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作者(中华上下五千年原著)

2022-06-25 23:05: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9

五千年作者(中国五千年原创作品)

、曹主编的《上下五千年》是一部262个故事、80万字的佳作,也是一部通俗的儿童史读物。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先生和曹先生在30多年前完成的,至今仍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启蒙书。

未完成的手稿

“上下五千年”的思想是林汉达提出来的。

林汉达(1900-1972),著名的教育家、文献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县龙头农场林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但是这个地方在1954年行政区划调整的时候被划到了隔壁慈溪县,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林汉达的籍贯有两个说法:“浙江镇海人”和“浙江慈溪人”。毕竟,“争名”即使不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林汉达

13岁起,林汉达先后就读于宁波崇信中学和杭州之江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宁波思明中学当老师,后来在上海世界出版社当编辑。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地的中学广泛使用三种英语教材,包括林汉达主编的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林语堂主编的明凯书店出版的版本和周跃然主编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版本。因为林汉达编辑的版本质量高,内容新,销量越来越大,资深人士林语堂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林汉达抄袭他的版本。然而,毕竟20世纪是一个推理的时代。经过半年的诉讼,法院裁定林汉达的剽窃是一项虚假指控。相反,这起诉讼让林汉达出名了。

1947年6月,应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邀请,林汉到达哈尔滨,任辽北教育厅厅长。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林汉达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解放后,林汉达到燕京大学教育系任教,后成为教务长。1950年底后,林汉达调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汉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副部长。他认为历史知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基础。早在1946年,他就完成了《东周故事新编》,1948年由生活书店出版。解放后,三联书店和中华书局都有再版。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林汉达一直专注于写流行的历史故事。

不用说,由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用传统文言文写成的《二十四史》离大众生活越来越远。即使是像蔡东藩写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尽管已经出版了几十万册,也不适合青少年阅读。这样,中国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必然会越来越差。因此,林汉达最初的计划是写十几本书,每个中国历史时期都会用白话文写一个通俗的历史故事,直到民国。“文化大革命”前,林先生已完成《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四种《故事集》(统称《中国历史故事集》),出版了《东汉故事集》三种,因“文化大革命”而未能出版。

春秋故事

1958年,林汉达在政治运动中受到攻击和不公平待遇,被错误地归类为右派。但他不想白白消磨时间,继续写了很多书。他构思了一个大纲,要自己写5000年的中国历史。遗憾的是,他于1972年去世,但未能完成计划,只留下了一个大纲,列出了120个话题,并写了一些从古代到东汉的重要事件、著名战役和著名人物,共计5万多字,与鸦片战争前的原计划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成功的续集

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儿童出版社的相关人员眼光独到,将林先生的手稿带回上海,筹划续写工作。

众所周知,继续写作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和高鹗一样大,连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被很多人批评没有抓住曹雪芹思想的精髓。这次,儿童出版社找到的续集作者是曹。

张瑜(1924-1996)也是浙江镇海人,与林汉达是同乡。当时,他是上海中国学会副会长。上海人总是很多——宁波,似乎镇海县(现在分为宁波镇海区和北仑区)是宁波最重要的县。我不知道为什么。九岁时,曹开始读孟子,然后读百家,唐诗宋词,同时写古诗和散文。1944年,曹考入浙江大学文学院,师从著名教师夏、、许、任鸣山等。他的语言和历史技能相当扎实。解放后,1951年开始在上海市杨浦区石洞中学当老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深知青年学生的兴趣。选择他来完成《上下五千年》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今日宁波行政区划

据说还要继续写,但大部分都得重新开始,所以曹也花了很大的力气。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对林汉达写的前两卷(从古代到东汉)进行了改写和补充,继续写了三卷、四卷和五卷,共计238个故事。作者花了很多时间写这本书。收集材料和核实历史事实花了很大力气。为了忠于历史,曹在选材时参考了许多史书的原著,包括《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列传》等。历史上没有的,尽量找第一手资料,比如写《成吉思汗》,用第一手史书《蒙古秘史》的资料;欧洲游客凯尔·波罗使用了马可·波罗游记的材料。

这样,故事的数量增加了近四倍,字数也扩大到60多万字。每一卷的风格、格调、风格也能保持一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林汉达先生的遗愿。1985年再次修订,增加到263个故事,75万字,分上(上古至东汉)、中(三国至唐代)、下(宋代至清初)三卷出版。

