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作者(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2022-06-28 22:55:0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7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作者

【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出生在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特福德的一个市民家庭。13岁时,家境日渐衰败的莎士比亚被迫辍学。当他18岁结婚时,他被生活的压力所逼。结婚后不久,他独自前往伦敦谋生,并开始接触不同阶层的生活,这加深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他当过杂工、清洁工和临时演员。在掌握了戏剧创作和表演的技巧后,他开始改编老戏,修改其他剧作家的剧本进行剧场排练。他很快开始独立创作。在随后的20年里,莎士比亚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娴熟的舞台经验和勤奋的努力,相继创作了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1610年左右,他从伦敦剧院退休,回到家乡,1616年因病去世。

与诗歌创作相比,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戏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历史剧和早期喜剧。他的代表作有《理查三世》(1592年)、《理查二世》(1595年)、《亨利五世》(1599年)等9部历史剧,喜剧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1596年)和《第十二夜》(1600年)中期有4部悲剧:《哈姆雷特》(1595年)、《奥赛罗》(1604年)、《李尔王》(1606年)、《麦克白》(1606年)等3部作品,此外还有5部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如喜剧《都很好》后期是传奇剧时期,以《暴风雨》(1611年)等五部历史剧和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为代表。

背景链接

《哈姆雷特》写于1601年前后,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歌德浮士德并称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古典小说。

这部剧的主题取自丹麦1200年的历史。虽然同一个主题经过了不同形式的改编和再创造,但并没有超越莎士比亚对它的再现。究其原因,是莎士比亚赋予了这段历史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哲学内涵:他通过对哈姆雷特复仇故事的描写,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文艺复兴后期欧洲社会的历史生活。因为文艺复兴后期,前期对人性的张扬演变为后期为所欲为,日渐式微的世界和猖狂的私欲让莎士比亚深感痛心。这一点在《哈姆雷特》中更为集中和明显。

摘要

哈姆雷特刚从德国威登堡大学留学归来,是一位年轻的丹麦王子。就在他回来之前,他的父亲突然突然去世,他的母亲Jotertrude在他父亲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就改嫁给了他的叔叔Claudius,也就是现在的丹麦新国王。中国人都在说这种混乱的宫廷生活,刚回国的哈姆雷特对此有很多疑惑。宫廷中的许多丑恶现象与他的想象相去甚远,他感到极度沮丧。

这时,他的朋友霍雷肖和他的士兵在守夜时遇到了已故国王的鬼魂。就在霍雷肖想问的时候,天亮了,国王的鬼魂不见了。第一个听到这个消息的哈姆雷特非常震惊,他决定亲自去看看。一天晚上,当克劳迪斯和他的大臣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哈姆雷特来到这个城市,并且真的看到了他父亲的鬼魂。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是被一个阴谋杀死的,而他的哥哥克劳迪斯才是真正的凶手。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他的弟弟克劳迪斯在他打盹的时候往他的耳朵里倒了毒汁,毒液在他的大脑里扩散,导致他从七个孔中流血而死。克劳迪斯将这起谋杀描述为老国王被毒蛇意外咬伤后的死亡。父亲的鬼魂请求哈姆雷特为他报仇。

起初,哈姆雷特并不完全相信他父亲死去的灵魂的证词。为了避免克劳迪斯的怀疑,哈姆雷特假装疯了。对于哈姆雷特的疯狂,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克劳迪斯和女王对此非常不解,别有用心,猜测事情发生的原因;哈姆雷特的朋友认为他是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而过度悲伤造成的;克劳迪斯信任的大臣普罗尼尔斯认为哈姆雷特是因为爱而疯狂,因为哈姆雷特疯狂地爱着他的女儿奥菲利亚。为了证实普罗尼尔斯的猜测,克劳迪斯命令普罗尼尔斯在哈姆雷特和奥菲尔佳之间设计一次会面,然后他们在幕后偷听了他们的谈话。此时,直接面对死亡的哈姆雷特,对生命迷茫,沉浸在自己对生命和邪恶的思考中,同时为了不暴露复仇计划,他对奥菲利亚说了一些颇为费解却又极其深刻的疯话。别有用心的克劳迪斯认为哈姆雷特的疯狂并不是因为爱,还因为其他深刻的原因,他暗中对哈姆雷特变得警惕。这时,有一个剧团在法庭上表演。哈姆雷特秘密安排了一出戏,暗示克劳迪斯篡夺王位。结果,正在看剧的克劳迪斯露出了真面目,匆匆离开了。哈姆雷特看到了这一切,这证实了死去的父亲的证词。从那以后,恐惧的克劳迪斯为他的罪行向上帝祈祷。哈姆雷特想借杀他的机会为父亲报仇,但他认为当人们向上帝祈祷赎罪时杀他是不合理的,所以他放弃了这个报仇的机会。

哈姆雷特皇后去她的卧室劝说她的儿子与他的叔叔和解。普罗尼尔斯在克劳迪斯的命令下看着他们的母亲和儿子。哈姆雷特误以为克劳迪斯在窗帘后面偷听他们的谈话,于是他用剑刺伤了他,结果却误杀了普罗尼尔斯。克劳迪斯利用这个机会把哈姆雷特送到了英国,并设计让英国国王除掉哈姆雷特。没想到,哈姆雷特无意中抓住了这个情节,从而避开了它。几经周折,哈姆雷特回到了丹麦。此时,奥菲尔佳遭受了爱人疯狂和失去父亲的双重打击,不幸精神崩溃。当她带着自己织的花冠出门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死了。刚刚回来的哈姆雷特正好赶上了奥菲利亚的葬礼,他为此深感悲痛。

