身和写照。读懂了诗人笔下的马,也就读懂了李贺。

上面这幅字是题主问到的《马诗》其五。诗的前两句写景:连绵的燕山上,一弯明月高挂在天空上;月光下的沙漠,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后两句抒情:骏马什么时候能披上威武的鞍具,驰骋在这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用金络脑这一名贵马具,象征马受重用。而表达的是自己何时才能被人赏识,得到重用?这是诗人怀才不遇所发出的愤慨嘶鸣。从诗的创作背景看,当时正是唐宪宗时代,盛唐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战火四起。作为皇族后裔,出于对盛唐的怀念,李贺是希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可一身抱负却难以施展。

又如巜马诗》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匹神马,虽然瘦骨嶙峋,但是铁骨铮铮。这不正是才华横溢、性情高傲而又境况凄凉的李贺吗?巜马诗》其一:龙脊贴连线,银蹄白踏烟。无人织绵韂,谁为铸金鞭。诗人自喻为素质优良的千里马,但苦于无人赏识啊!其实诗句不必过多解释,只要用心去品读,就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高贵皇裔,悲苦人生

天才之上是鬼才。被称为"诗鬼"的李贺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才能在大唐这个诗的国度里拥有一席之地。他的才华和成就也众所皆知,就不赘述了。简单说说诗人的生平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诗。

首先,李贺是高贵的。据记载,李贺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的后裔,拥有皇族血统,和当时的皇帝也算沾亲带故。李贺对此也是非常自豪的,他常常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从他的多首《马诗》中也能看出,诗人常以血统高贵的马自喻。可以说,李贺骨子里是骄傲的。理想中,他就是一匹高贵的马。

其次,李贺又是悲苦的。在现实中,李贺的真实境况又是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正如他瘦弱的身躯一样。在李贺还是幼童的时候,他的父亲李晋就病故了。这个唐室宗枝,家道中落,李贺跟着母亲,隐于村居。李贺的家境贫寒,从他的诗中就可以看出:"欲将千里别,特此换斗粟"。但李贺又有着过人的天分和远大的志向,他在骨子里都渴望证明自己配得上皇族血统。然而现实似乎总跟他过不去。满腹经纶却参加不了科举考试,他的才华遭到小人忌妒,以冒犯了他父亲李晋(进)名讳的罪过,取消了考试资格。在那个以科举取官的年代,李贺的政治生命,就基本宣告结束了。虽然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一直赏识他、举荐他,可最终李贺也仅谋得了一个相当于仆役的小官。这让性清高傲的李贺感到十分屈辱。最后,李贺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辞官返乡。纵是天纵奇才,最后仍在郁郁不得志中因病离去,享年仅27岁。天忌英才!掩卷长叹,大抵如此。

诗如命贵,情如山重

少年的李贺虽然天资聪颖,但却异常勤奋。据说他经常骑着一头毛驴外出,背一个背篓每日沉吟,每得佳句就放入蒌中,回家后再慢慢整理成篇。李贺视诗如命,几乎到了焦思苦吟、呕心沥血的地步。可以说,李贺是用生命来进行创作的。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留存下来240多首诗作。也正是长期的焦思苦吟、抑郁成疾,才让诗人如此短命。

李贺也是一个重情的人,他非常爱他的妻子。无奈红颜薄命,他的妻子却因病先他而去。爱人的离去,成为压垮李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那个烽烟乱世,高贵的李贺,悲苦的李贺,深情的李贺,结束了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了永远的温情。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李贺配得上这样的称誉。

结语

李贺的一生,以马写怀。马,就是他的魂魄。诗人是短命的,所幸的是,他的诗长存。诗在,魂就在。才华横溢的李贺,宛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却留下了璀璨夺目的光辉!

相关关键词:快走踏清秋的上一句
下一篇:个人信用度查询(免费查询个人征信)
上一篇:春夜喜雨的诗意(春夜喜雨的意思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