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率是什么(纳税率是什么意思)

2022-06-28 04:05:2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27

税率是多少(税率是什么意思)

税率:指对征税对象征税的比例或金额。税率不仅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重不重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税率主要包括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固定税率。

中国古代不同的税率

1.夏季(约10%)

中国的税收始于夏朝的“夏后氏五十贡”。即以50亩土地为计量单位,取其平均值的十分之一作为对国家的贡品。

2.西周(约10%)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分配给各级贵族,但只有享受权,没有所有权,所以不允许转让和出售。国家广场内的土地按照之字形划分为9个区,中间区为公共用地,其余8个区为私人用地。公地由八个丈夫耕种,所有的收成都付给主。

3.春秋战国时期(约20%)

春秋战国时期,鲁实行“初税亩”,不论公有土地还是私有土地,凡是拥有土地的人都必须按亩缴纳土地税。初始税亩是中国古代税制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废除了按劳计征的强迫地租制度,建立了按亩计征的真正地租制度。

4.秦(66%)

《韩曙诗·货殖上》:“收泰半之礼。”颜师古注:“泰国是一半,三分是二分。”秦除了通过土地收取租金外,还通过户缴纳赋税,也就是所谓的口头赋税,也就是人头税。

5.汉朝(不到8%)

汉朝时,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役的依据。农民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接受者。农民要交四种税:地租(土地税)、计算和口头税(人头税)、徭役和兵役。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对赋税从轻处理,但到了汉代,地租轻,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文帝实行三十税,东汉光武帝把地租恢复到三十税。

6.唐宋时期(不到7%)

唐朝的租庸税制度,是对唐朝以前2000多年来中国各个朝代实行的实税的总结。租金平庸制的内容是:丁楠每年给国家交两块小米石,这叫租金;付出二十尺绢,三两棉麻,这叫调剂。每年丁服徭役20天,称之为庸(役发展为纳丝而非役)。

地租平庸制度是建立在实行土地均等制度的基础上的。平等的土地制度规定,每个成年农民将获得100亩土地。所以,国家收租平庸,只问人,不问财产。(以上以人为主,以下以字段为主)

均田制被破坏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采纳宰相杨彦的建议,通过了两税法。根据财政支出,确定税收总额,各地按照中央财政分配的数额向当地群众征收。这两部税法从地租变成了平庸。以人为计税标准的原则是以财产,主要是土地为计税标准的原则,合并为户口税和地方税。(税收征收时间逐步固定)

宋朝仍沿用唐朝的税法,王安石实行均田税原则清地,符合公平税负原则。两税税率以亩一桶为基础,约为十五税一税。

7.袁(不到7%)

元朝税法的不统一,北方仿唐租庸调,江南仿唐税法。

8.明(不到4%)

明朝的赋税是历史上最低的,大约40-30税。

明初实行两税法。嘉靖十年开始实行“一鞭法”改革,将各种税尽可能合并成若干种货币税,以收钱代替收真货、收仆役。这是中国古代税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但并没有完全实施。(实物租金逐渐趋于以货币租金为主)

9.清澈(低于7%)

清初继承明制,继续实行鞭法。但丁银和田赋还是两个税目。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数作为丁税的定额,再“养人,不加税”。第二步是实行丁与丁的统一,将丁印传入田地,收集统一的丁印。

下一篇:什么叫有机肥(有机肥定义)
上一篇:降血压方法(降血压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