哈姆雷特平安归来,克劳迪斯非常害怕。然后他精心安排了一场宫廷比武,希望通过渴望复仇的普罗尼尔斯的儿子莱昂特斯的手杀死哈姆雷特,以避免未来的麻烦。为了安全起见,克劳迪斯不仅准备了毒酒,还在莱尔提斯的剑上淬了毒。没想到的是,在比赛中,皇后误喝毒酒而死,哈姆雷特和莱尔提斯都被刀剑打伤,生命垂危。就在哈姆雷特死前,他咬紧牙关站了起来,用剑将克劳迪斯刺死。在用手刃杀死父亲的敌人后,哈姆雷特也不幸身亡,因为他是被剑毒死的。

这时,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正率领他的军队穿过丹麦,他夺取了丹麦王位。

解释和指导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不仅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也展现了莎士比亚对时代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自我价值的重估。他为世界文学画廊贡献了一个不朽的悲剧艺术形象。哈姆雷特的人生悲剧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内容和人类永恒的困惑与痛苦。

作为一个新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对人充满信心,梦想自己能做大事。但他面对的是一个丑陋的现实世界:克劳迪斯为了夺取权力,不惜谋杀自己的哥哥,娶自己的嫂子;在情欲的诱惑下,乔特罗德在丈夫死后不到两个月就嫁给了自己的妹夫。这样的背叛和屈服,欺诈和虚伪让哈姆雷特感到不知所措。没想到,哈姆雷特被命运赋予了复活干坤的责任。随着理想的幻灭、家庭的崩溃和情感的失败,哈姆雷特对“宇宙的本质和万物的灵长”的美称产生了怀疑。在他眼里,人只是自己欲望和弱点的不幸混合体。人是“半天使半魔鬼”;“天使与恶魔战斗的战场是人心”。他假装的疯狂,他的拖延,他的决心和犹豫,他的坚定和懦弱已经在行动和思想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线。结果,他不仅成了“思想的巨人”,而且成了真正的“行动的侏儒”。

哈姆雷特不仅看透了时代的混沌本质,而且对人类的存在价值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在与奥菲尔佳的疯狂交谈中,他展现了自己深刻的洞察力和睿智的理解力。他从对人类盲目乐观的认识,转变为极其清醒深刻的预见,从对人类充满希望的憧憬,转变为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感受。残酷的现实既是他个人悲剧的根源,也是整个人类困境的缩影。当他的人文理想破灭时,他对自己的不幸、人生的困境、人类的出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与情人奥菲利亚的真正疯狂相比,哈姆雷特的装疯是故意的;也是为了替父亲报仇,狮子座,显得非常轻率和鲁莽,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福丁布拉斯刚毅、勇敢、足智多谋;虽然哈姆雷特犹豫过一次,但一切都是出于慎重考虑和长远考虑。面对克劳迪斯的阴谋,哈姆雷特不仅被自己的痛苦麻醉,还被自己混乱的思维所迷惑。在理智的正确引导下,他实现了自己的复仇计划,虽然是延迟复仇。当哈姆雷特看透丑陋的现实时,他并没有完全屈服于命运,而是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证明人类的价值。在这个是非颠倒的世界里,他依然保持着人的尊严和价值。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的不幸是我们所有人的不幸,他的正直和率真是人类良知的集中体现。

名言警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人们常常用真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为隐藏一颗魔鬼的心。

3.谁愿意忍受这个世界的鞭挞和嘲笑,忍受压迫者的羞辱,忍受傲慢者的冷眼,忍受被鄙视的爱情的痛苦,忍受法律的拖延,忍受官员的暴力,忍受为之努力的小人物的蔑视?如果他只用一把小刀,他就能解决自己的生活?

著名评论家

1.当代伟大的莎士比亚作家本·琼生高度评价莎士比亚,说“他属于所有的世纪,而不是一个时代”。

2.德国伟大作家歌德在代表作《威廉·梅斯特的学校时代》中间接提到了哈姆雷特的人生悲剧:“莎士比亚想描述一个伟大的事业被无能的人肩负。这是种在贵重花盆里的亭子树,只能种可爱的花;当根部伸展时,花盆就会破裂。”

艺术欣赏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永恒的艺术魅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的戏剧被公认为古典文学不可企及的典范。

一是情节生动,内涵丰富。在《哈姆雷特》中,有三条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穿插了莱尔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两个子线。除了复仇的主要情节,谋杀、爱情、死亡和哲学思考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戏剧本身的思想内涵。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涉及到作品中所有的关键人物,克劳迪斯的剧情将与哈姆雷特有关的朋友、恋人和下属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性格鲜明。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都是典型的艺术形象。《哈姆雷特》中的所有主要人物都生动形象。忧郁的哈姆雷特,多愁善感而又无助的奥菲尔佳,阴险的克劳迪斯,软弱而又有罪的乔特鲁德,睿智而又果断的福丁布拉斯,双目失明的莱昂特斯等等。,他们没有明显的好人和坏人之分,但每个人都有不可避免的优点和缺点,而善恶突出或削弱。这就赋予了人物丰富而深刻的性格内涵,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灵魂的挣扎都是自身优劣的集中展现。

第三,丰富的戏剧语言。《哈姆雷特》中的每个主角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语言,包括活泼的口语和流利的书面语。它融合了优美而深刻的哲学诗意语言、雄辩的演讲锋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哈姆雷特著名的内心独白成为该剧的核心,也是解读作品本身丰富思想内涵的关键。相似的个性化语言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的共同语言特征,并已成为典型的口语或谚语。

下一篇:小叶紫檀怎么盘(小叶紫檀的盘法和步骤)
上一篇:儒勒 凡尔纳(儒勒·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