上下五千年

《上下5000年》上市后,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短短几年发行了596万册,远不能与如今的“畅销书”相提并论。据说当时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上下五千年》都有“洛阳纸贵”的趋势。比如“咸阳地区门店订单数由150台调整为500台”,“江阴县(澄江镇)举办4天书市,《上下五千年》240册只卖一天。从上海转到500台,半天就全部卖完了。”在1980 -1981年国家出版署、国家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儿童阅读奖中,《上下五千年》获得优秀阅读奖。在198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图书评阅活动中,也被评为中学生“喜爱的图书”之一。1986年,上海评选1979年至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时,再次被授予“最佳读物”称号,连海外媒体都被这一消息所感动,香港的《明报》、《大公报》和鲍静都发表了赞扬这本书的介绍文章。在一九八四年六月举行的香港书展上,香港读者争相购买这本书。香港汉阳书局甚至于1985年8月在香港出版了传统的垂直版《五千年》。这里可以说的是,港版《上下五千年》改成了《龙族故事》的片名,有着奇幻的小说色彩...

一代经典

直到2009年9月,《上下5000年》依然入选编辑朋友评选的“建国60年60本书”。这套书的风格对今后的历史读物起到了示范作用。很多流行的历史读物都采用了这本书的写作方法,甚至直接借用了《上下五千年》作为丛书的书名。比如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五千年》,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有一套书叫《中国五千年》,延边人民出版社还有一套书叫《中国五千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也有一套书叫《漫画五千年》...自然,《中国五千年》这个名字刚出版的时候,比《中国历史故事》和《世界历史》还好。它新颖独特,但泛滥之后却造成了审美疲劳,所以《上下五千年》的这些影响是无法与、曹的《上下五千年》原著相抗衡的。

山寨版《上下五千年》

事实上,《上下五千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讲述的是读者喜爱的历史故事,而不是一本按时间和地点罗列人物的历史教科书。历史故事不同于历史小说。它们不能用文艺创作的基本手法来组织,比如大大虚构的情节。相反,他们必须严格忠于历史,并以确凿的历史数据为基础。比如《上下五千年》中,郑和七下西洋,情节相对平淡。在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作者增加了明成祖文健出走的传说,后半部分,作者选取了郑和在海上陈祖义抗击海盗袭击的内容,进行了描写和描述。在《坚定不移的包拯》一节中,包拯受审时,一个农民的牛被人用舌头割下来,报告给包拯,包拯叫他把牛宰了。叙事中增加了牛主人的心理状态:牛的舌头一旦被割破,牛就活不长了;县官员下令宰杀牛,而不用担心违反禁令。这一段是心理描写,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关于明代党与阉党的斗争,在这场斗争的前期,没有写“为国立党”等琐事,也没有写官僚集团之间不必要的纷争,而是直接使用了的《左传》轶事和张璞的《五人墓铭》材料。这也许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或本质,但却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上下五千年》插图史可法探监左光斗。

毋庸讳言,由于时代和历史观的局限,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上下五千年》中的一些论述有“过时”之嫌。最明显的地方是,在《上下五千年》选取的近300个故事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政治和军事方面,即皇帝和将军起了主导作用,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经济故事相对较少。比如在中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张的“一鞭法”只被简略提及,而兴盛于明末的越港海外贸易却从未被提及。顾城先生考证后的《李岩与红娘子》等部分故事选本,确实是后人的故事,历史上并无此事。在选材上,《上下五千年》也不平衡。例如,在明朝(包括南明)约300年的时间里,书中选取的故事有30个,但在清朝至鸦片战争前约180年的时间里,故事只有9个(这与清朝层出不穷的荧屏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名义上《上下五千年》写于鸦片战争爆发的1800年。实际的最后一个故事(安百里教派的王聪儿起义)仍然发生在18世纪。19世纪初,它决定了清帝国40年来无可挽回的衰落。书中最后一段总结不到200字,确实有点太短了。

《上下五千年》插图小沈阳(右)孙世义

当然,这些缺点掩盖不了《上下五千年》的辉煌。作为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读者,笔者仍然认为《上下五千年》仍然是那个时代以来中国历史最好的启蒙读物。如果还有比这更好的,可能就是《上下五千年》的修订稿了。

下一篇:大学毕业出国留学(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条件和需要准备的东西有什么)
上一篇:戏剧特点(戏剧的三个基本特点)