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首都(法国的著名景点有哪些)

2022-07-01 10:16:0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12

法国的首都(法国的著名景点有哪些)法国首都(法国有哪些著名景点)

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有着千年的历史,这座历史名城早已成为法国的象征。然而,法兰西民族也吃了不少苦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流血牺牲中,法国不仅灭亡了,而且还输给了敌人。

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伦敦已经成为“法国首都”。

▲英国伦敦的主要名胜

首先,法国的衰落

法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和当时欧洲的第一强国,有能力扼杀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然而,一战的胜利对法国人来说太痛苦了。他们无能为力,不想激怒报复心强的德国人。

擅长玩“欧洲制衡”策略的英国人,也希望看到一个复兴的德国在欧洲制衡法国。就这样,英法都奉行“绥靖政策”,一步步向德国的侵略屈服。

▲英法两国领导人与法西斯领导人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售捷克斯洛伐克。

然而,背着废柴灭火的做法并没有让希特勒满意。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于1939年9月1日悍然进攻英法盟友波兰。然而,英国和法国实际上在战壕里打了一场“静坐战争”,看着波兰沦陷。

最后,清理东线的德国在第二年对西线的法国进行了作战。

▲1940年进攻法国前夕,蓝色是轴心国,红色是英法,绿色是苏联。

法国认为法德边境的“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结果被德军绕路打乱。英法联军中了圈套,40万英法联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不得不发动“发电机行动”,将军队撤到海峡对岸的英国。战争开始六周后,法国崩溃了几千英里,投降了。

▲被德军俘虏的盟军士兵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了,它的崩溃震惊了全世界。希特勒迫使以一战英雄伯特兰为首的法国政府接受法西斯统治,巴黎包括北部大部分地区被法西斯占领。

▲维希法国只剩下一半(红色),红色和黄色分别被德国和意大利占据。

虽然新政府仍以巴黎为法定首都,但巴黎已经沦陷,实际首都已迁至维希,故又称“维希法国”。

▲希特勒不战而胜巴黎后在埃菲尔铁塔前的照片。

二、“自由法国”的流亡

法国人并没有完全屈服于法西斯主义。曾经担任法国国防和陆军副部长的戴高乐,在上司贝登元帅向德国投降后,赶赴英国伦敦,并在BBC公开发表抵抗宣言,号召法国军民为自由而战,这就是“自由法国”运动的开端。

▲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的戴高乐将军

戴高乐的《致法国人民的信》无疑是法国民族最黑暗时刻的一剂强心针,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战斗精神。巴黎的学生举行公开会议支持戴高乐。一些被撤到英国的法国官兵也很快投奔了戴高乐。

戴高乐的行动对法国维希充满敌意。他们憎恨戴高乐,甚至成立军事法庭判处他死刑。戴高乐以前的同僚不愿意支持他,忠于维希,但他并不畏惧,仍然积极组织“自由法国”的抗日战争。

英国的盟友及时表示了支持。6月28日,也就是法国投降一周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承认戴高乐是新成立的“自由法国”的领导人。这个流亡政府在当时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相反,许多国家相继承认维希法国。

英国的承认是对“自由法国”极其有力的支持。伦敦也成为“自由法国”的临时首都。

“自由法国”运动离不开自己的旗帜,但传统的法国蓝、白、红三色旗已经被维希法国使用,自由法国必须设计新的旗帜。戴高乐选择在原来的三色旗上加上洛林十字勋章。罗十字架是圣女贞德拯救法国的象征,戴高乐认为可以激发法国人民反抗纳粹的战斗精神。

▲自由法国的旗帜,中间是洛林十字。

“自由法国”的总部设在泰晤士河畔的圣斯蒂文大厦,戴高乐将军在这里筹备武装部队,并成立“法国国民议会”。支持他的法国人来自世界各地,加入“自由法国”的队伍。

“自由法国”初期的形势非常严峻。虽然敦刻尔克战役为英国挽救了9万多名法国官兵,但维希法国仍有很强的号召力。大多数人选择回国,只留下几千人,暂时还没有武装。

没有实力,世界怎么能承认“自由法国”?

幸运的是,6月底,在听到法国投降的消息后,法国海军中将米塞利立即组织了一支小型舰队,将一批货物从法国马赛护送到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他本人也愿意忠于戴高乐。这支宝贵的海军大大加强了“自由法国”的实力。

终于,在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到来之际,戴高乐集结的7000多名自由法国士兵在伦敦白城体育场接受了他的检阅。戴高乐穿着制服,法国士兵穿着严格的制服。

在伦敦人民面前,有一支强大的法国军队。

▲伦敦白城体育场

虽然“自由法国”的武装力量与英国和德国相比仍然很弱,但麻雀虽小,装备精良,陆海空三军都有。大阅兵后不久,“自由法国”空军对德国鲁尔工业区发起空进攻,极大鼓舞了盟军士气。

随着运动的蓬勃发展,英国政府起初逐渐开始重视这个不起眼的“流亡政府”。8月7日,丘吉尔和戴高乐就英国与流亡英国的其他盟国政府的关系达成协议。根据戴高乐的协议,他获得了指挥法国军队和控制法国装备的权力,并得到了英国资金的支持。

作为交换,他将服从英国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当然,戴高乐的底线是不能派他去攻击法国人。

“自由法国”的总部也搬到了更宽敞的4号卡尔顿花园。虽然环境比较舒适,但戴高乐不愿意享受。他必须离开伦敦,开始新的解放事业。

▲一张丘吉尔和戴高乐的照片,右边一张戴高乐,右边两张丘吉尔

三.非洲的“自由法国”

法国在非洲有广阔的领土。即使大陆沦陷,仍有大片殖民地可供争夺。住在伦敦的戴高乐知道,要对抗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我们必须进军非洲,与他们争夺法国殖民地。

伦敦虽然好,但在法国人心目中怎么能和巴黎相比呢?

