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在线阅读)

2022-06-29 06:55:0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5

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在线阅读)社会学想象(社会学想象在线阅读)

你知道什么是社会学吗?如果问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这个问题:“社会学,顾名思义,就是对社会的研究。”

这个答案没有错,但还是没能让人明白什么是社会学。“社会”这个词过于简洁和宏大,因为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

事实上,社会学脱胎于哲学,由社会哲学转化而来。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革命的洪流中,接受过哲学训练的学者们意识到,仅仅依靠哲学思维,很难解释新的社会现象,很难提出解决新的社会问题的方案,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社会,研究社会,从社会中寻找答案。

社会学是工业社会的实践科学。社会学想象是一种心理素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提高理性,从而看清楚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形成了一些成熟的、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社会学理论不仅是当今社会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学想象力的伟大体现。

其中,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是四种主要的社会学理论视角。了解了这四个视角,我们也可以一窥社会学的大致面貌。

喝咖啡的社会学想象

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框架。社会学的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一些看似只属于个人的行为,一些看似真正普通的事物,放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就变成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

安东尼·吉登斯在谈到社会学的想象力时举了一个喝咖啡的例子。喝咖啡这种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社会学能说些什么?

咖啡不仅仅是一种能让人精神振奋的物质。

作为日常社交活动的一部分,咖啡也具有象征价值。有时候,与喝咖啡相关的仪式比喝本身(消费活动)更重要。在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早上喝咖啡标志着一天的开始。当人们和别人一起喝咖啡时,喝咖啡更多的是一种社交仪式。以此类推,中国人喝酒喝茶也是如此。俗话说,一千杯酒交朋友,意思是喝酒和社交的关系。

为什么喝咖啡不算吸毒?

咖啡含有咖啡因,可以刺激大脑。许多人喝咖啡来提神,度过困难时期。然而,人们并不认为咖啡上瘾者是吸毒者。然而,如果你只是想要咖啡因,情况就不一样了。社会将这种行为定义为吸毒。大多数社会不允许人们吸毒。然而,一些社会允许人们消费大麻甚至可卡因,但反对人们消费咖啡因。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社会学家感兴趣探索的社会事实。

03喝咖啡涉及到全球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

大多数咖啡产区是贫穷国家,而大多数咖啡消费区在一些富裕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咖啡是仅次于石油的最有价值的商品,也是许多国家最大的外汇来源。咖啡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在全球联系的时代,任何社会都不能置身事外。研究全球贸易也是社会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喝咖啡也是一种政治。

咖啡种植非常受欢迎,已经被“打上烙印”。喝什么样的咖啡成为消费者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比如纯天然咖啡、无咖啡因咖啡、咖啡“公平交易”等等。人们可以在特色咖啡店或星巴克连锁店喝咖啡。喝咖啡的人可以抵制一些国家的咖啡,也可以支持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咖啡,比如穷国的咖啡。社会学家也对这些社会事实感兴趣,比如对遥远事物的关注如何改变了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

喝咖啡的行为隐含着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史。

像我们熟悉的茶、香蕉、土豆和糖一样,咖啡在18世纪末后成为一种普通的消费品。咖啡虽然起源于中东,但西方人对咖啡的消费只是在殖民扩张时期才开始的。那么,西方人到底怎么看待咖啡呢?过去和现在的观点有什么区别?咖啡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家感兴趣的社会事实。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和谐一致。

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观点来自于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类比。以人类为例,人的四肢和内脏都是个体器官,但都是生命存在所必需的,都为生命的存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根据有机体理论,生命不仅仅等于器官的总和。生活就是生活,它是一个整体。社会也是如此。社会的组成部分(如家庭、企业、社区和政府)都是社会的机关,在整个社会中发挥作用。

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中的重要性。在功能主义看来,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社会才能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这也是社会的常态。在孔德和涂尔干那里,他们都强调社会和谐和共同意识。

孔德和涂尔干

基于这种社会观,社会学家致力于研究社会各部分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虽然功能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德和涂尔干,但突出功能主义的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尤其是他对原始部落社会的研究集中体现了他的功能主义思想。

功能主义的大师是20世纪上半叶的帕森斯。他把整个社会看作一个大系统,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划分为社会的功能模块,论述了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与功能模块的关系,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

功能主义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曾经几乎主导了社会学,尤其是在帕森斯时代。如今,功能主义似乎过分强调社会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过分强调某些部分有助于整体的整合,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实,极大地制约了其解释能力。当社会处于动荡状态时,功能主义几乎没有解释力。

强调社会冲突和分化。

与功能主义不同,一个重视社会一致性、和谐与平衡之外的其他重要事实的学派是冲突范式。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内部的不一致、不和谐、分化和冲突。

在冲突理论家看来,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围绕资源的竞争一直是社会的主旋律。大多数社会并不像功能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处于和谐和平衡的状态,社会的每个组成部分也绝不是一个整体。社会的基本状态是冲突。冲突论者也认为社会存在秩序,但它不是功能主义者描述的社会自然状态,而是社会冲突的结果。

