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的意思(衣冠禽兽最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变成贬义词)

2022-07-04 16:43:0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7

“衣冠禽兽”一词在《辞海》、《成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被解释为贬义,即“穿戴衣帽的禽兽”,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其实“衣冠禽兽”原本是一个褒义词,它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古代皇帝为了维护统治,自称真龙天子,人为地给自己的统治制造神秘氛围,明朝的皇帝也不例外。

那么,能够衬托皇帝“真龙”形象的东西当然就是禽兽了,于是明代官员的服饰就有了明文规定:文官的服饰上绣禽 ,武官的服饰上绘兽。“衣冠禽兽”在当时就是文武官员的代名词,不但没有任何贬义,恰恰相反,是褒义词,是权贵身份的标志,是人人羡慕向往的对象。

文为了区分官阶的大小,官员们服饰上的禽或兽又有明显区别:

先说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xichi),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再说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老虎,四品绘豹子,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到清代时,文武官员服饰基本上沿袭明代,大同小异,有少许变化。比如:文官的八品换成鹌鹑,九品换成练雀。武官一品改成麒麟,三品改为豹,四品改为虎。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出身寒微,痛恨官吏贪腐,实行严刑峻法,吏治还说得过去。之后的继任者没有严格坚持下去,吏治逐渐腐败,至明朝中后期,官员贪腐之风日盛,很多官吏明目张胆地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如同恶禽猛兽,百姓们就渐渐地将“衣冠禽兽”一词赋予了贬义。

这个词最初作为贬义词使用,据说是来自明初的宋濂,他在《燕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叫西王须的人做海上贸易,突遇风暴,飘零到一个荒岛上,得到一只大猩猩的救助,后来遇到过往的商船,得救后忽然想起,大猩猩的血染布久不褪色,就想杀死那只曾经救过他的大猩猩取血,遭到商船上的人的痛骂:“彼兽而人,汝则人而兽也!”

之后,其他文学作品中开始使用“衣冠禽兽”这个贬义词,如:明代陈汝元的《金莲记·抅衅》中:“人人骂我衣冠禽兽……” ,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相关关键词:衣冠禽兽的意思
下一篇:圣海伦斯火山(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圣海伦火山)
上一篇:绿茵阁西餐厅(绿茵阁创始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