▲二战前夕非洲殖民地情况图

法国沦陷后,北非和亚洲的叙利亚殖民地选择支持维希,而马达加斯加等殖民地过于偏远,西非和赤道非洲成为“自由法国”的第一目标。

1940年8月,英法联合远征军远征西非达喀尔。幸运的是,在开战前,乍得省黑人省长费利克斯·埃布埃宣布加入自由法国,喀麦隆等地也纷纷投靠。

▲黑人州长费利克斯·埃布埃

“自由法国”在赤道非洲的进展非常顺利,但远征达喀尔却以失败告终。但是戴高乐并没有气馁。他留在赤道非洲巡逻,整合团队。10月,“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在布拉柴维尔成立,戴高乐任主席,米塞利、埃布等人任成员。就这样,一个体面的“自由法国”政府在非洲成立了。

与临时首都伦敦不同,布拉柴维尔和法属赤道非洲属于法国人民。该委员会的成立大大提高了“自由法国”的声誉和实力。之后,在非洲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打击了德意法西斯,也让英国认识到了“自由法国”的实力。

英国也表示愿意帮助“自由法国”收复其他殖民地。在英国舰队的封锁下,效忠维希的殖民地一个个转向“自由法国”。

▲英国皇家海军“皇家方舟”号航母

几个月后,戴高乐回到伦敦负责这项工作,此时伦敦的形势比非洲更严峻。德军不断轰炸英国本土,尤其是首都伦敦。

在这种担惊受怕的环境下,戴高乐和“自由法国”的士兵们还在继续战斗,伦敦也见证了英法并肩作战的历史。

▲1941年,伦敦被德军轰炸。

1941年,“自由法国”也迎来了一个转折点。5月,他们与英国军队共同解放了意大利在东非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收复。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使得苏联和美国相继承认“自由法国”。英国还归还了法国向“自由法国”投降时缴获的法国“无畏级”,大大加强了“自由法国”的海军实力。

▲巴黎无畏号

第四,“为“自由”而战”

除了海外作战,戴高乐还与国内抵抗运动联手,坚持对英美盟友的霸权主义说不。为了对抗英美对法国殖民地的干涉,1942年7月,他将“自由法国”改名为“战斗法国”,以示决心,法国不会向法西斯主义或任何强国低头。

东非解放后,北非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10月,英国在阿拉曼战役中击败了沙漠之狐隆美尔,迎来了非洲战场的战略转折点。“抗法”部队也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以一个旅的兵力牵制了一个德军坦克师,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非战场的转折也为北非和西非广大殖民地的解放提供了机会,苏联也紧急要求盟军开辟西部战场。因此,盟军司令部发动了“火炬”行动,袭击北非的维希部队。由于前期与维希将领的沟通和精心准备,三路登陆的盟军很快取得了胜利,维希部队无意抵抗,纷纷倒戈。

▲“火炬”动作图

法国驻北非司令达朗打算绕过“打法”,与美国司令艾森豪威尔达成协议,加入盟军。没想到,他很快就被刺死了,戴高乐很快取而代之。就这样,法非帝国回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怀抱。

接受法国维希的非洲驻军后,“战斗法国”迅速壮大,并参加了1943年开始的对意大利的进攻。戴高乐率领“战斗法国”部队参加战斗,并亲自奔赴前线,鼓舞了盟军的士气。此时法军已发展到40万,实力不容小觑。

▲戴高乐指挥意大利作战。

1943年6月,戴高乐与几个抵抗组织联手,在北非阿尔及尔成立了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虽然总部和临时首都仍在伦敦,但戴高乐更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政府,这对法国战后恢复大国地位极其重要。英美等盟国政府也很快承认了这个法国政府。

盟军节节胜利,但“斗法”并没有松懈。如果不是法国军队解放了法国和巴黎,那么法国很可能成为英美的占领区。戴高乐积极率领“战斗法国”部队参加登陆法国的军事行动。终于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法军和法国“内陆军”在诺曼底登陆期间为盟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早在三天前,戴高乐就离开临时首都伦敦,赶赴阿尔及尔成立正式的法国临时政府,为解放大陆做充分准备。他知道,解放祖国和首都的时刻即将到来。

伦敦完成了“法国首都”的历史使命,法国政府即将回归巴黎。

八月,盟军向巴黎推进,巴黎起义。戴高乐要求盟军支持起义。法国勒克莱尔师率先进入巴黎,德军指挥官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不但没有摧毁巴黎,反而向法军投降。法国首都巴黎在四年后终于解放了。

▲戴高乐在伦敦发表反法西斯演讲。

虽然“自由法国”和后来的临时政府总是指定巴黎为首都,但伦敦作为二战期间的临时首都,也为法国的复兴做出了贡献。伦敦不仅为戴高乐及其政府提供庇护,也象征着反法西斯盟友英国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是法国抵抗运动的起点。没有伦敦,就不会有后来的法国复兴。

二战中的法国历史,既是一部中国沦陷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解放史。伦敦“法国首都”的历史虽然只有四年,却谱写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法西斯的赞歌。

下一篇:接吻的好处(接吻有多少种好处)
上一篇:3d电影有哪些(著名3d电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