基于这种社会观,冲突论者继承了马克思的阶级对立观点,关注权力、不平等和斗争,关注社会中强弱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试图理解统治关系是如何建立和维持的。

比如达伦多夫在继承压抑和冲突思想的同时,提出了社会的两面性:秩序和冲突。达伦多夫否定了帕森斯的功能主义,认为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和谐的歌舞体系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当然,社会不仅仅是一张冲突的脸。其实社会有两面性,一面是和谐,一面是冲突。

达伦多夫在承认社会秩序的同时,提出冲突也是社会的常态,到处都是变化和冲突。这是因为每个社会都有人打压别人,而这种格局的基础是权力分配不均和角色的强制性安排。

冲突理论内部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都强调冲突视角。尽管功能主义内部有不同的观点和视角,但这种差异在冲突理论中更为突出。比如达伦多夫和柯林斯对冲突的理解不同。达伦多夫关注角色的制度性强制性安排和权力分配不均,而柯林斯则关注个体互动中的强制性和反强制性。

再比如,科泽是帕森斯的学生。尽管他站在冲突理论的立场上,但他没有忘记功能主义。他的《冲突的功能》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探讨冲突,认为冲突具有缓解社会冲突的“安全阀”功能,也能促进社会内部的团结,这与达伦多夫的冲突观是直接对立的。因此,与其把冲突理论理解为一个有理论共识的学派,不如把它理解为关注共同主题的各种学派。

交换理论:关注社会的交换行为。

继帕森斯之后,功能主义不仅有冲突理论,也有交换理论。

我们知道,冲突理论不仅分析系统和宏观社会,而且在个人层面讨论社会现象。交换理论强调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动机的研究,只批判宏观社会系统、社会结构和抽象社会的功能主义,主张在个体层面研究基本社会现象,提出社会交换行为是最好的研究对象。

交换是人类常见的行为。经济学家已经广泛参与了这项工作。基于亚当·斯密的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人们总是追求物质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社会学家已经看到了社会交换的非功利的一面。在价值、最优原则、投资、报酬、成本、公平和正义等相同问题下,社会学家发展了两种不同取向的交换分析策略:从个体层面解释个体行为和从人际(微观)层面解释宏观社会结构。

个人代表,如霍曼斯。他从成本与报酬的角度提出了一组个体行动命题,如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攻击与认可命题。

以攻击与认可的命题为例,霍曼斯认为,一方面,当个体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奖励或意外的惩罚时,个体可能会生气,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另一方面,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了预期的回报,甚至超出了预期,或者没有得到预期的惩罚时,这个人就会感到高兴并认同这种行为。

霍曼斯指出,利己主义和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为每个人都想从交换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交换本身就变成了相对的得失。对于个人来说,投资和利润基本上是公平的。

人际关系代表如布劳。他从社会结构原理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过程。与霍曼斯不同,布劳从微观层面描述交换过程及其影响入手,试图通过群体层面的分析来解释宏观社会层面的结构和系统。在他看来,社会交换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基本的交换关系往往发生在关系密切的群体之间。社会交换是人类自愿的行为,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通过交换活动获得回报。

象征互动主义

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交换理论都从客观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尽管交换理论中的霍曼斯试图从个体层面分析人类行为,但他仍然将行为、系统和系统视为客观存在。另一方面,符号互动理论完全从主观的角度来讨论人际交往,研究人们如何使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符号互动理论源于对语言意义等符号的关注。库利提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而获得的,这就是“镜中的我”。米德认为,当人们从他人那里感知自己时,语言是一个重要的符号。语言使人获得自我意识和“镜中的我”。因此,互动过程依赖于象征意义的分享。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使用符号系统的活动。

与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不同,符号互动主义者并不认为社会是一种控制力。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人在社会中有行动的自由,总是在创造和改变自己的生活世界。对社会现象的研究需要回到互动的动机和目的,以及赋予和理解象征意义的方式。只有了解这个过程,才能解释更宏观的社会现象。

有趣的是,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一直局限于个体和小群体层面,基本忽略了社会宏观因素及其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比如,戈夫曼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把生活比作舞台,把社会比作剧场。每个人都有前台表演和后台自我。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个体有意无意地提供和展示一些符号,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印象,这就是“印象管理”。通过剧场建设、剧本准备和印象管理,符号在互动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当然,社会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上述四种理论视角。一般来说,社会学研究大多集中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社会现象上,有些现象简直太普遍了,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意义。正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社会现象,构成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和社会学家的基本兴趣点,从而发展出各种社会学理论。这也是社会学的独特魅力。

社会学与生活

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社会的变化甚至远远好于过去的3000年。面对中国社会如此复杂剧烈的社会变革,人们难免会感到困惑甚至害怕。社会学将帮助我们充分理解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更客观地看待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迈向数字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每个人的历史使命有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这个被古代文明滋养和滋养的社会更加成熟和包容。

下一篇:快门速度怎么调(快门光圈感光度口诀)
上一篇:私生饭什么意思(四大私生饭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